[摘要]:美術新課程標準不僅需要科學的教學思路與合理的課堂結構,更需要不斷更新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輔助提高美術課堂的質量。筆者擬在本文中就有效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審美體驗和豐富情感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多媒體課件 學習興趣 情感體驗
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它對培養學生美的感受力、審美力以及豐富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美術新課程標準要求不僅需要科學的教學方法與合理的課堂結構,更需要不斷更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提高美術課的教學質量。
為上好《色彩感覺》一課,筆者投入不少課余時間,運用Powerpoint、Photoshop等軟件,精心設計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科學性、界面友好性、反饋及時性的特點,在教學中集圖文聲像多形態信息為一體,使形象具體化、使復雜知識簡單化、使零亂知識條理化、給教學增添了美感和活力。媒體輔助在此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引發興趣
人們認識事物最先都是通過直觀體驗,多媒體正好順應了這個認識規律。在《色彩感覺》這一課的課件里,筆者運用一系列能充分說明問題的圖片幫助學生分析色彩作用于生理和心理會產生哪些色彩感覺,這些色彩感覺又與色彩要素中的哪些因素有關。多媒體輔助教學,使這些知識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于學生面前,使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引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當多媒體為學生展現一幅幅色彩繽紛、時冷時熱、時遠時近、時酸時甜、時華麗時樸素、時動時靜的影像時,學生的視覺、味覺、聽覺等多種器官被充分調動起來,加上精講與啟發,再結合學生的質疑、討論,使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和仔細觀察,從而得出正確結論,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主體。
心理學家認為:動態刺激遠大于靜態刺激,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在《色彩感覺》這一課的課件制作中,還充分利用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音效的配合,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僅能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利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二、激發情感
對于美術教學來說,正確充分地利用多媒體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教與學方式的改變,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參與的活動,激發學生投入到自主積極的學習當中去,這種投入當然也包括情感投入。當學生的生理感官被刺激時,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就被調動,從而產生強烈的審美效應,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和情感上的滿足體驗。
音樂和美術一樣,也是情感的藝術。一段好的音樂我們形容它有色彩感。此外,由于深圳中學生中有在冰天雪地里生活體驗的不多,在《色彩感覺》這一課的課件設計時,筆者特意選擇了音樂《雪絨花》,并搜集有關雪的精美圖片,制作成MTV,通過背投播放,讓學生自己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與情感色彩。學生聽著音樂,看著畫面,情不自禁地用心進入體驗狀態,心靈隨著旋律和畫面得到了凈化。
多媒體恰如其分的聲、形結合,把學生帶入美的氛圍,強化了美術教學的視聽效果,減少了教學的難度,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處于輕松愉快狀態的學生的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就更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增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在美的熏陶下產生不可遏止的創作沖動,激發出創造的激情。學生從單純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變為自覺主動學習探究的“主體”,變機械學習為意義學習、自主學習。
在一個教學班里用該課件上課時,筆者隨機插播了電影《人鬼情未了》的主題曲,學生竟然說聽出了深情、憂郁、激情、孤獨、期待、幸福、寂寞和無奈,并準確的把這些情感翻譯成色彩。更有趣的是在把無奈翻譯成色彩時,不等筆者提示,一位學生搶著說:“是老師穿的顏色?!保翘?,正好穿了一條芥末色的裙子)
三、以美啟真
一節優質的美術課,應該由開頭到結尾的每個環節都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從而輕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知識、美的技能。因此,在設計制作課件《色彩感覺》時,從色彩的搭配到字體的選擇,從按鈕音效的控制到教學環節的設計,從圖片的選擇、處理到幻燈片的切換,為給學生美的熏陶,花費了不少時間。與此同時,筆者也深切地感受到精益求精過程中的樂趣。當課堂上有學生用相機拍下一張張幻燈片時,真覺得那些被擠走的睡眠時間是有意義的。
在《雪絨花》的MTV播放之后,筆者問學生體會到怎樣的情感色彩,有的說快樂溫馨的黃色和桔紅色;有的說浪漫的粉紅和淺紫;有的說祥和的粉綠和天藍;有的說純潔高貴的白色。這時切換出歌詞(其中最后一句是“為我祖國祝福吧”),并且引導學生為什么會體會到“純潔高貴”—熱愛祖國是無條件的、不索取回報的高尚情操。至此,情感體驗得到升華。有了以上基礎,色彩練習(用調色板表現“快樂的雪絨花”)對學生來說,就不是什么難題了。試想沒有課件、多媒體的輔助,要想由開頭到結尾的每個環節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從而輕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知識、美的技能,哪能如此輕松、有效。
雖然多媒體在輔助、提高美術教學效率和改變教學模式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但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的每個環節都滲透“升級”意識,不斷反省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補充新的知識、新的觀點、新的手段,我們的教育就真正是以人為本了。
參考文獻:
[1]李國慶.美育原理.
[2]肖川.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同樂學校中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