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詞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在近20年的大學英語教學變革中,多種詞匯教學法已被運用到了課堂教學當中。其中交際性詞匯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對于很多大學英語課堂來說,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在課堂中實現組織交流活動具有很大的難度。對于這一點,本文首先對教學中涉及到的詞匯知識以及“交際”的內涵進行了闡述,指明詞匯教學的重點所在。之后,本文展示了在詞匯講解和詞匯鞏固兩個教學階段中所能采取的幾種教學方法,闡明了在任何英語教學環境中,“交際”元素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并表明了交際性詞匯教學的實現有賴于課堂語境的建立。
[關鍵詞]:英語詞匯教學 交際 語境 詞匯運用
一、引言
國家教育部于2004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在新形勢下,使語言知識轉變為語言能力,并借助功能知識,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已成為現今大學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劉淑穎 2006)語言知識是最終獲得語言交際能力的基礎,其內容包括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其中,“詞匯是語言的信息載體,是語言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范林等 2006)從某種角度來說,詞匯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語法的重要性。英國語言學家Wilkins(1972)指出:“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人們能夠進行書面或口頭的交流正是有賴于詞匯意思的表達。由此可見,現今的詞匯教學應使學生具有在實際交流過程中,準確運用詞匯來傳達信息的能力。為此,交際性詞匯教學受到了重視。但對于一些高校學生來說,由于班級人數比較多,或者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通過交際性活動來進行詞匯學習,存在著很大的難度。面對這一難題,本文在指出現今詞匯教學的內容,分析“交際”的內涵,并說明詞匯教學的重點后,對幾種詞匯教學法進行了實例講解,闡明了以交際為目的的詞匯教學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二、詞匯的講解范疇
詞匯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弄懂所學的單詞。但何為“懂”呢?要達到現今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懂一個單詞就是要理解掌握這個單詞各方面的知識。根據現今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依據Taylor(1990)和劉玉梅與肖肅(2007)的總結,以及《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詞典》的解釋,詞匯知識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詞匯的語義:在學習過程中所要了解的“語言所表達的關于現實世界或者想象中的世界的想法”。
(2)詞匯的構詞法:詞匯學習中,需要認識并記憶總結的詞語的詞素及其變體。
(3)詞匯的搭配:認識“限制詞語如何同時使用的一些規則”。
(4)詞匯語法:學習過程中所要掌握運用的語法分析,包括單數或復數的選擇;過去時、現在時或將來時等時態的選擇,陳述語氣、疑問語氣或祈使語氣等語氣選擇等等。
(5)詞匯的語義場:不斷總結的能顯示相關的詞和表達法的關系的體系。
(6)詞匯的使用域:詞匯使用的語境,即詞語使用時所需的情景類型、說話者的身份、說話的對象、地點、話題等等。
對于一個新詞,學生可以從課本中找到其語義、構詞方式與搭配等信息;而真正難以掌握的是對詞匯語法的準確運用,對其使用域的正確理解,以及有效記憶詞匯的方法。而這些正是實現當今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關鍵。傳統的語法翻譯法注重講解語法定義,分析語法,以及進行詞與詞之間的詞義區別。雖然此種方法仍被廣泛使用,但已滿足不了以“交際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因此,為適應新的教學目標,課堂詞匯教學加入了“交際”的元素。圍繞著“交際”來設計安排課堂教學活動,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感受到詞匯的實用性,進而加深對詞匯的理解記憶。同時,“靈活多樣的教學法是詞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張紀英 2007)課堂中采用不同的詞匯教學法,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還能使學生嘗試體驗多種詞匯學習方法,從而尋找獲得適合其仿效的一種或多種方法,進一步促進學習的自主性。
三、課堂詞匯教學法
在傳統的教學中,英語被看作是一種知識來傳授,孤立地記憶詞匯的意思和語法是學生英語學習必不可少的任務。時至今天,在大學英語改革的過程當中,這種觀念還一直影響著教學的各環節。對于學生來說,單詞記憶是英語學習中最大的困難,而詞匯記憶正是準確運用詞匯的基礎;同時,重復運用詞匯也有利于不斷加深對詞匯的記憶。因此,詞匯運用已成為了詞匯教學的重點,交際性教學也成為了必要。“交際性詞匯教學強調語境、真實性和應用能力。” (劉淑穎,2006)也就是說,課堂詞匯教學需要語境的建立,讓學生意識并體驗到詞匯的交際功能。詞匯賴以起作用的真實語境可以是口頭的或是書面的。根據《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交際”指的是“兩個或更多人之間在思想、信息等方面的交流”,至少有一個信息發送者、一條發送的信息和一個或多個接收人。由于教材和教學設施條件的限制,以及有限的教學時間,利用堂上的時間進行大量的口頭交流是不現實的。盡管如此,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模仿現實生活場景,利用多種交流方式來進行詞匯教學,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是可行的,并且應該融入到詞匯教學的各環節。
