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錯誤分析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檢查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本文以科德的錯誤分析理論為依據,對學生寫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了分類和歸納,并解釋了錯誤出現的原因。通過對錯誤的分析,文章提出了在今后的英語寫作教學中可以采取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文章認為,在寫作教學中注意運用錯誤分析,可以避免或減少學生今后犯錯的可能性,提高英語綜合應用的能力。
[關鍵詞]:錯誤分析 寫作教學 教學策略
一、引言
寫作是一項語言輸出技能。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寫作是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能之一。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寫作往往是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最為困難的一項,寫作對學習者的要求也最高。在外語寫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必須掌握拼寫、標點等寫作基本知識并具有用外語遣詞造句的能力,而且需要以外語思維方式創造性地合乎邏輯地表達思想,因此外語寫作教學對老師的要求也很高。長久以來,寫作教學一直是我國大學英語專業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如何讓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得以提高、如何讓學生保持信心以及減輕學生的寫作焦慮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廣大寫作老師。
寫作是一個復雜、反復的過程,也是一個創造性地進行思維的過程。然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如拼寫、詞匯、語法、句子結構、語篇結構等方面的錯誤,如何從理論上認識這些錯誤,改進寫作教學,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值得廣大寫作教師認真探討的。本文以英國應用語言學家科德(Corder)提出的錯誤分析理論為依據,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學生寫作所犯的錯誤進行分類和歸納分析,闡述了錯誤分析理論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和指導意義。
二、錯誤分析的基本觀點
1967年,英國應用語言學家科德(S. Pit Corder)受母語習得中錯誤分析的啟發,發表了論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學習者錯誤之重要意義》),形成了錯誤分析理論。他認為,這些錯誤反映了學習者所掌握的語言體系,是學習者試圖對目的語體系進行判斷的表現。像兒童習得母語一樣,外語學習者也是根據所接觸的語言素材,對目的語性質作出假設,檢驗其正確性,并積極創造和建立目的語體系。外語學習者的語言錯誤并不意味著學習上的失敗,它反映了學習者對目的語所做的假設,這種假設只有在與目的語體系不符時才會出現偏差,因此,學習過程中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通過錯誤分析,可以讓我們了解學習者是如何建立和檢驗假設的,進而探索外語學習的心理過程,尋找錯誤的來源,幫助學習者糾正錯誤。
科德還認為,學習者的語言錯誤對了解和研究第二語言習得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為:
(1)了解外語學習者對目的語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習者對目的語的掌握程度和還需要學習的內容。
(2)了解外語學習者是如何學習外語以及他們所使用的策略和步驟。
(3)錯誤分析對外語學習者本人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習者通過分析自己所犯的語言錯誤,可以避免類似錯誤的再次發生,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
三、錯誤分析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筆者擔任廣東工業大學英語專業《英語寫作與修辭》課程的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在寫作時總會犯這樣和那樣的錯誤。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不是視而不見,就是對其進行嚴厲批評,這樣不但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反而會讓他們對寫作產生抵觸情緒,害怕犯錯誤。學習過程中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師要學會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并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以達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錯誤分析法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作初步探討。
(一)錯誤分析法的基本步驟
根據科德的錯誤分析理論,錯誤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步:搜集分析的資料。用來進行分析的資料主要來自學生作文。
第二步:鑒別錯誤。鑒別錯誤首先要看句子是否符合語法規范,如果不符合,則有錯誤。
第三步:將錯誤進行分類。將搜集到的錯誤進行分組,讓錯誤自行確定類別。
第四步:解釋錯誤產生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并對之進行分析和改正,才能達到學習目的。
第五步:改正錯誤,即錯誤分析的最終目的。
(二)錯誤分析法的具體應用
一般來說,作為教學或準備教學材料的一種輔助方式,進行錯誤分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個:(1)搞清學習者語言學習過程中采取的策略;(2)試圖搞清造成學習者錯誤的原因;(3)獲取有關語言學習者普遍難點的信息。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搜集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運用錯誤分析法進行逐一分類和歸納分析,主要有詞匯錯誤、語法錯誤、句法錯誤和篇章結構錯誤等四種。通過分析這些錯誤產生的原因,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并能更好地體現錯誤分析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1.詞匯錯誤分析
詞匯錯誤是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通過搜集的資料來看,學生出錯頻率比較高的地方主要有:(1)動詞后介詞的漏用和誤用,例如① Your hat does not match with your dress.(2)冠詞使用錯誤,例如②It took me half a hour to finish this job. (3)詞語搭配不當,例如③In his spare time, he’d like to watch films.(4)詞性的使用錯誤,例如④ He wanted to emphasis his point, but failed.
造成這些錯誤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受母語的影響較深,因為漢語對介詞和冠詞的規定沒有英語那么嚴格,也沒有及物動詞或不及物動詞的區別。此外漢語的概括詞十分豐富,而英語中每表達一種事物就要有新的搭配,固定詞匯搭配是約定俗成的。如果學生不花工夫去弄清楚二者的區別,這樣的錯誤也就無法避免了。另外一點就是漢語中無論什么人稱,無論單復數,無論形容詞或副詞在形式上都沒有變化,而英語就復雜嚴格多了。
以上各句可分別改為:
①’Your hat does not match your dress.
②’ It took me half an hour to finish this job.
③’ In his spare time, he’d like to watch movies.
④’He wanted to emphasize his point, but failed.
