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進行課程改革,首先應進行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注重以培養為重點,以生為本,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探究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
[關鍵詞]: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 智能發展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創造,探究精神,促進學生智能發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筆者努力創設能符合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始終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如我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條件》的教學中,圖1創設了一個這樣的情境:銀幕上出現高山峽谷、青山綠水、山巒起伏,最后畫面確定在一個大峽谷上。
在這樣優美的大自然的情境下,我以喚起學生的注意,于是提問學生:“同學們,要求得大峽谷的寬OA,能否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呢?怎樣建構兩個相似三角形?”我首先引領學生們充分討論后進行自主設計方法,然后激發引導學生可將銀幕定位在大峽谷,而后用虛線表現峽谷寬OA和不易得到的距離,實現表示能夠直接得到的距離,如圖所示。
學生設計圖1后,我因勢利導地出示了一個問題牽引:如果△ABC與△A′B′C′三邊對應成比例,那么它們一定相似嗎?問題提出后,我引領學生自主畫出△ABC與△A′B′C′,使(K是一個正數),并設法比較∠A與∠A′的大小、∠B與∠B′的大小、∠C與∠C′的大小。此時,學生們都能積極思考,認真動手操作,從而自主探究出△ABC∽△A′B′C′。為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我讓學生改變K值的大小(K>0),重新操作上述過程,以體驗理性認識必須從感性中悟出,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明確探究意識:在于求大峽谷的寬OA,從而探究出相似三角形的條件:三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以這樣的情境創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
二、引導學生從不同方位拓展、觀察,促進學生智能發展
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知的基礎,一切發明與創造都離不開科學的觀察。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不同方位去觀察和探思問題,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興趣。
例如,一種工件如圖所示,它要求∠BDC等于140°,小明通過測得∠A=90°、∠B=22°、∠C=26°后就下結論說明工件不合格,你說這是為什么呢?
此題,我引導學生從如下三方面巧添輔助線:
1.連AD并延長,如圖2,啟發引導學生借助三角形
的外角定理可證明小明的結論是正確的 (證明略)。
2.連BC,如圖3(證明略)
3.延長CD交AB于E,如圖4(證明略)
此時,“無聲勝有聲”,學生的思維便像被困的洪水打開閘門后滔滔不絕,原本無從下手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通過此例的點撥,讓學生對數學問題中的變異求同思想有較深刻的認識,從而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學習數學的“以不變應萬變”的求異思維,從而促進了學生智能的發展。
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促進學生智能發展
數學新課程需要學生的合作與探究,合作學習是數學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而有效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設計,組織與引導,采取有效的合作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讓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
例如,用小方塊搭一個幾何體,使它的主視圖和俯視圖如圖5所示。這樣的幾何體只有一種嗎?
此時,我沒有直接把答案呈現給學生,我首先讓學生體驗三視圖與幾何體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和制作。方法:四人為一組,讓他們充分交流和討論,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互動,共同探討出這樣的幾何體不唯一,它最少需要10個小立塊,最多需要16個小立塊。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我引導學生從底層算起,第一層7塊,第二層至少2塊塊,最多6塊;第三層(最上層)至少1塊,最多3塊。
通過此例的教學,啟發了學生的主動數學思維,給學生比較廣闊的空間想象平臺,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主動參與、交流、探究意識中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從而促進學生智能發展。
四、引導、組織學生變式學習,尋找事件中的積極因素,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币虼耍跀祵W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引導學生進行變式學習,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以培養學生自覺閱讀,釋疑歸納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一次“祖國知多少”知識競賽活動中,共有20道題,對于每一道題,答對得10分,答錯或不符號扣5分,總分不少于80分都能獲獎,育才中學有25名同學獲獎,他們分別可能答對了多少道題?
怎么思考這個問題呢?我讓學生以釋疑的角度提出如下三個問題:
1.設獲獎的同學可能答對了X道題,那么答錯或不答的題共有X道題,應列式子為什么?解應為多少?
2.如果20道題全做錯或不答,則得多少分?答對題加多少分?設學生們能答對了X道題,則可得不等式?
3.假設只做對10道題,應得多少分?11道題呢?12道題?13道題呢?由此,讓學生自主探究出育才中學學生可能回答對的題數。
為進一步挖掘學生學習數學的心智潛能,我對上例進行了變式學習,如問題改為“答對得10分”,答錯1題扣5分,不答題不得分也不扣分;要獲獎,必須完全答對題目……
通過上述例題的教學,拓寬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有效的變式學習中,不斷地挖掘新知,在不同的學習方式中獲得問題解決的新途徑,從而促進了學生智能的發展。
總之,在如火如荼的數學新課程改革浪潮中,筆者深深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地學習與更新數學理念、不斷地探究數學新課題、新方法,才能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把學習思考的動力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自主學習,探究新知的學習平臺;才能與時俱進地拓展教育途徑和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智能發展,走進數學新課程。
(作者單位:廣東興寧市龍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