1.詞義講解
(1)定義法
在教學當中,對定義法的實際運用主要兩種途徑:直接定義法與間接定義法。直接定義法就是指直截了當地展示詞義,使學生即時地理解把握詞義。此種方法雖然缺乏趣味性,但比較快捷實用。在課堂詞匯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中所教單元的主題建立一個模擬場景,如求職場景,使學生猶如在現實生活的場景中自然地遇新詞,尋求詞義,最后老師提供展示詞義并結合例句說明。這樣一來,不但能使學生理解詞義,而且能使學生體驗詞匯的實際運用。
間接定義法指的是利用事物間的聯系及其特征來猜測獲得詞義。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在猜詞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對目標詞匯的詞義及其使用域有較為透徹的了解;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猜詞的能力。如例1,通過對consume(吃,喝,消耗)的特性進行描述,學生在猜測詞義的同時,也認識了consume這個詞的用法。
例1:Please read the following words from a study report on health, and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in bold.
Many women have dramatically reduced the amount of red meat they consume to lose weight. However, they should consume additional meat or iron supplements in their diet especially when they started doing moderate exercises every day.
(2)直觀法
由于直觀法利用事物或圖式來展示詞義,給學習者一種形象的視覺感受,因此,此種方法有利于讓學生在事物或事件與英語單詞之間建立起直接聯系,進而有助于英語思維的培養。更重要的是,這種語言與意象間的聯系是交際順利進行的基礎。
例2:Which emoticon will you use when you feel sad chatting on MSN, smile or weep?
例2是為講解《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第五單元中的單詞weep(無聲地哭泣)所設計的教案。在介紹詞義時,老師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聊天場景出發,通過把圖示與單詞配對起來,使學生在自然猜測了解新詞詞義的同時,體驗單詞的實際交流作用。直觀法能使學生在一個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新單詞,回顧舊單詞,有利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實例法
實例法注重利用來自現實生活當中的例子來創造語境,使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同時體驗詞匯在現實生活當中的運用,認識詞語的使用域。
例3:When shopping for clothes, do you want to get one of these clothes?
Product Features
#8226;Personal Soundtrack T-Shirt features a working speaker on the front and can play background music and sound effects at your command.
#8226;Perfect for making your ordinary life more exciting.
(http://www.kaboodle.com/jaxnoth/jaxnoths-wish-list.html)
例3利用了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真實場景——產品“個人有聲T恤”的特寫來展示《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第四單元中的新詞command(要求)。閱讀產品介紹時,憑借對現實生活中產品特寫方面的認識,學生便能在課堂中親身感受到此詞在實際商品銷售場景中的運用,掌握目標詞匯的使用域及其用法搭配。
成功的交流有賴于承載信息的詞匯的準確運用。根據Clark與Pavinio (1991),學習一個外語單詞,需要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在其語言形式與其意象或情感之間建立起聯系。Sokmen (2002)也認為,利用學生的經歷來講解新單詞,有助于學生學習記憶新單詞。學習英語的最終目標是運用英語來進行交際,也就是說,根據學生的個人經歷,把學習的材料形象化或實體化,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的同時,更體現了詞匯的實用性,使學生認識到詞匯準確使用的重要性,從而使之產生學習的內需動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自主性。
2.詞匯鞏固
在大學英語的教材中,新單詞不僅出現在單詞表當中,教材中所編排的文章以及課后練習都是新單詞的載體。把新單詞放于具有一定語境的文段中,學生在閱讀或練習時就能體驗詞匯在書面交流中的作用。經過多次與新單詞的接觸,學生對新詞的認識就會不斷加深。多次反復檢索記憶中新詞匯的信息是成功學習詞匯的必要。(Clark and Paivio 1991)由此可見,在課堂中,教師應注重盡一切可能,利用教材當中的資源來建立起學習詞匯的語境,引起學生對所學詞匯的充分重視,鞏固詞匯運用。
例4:Listen to a passage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to ea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departure time of Flight 830?