2.語法錯誤分析
學生在語法方面的錯誤主要集中在時態和實義動詞的使用方面。例如⑤If he lives to be ninety, he would see the year 2000.⑥He is speakEnglish very well.例⑤很明顯是虛擬語氣的掌握不到位,而例⑥的錯誤則是由于學生對以前掌握的語言結構(be動詞)記憶太過深刻。學習實義動詞時,其be動詞的結構會使學生不自覺地說出類似⑥這樣的句子。學生并非不知道實義動詞的使用規則,只是由于之前學習的內容已經牢牢銘刻在腦海里。只有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才會逐步糾正這類錯誤。上面兩句應改為:
⑤’ If he would live to be ninety, he would see the year 2000.
⑥’ 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3.句法錯誤分析
在學生的英語習作中,句法錯誤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例如⑦A man is judged not only by what he says but also by his deeds.⑧Although Ilike English, but I chose art as my major.
不管是英語還是漢語,平行的意思最好用平行的結構來表達,這樣會使句子清楚連貫以及重點突出。但例⑦中what he says和his deeds在形式上不平行,應改為⑦’ A man is judged not only by what he says but also by what he does. 或 A man is judged not only by his words but also by his deeds.⑧的錯誤則是由于關系詞運用錯誤。在漢語中,“雖然……但是”、“因為……所以”等這樣的連接詞,前后兩個連接詞可同時出現,而英語則只能二選一,否則兩個句子都是從句,沒有主句,不符合英語句子的要求和語法。因此我們可以將其改為⑧’ Although I like English, I chose art as my major.
4.篇章結構錯誤分析
由于中西方思維模式不同,反映在寫作上自然就會造成同一主題在觀點的安排上存在差異。研究表明,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是螺旋式的,一般是先敘述事情的背景,或羅列客觀上的條件,或說明問題的原因,最后再做出結論。而西方人則屬于線性的思維模式,往往采用直線推進的方式,首先亮出觀點或看法,點名主題,然后再依次說明背景、條件、原因、證據或進行分析。比如學生在寫英語求職信時就常常遵循漢語的思維模式,不是在開頭點名要求職的職位,而是用幾個段落來介紹自己的姓名、專業、特長等,繞了一大圈才進入主題,結果經常使得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難以了解,造成交際上的失誤。
四、錯誤分析對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
通過以上對學生錯誤的歸納和分析,筆者認為在今后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教學水平:
(一)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克服母語干擾
加強語言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詞匯和語法教學,使學生牢固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在詞匯方面,教師要有意識地講授常用詞匯的內涵、搭配及用法,訓練學生在語境中學單詞。在語法方面,有意識地講授語法知識,對比英漢語法差異。對于重要的語法知識,課上精講,課后多練,積極主動歸納結語法規則。另外,學生是在母語環境中成長,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運用對比分析法,比較中英文句子的結構差異,找出可能發生干擾的因素,努力克服母語負遷移,揚長避短,促進學生對英語的掌握。對于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語法、句法、篇章結構、思維方式等方面的錯誤要認真分析和研究,不僅要讓他們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
(二)保證足夠量的語言輸入,加強語篇教學
輸入與輸出理論認為,可理解性輸入,即理解大量反復出現的輸入語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和關鍵。只有當學習者在接觸大量易懂的實際語言時,借助交際情景和上下文理解輸入語,才能自然而然地掌握其中的句子結構,最終實現語言的交際功能。也就是說,語言的自然輸出是在學習者通過理解性輸入達到一定語言能力時自然產生的,因此,大量的背誦或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背誦或閱讀,學生不僅能夠加強語言積累,了解英語國家的民族特點、地理環境、政治制度、風土人情、社交禮儀等文化知識,還能培養英語的語感和思維,從而避免因文化因素而導致的漢語式英語。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需重視語篇分析,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通過對句子結構和語篇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到篇章不是簡單的句子堆砌,而是通過銜接、連貫等手段將句子排列組合成邏輯嚴密的有機體。
(三)正確看待學生作文中的錯誤,允許錯誤存在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產生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正?,F象,是學生學習語言內化知識的外顯反映。教師應對學生作文中的錯誤應持寬容態度,允許錯誤存在。通過對學生錯誤的分析,教師不僅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錯誤,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還可以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在課堂上一一解釋說明。教師還需鼓勵學生,從懼怕出錯的心理障礙中解脫出來,為他們創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寫作氣氛,激發寫作熱情。通過這些寫作策略指導,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用意識,增強語感,而且能不斷改正自身的錯誤,提高寫作水平。
五、結語
錯誤分析法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可謂十分廣泛。對學生來說,錯誤分析是了解他們學習情況,檢查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教師通過對學生作文中常見錯誤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他們的學習進展情況,預見學生在寫作中所遇到的困難,判斷教學大綱中的哪些部分還需作進一步的努力和改進,然后確定與之相適應的教法。教師也可以從這些錯誤中得到有關教學效果的反饋,決定他的教學方法和速度是否適當,是否調整教學策略,不斷提高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為全面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鑒于我國英語專業寫作教學的現狀,筆者認為,在英語寫作教學中運用錯誤分析法對學生的常見錯誤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了解他們的學習策略和知識水平,確定產生錯誤的根源,利用作文中的錯誤信息幫助教師有效地組織教學,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從而真正地促進我國英語專業寫作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Corder, S. P.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 5 (4):161-170.
[2]李少芹.錯誤分析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5):38-40.
[3].Krashen S.Comprehensible output System,1998,(26):175-182.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