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聾生溝通能力的培養是聾校新課程改革中被重點關注的一個課題。而溝通能力的培養不能僅僅囿于即將新開設的溝通與交往課,更應該滲透于聾校所有的課堂學習中。
[關鍵詞]:數學 聾生 溝通能力
聾生溝通能力的培養是聾校新課程改革中被重點關注的一個課題。而溝通能力的培養不能僅僅囿于即將新開設的溝通與交往課,更應該滲透于聾校所有的課堂學習中。在聾校數學教學中,常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老師常常關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溝通,生生之間的溝通,但恰恰忽略了聾生數學語言發展的源泉——課本。由于數學思維是抽象的邏輯思維,如果學生不掌握相應的數學語言,那么他的數學思維就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那么,在聾校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一、科學整合溝通內容,有效感悟數學知識
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材料,它是數學課程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學質量、數學學科特點等眾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因而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但也不能不管什么內容都讓學生象語文課本一樣從頭讀到尾,而必須科學合理的選擇、整合學生的閱讀內容,從而讓聾生有效地感悟數學知識。
1.咬文嚼字,把握內涵
在聾數課本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以及解題方法、操作步驟,如果這些內容不能讓聾生熟練掌握,那他們數學技能的形成也只能成為空中樓閣,紙上談兵,不能形成慎密的抽象思維。因此,教師應指導聾生先逐字逐句的閱讀教材內容(由于聾校語數教材的編排有可能不同步,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甚至還有疏通字詞的必要),努力從整體上對數學知識的初步感知,然后對重點字、詞展開分析、研究,獲得對文本的深層次感悟。教師在引領學生與文本溝通時,一定要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反復推敲,可借助“這一段規則中,關鍵詞語是哪幾個?能去掉或換成別的詞語嗎?怎樣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呢?”等來幫助理解,逐步弄清結論成立的條件,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
2.結合插圖,訓練思維
聾校數學課本中還安排了很多插圖,這些插圖,有的給學生創設了生活情境,有的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有的示意圖還給一些解題的思維過程提供了一個著力點,這些都是學生形成抽象思維的得力工具。對于這些插圖,教師要不遺余力地讓學生去觀察,去感悟,并利用它們滋生新的教學資源。
如聾數第十冊第三單元中“角的畫法”的教學,可以先讓學生自學,用手指語讀一遍書上畫圖的步驟,以求學生對角的畫法的文字表述能夠初步理解。再讓學生按書上的步驟,試畫一個65度的角,比一比自己畫的和書上畫的有什么不同。對在試畫時出現的問題還可以提出來大家解決。最后教師再簡明扼要地抓住重點進行講解、示范。這樣學生不僅聽懂了,而且也學會了畫“平行線”,也學會了如何看書學畫法。
二、恰當選擇溝通方式,有效提高閱讀效果
1.教師引領,誘發期待
“閱讀期待”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藝術。它是通過懸念的制造、情境的創設,激起學生體驗和探究的欲望。美麗的期待總能給人以繼續追求探索的動力。在數學課堂中,可以試著將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期待心理合理、巧妙的運用到數學教學上來,使學生對文本產生興趣。如學習“三角形分類”后設計一個“猜一猜”的游戲:信封里只露出一個角,你們能猜出它是什么三角形嗎?激起學生的興趣后讓學生閱讀書上的題目并解答。通過“猜一猜”這個活動,學生更好地感悟出: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銳角,如果只憑一個銳角是不能判斷出它是什么三角形。
2.學生自讀,不拘一格
由于數學的概念、規則中出現的文字一般比較抽象,在聾生的生活實際中不常接觸到,因此學生對這些文本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熟悉于單個字詞的音形,陌生于整段文本所表達的思維內涵。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對這些內容用規范的手語進行反復的研讀、識記,并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或高歌、或低吟、或婉轉、或流云,或以尖叫伴之,或以手足舞之,均不拘一格,盡讓其張揚本性。這樣,學生才讀得自由,讀得率性。
3.思辨明義,以議促讀
《禮記#8226;中庸》提倡“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睂W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相互交流閱讀中發現的問題,相互協作以解決問題,提高認識?!昂⒆油呛⒆幼詈玫睦蠋煛?,對于聾生來說同伴的作用尤甚。他們之間特有的共同的溝通方式使他們更容易理解彼此。例如,“倍的認識”的教學,教學時學生通過操作、研究初步得出規律后,再讓學生仔細看看書,交流一下對“倍”的認識和看法。有的學生提出:“倍”一定要是“相同的數量”嗎?抓住這個思維靈感的閃現,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研究,學生們七嘴八舌,手舞足蹈,發表著自己不同的見解,在爭論中有的學生發現自己對有些概念了解得不夠透徹,又坐下來認真地看書,然后再參加討論。這樣,學生們在這種思—辨-議的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倍的意義。
4.質疑問難 ,比較閱讀
“質疑問難,比較閱讀”指的是與數學文本溝通時要針對文本中所提的問題和文本留白之處,或提出問題,或認真地思考、驗證、比較書上的結論,搞清每個概念、每個算式、每個圖形的意思及知識的前后聯系。
如聾數第十五冊正比例、反比例的教學中,聾生對正反比例概念的文字表述是比較難以理解的。這時,可以讓學生將正、反比例這兩個概念的文字表述進行比較閱讀,并對書本中提出的兩個問題讓學生比較、思考: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不是成正(反)比例的量?讓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明白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決定著他們的比例關系。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課本的作用,培養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給足學生與文本溝通的時間,讓學生在與文本的溝通中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交融,建構新的認知結構,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從而在課堂中真正形成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多向交流的立體信息溝通網絡。
(作者單位:江蘇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