A. 10: 15 p.m. B. 10: 45 a.m. C. 10: 45 p.m.
例4的目標詞匯是《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第四單元中的詞departure(離開,起飛)。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對詞義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在例4的教案中,學生先聽教材中文章的錄音,并根據所聽到的信息來選擇正確的答案。此處,利用課文中的語境來設置一個了解旅程信息的情景,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便能自然而然地從建立起來的詞匯網絡中搜索提取詞匯信息,用上所學的詞匯,鞏固對詞義的理解,使之成為生活用語的一部分。
Lado(1990)提到,人的記憶會建立起一個系統,把所學的單詞很好地組織起來。也就是說,人類的詞匯就像是一個互相聯系的網絡(Aitchison, 1987)。學習英語詞匯就是借助學生記憶當中已有的詞匯網絡,把新學的詞匯放進這個互聯的網絡當中,與已有的網絡圖相連,構建詞匯的語義場體系,更新記憶當中的詞匯網絡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幫助學生通過舊詞匯認識新詞匯,并通過認識新詞匯聯系區別新舊詞匯來建立詞匯的語義場,加強準確使用詞匯的能力。
例5: Please describe a person you know by using one or more of these words,and let him/ her guess who in the picture you are talking about.
(1) slender: The model appearing on the show looks slender.
skinny: The poor woman looks skinny.
(2) fat: She’s fat for she eats a lot of chocolate.
slim: She’s slim for she often does gyms.
例5運用的是詞匯歸類法,目的是讓學生建立詞匯的語義場,其目標詞匯是slender(苗條的)和slim(纖瘦的)。例5(1)所展示的是同義詞的歸類。利用學生已學過的詞和skinny(皮包骨的)來對新學詞匯進行記憶聯網。把一組同義詞放于句子中就更能體現其意的相似。但是,可以說,沒有兩個英語單詞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教師在運用同義歸詞類法教學時要提醒學生,在一組同義詞中,各詞有著其不同之處,這就有賴于語境的建立或者圖示的解釋。例5(2)則是運用詞義相對立的詞fat(肥胖的)來與新學的單詞slim作比較。在一定的語境當中分辯詞匯,有助于詞匯網絡的建立,加深對新詞的理解,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在所建立的詞匯網絡中尋找合適的詞,準確傳遞信息。
四、結束語
對于大學英語一個單元的目標詞匯,教學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從本文中的教學例子可見,在任何的教學條件下,“交際”元素可以并應該體現在教學的各環節。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缺乏英語語言環境的輔助。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面對著無窮無盡的詞匯,單是靠死記硬背地學習記憶單詞的拼寫及其孤立的中文意思是遠遠不足以靈活運用到所學的詞匯,達到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人類可以用有限的語言規則生成無限的句子,表達無窮無盡的意思,關鍵在于有一個近乎貍想的、能鍛煉其語言自然交際的環境和氣氛。”(張紀英 2007)為此,有效的詞匯講解與學習有賴于良好語言環境的創造。大學英語教師應把握好教材中所涉及的單詞的性質,根據詞的性質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建立合適的語境,時刻把“交際”貫穿于詞匯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感受到詞匯運用的重要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享受到詞匯學習的樂趣,掌握詞匯知識的各方面,并找到適合自己的詞匯學習法。
參考文獻:
[1]Aitchison, J.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Oxford and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 1987.
[2]Clark, J. M. and A. Paivio. Dual Coding Theory and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1. 3(3): 149-210.
[3]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4]Richards, J.C., J. Plat, and H. Platt.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 (English-Chinese Ed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5]Sokmen, A. J. Current Trends in 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In N. Schmitt and M. McCarthy (ed.) Vocabulary: 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2.
[6]Taylor, L.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New York, London: Prentice Hall,1990.
[7]Wilkins, 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Edward Arnold,1972.
[8]范琳,劉振前,張寧.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詞匯記憶策略訓練研究.外語學習策略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9]劉淑穎.大學英語教學法研究.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10]劉玉梅,肖肅.英語教學法:理論與實踐.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11]張紀英.英語詞匯學教學與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12]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