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政治課教學中,針對學生在學習方法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不會科學地運用,不求甚解,死記硬背,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學習抓不住重點等,我個人認為,這些問題的存在關鍵是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即能否學會運用發散思維能力的問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發散思維能力 學生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指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在學習這門課中,對于一系列經濟現象和本質規律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即科學的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學生不能很好自覺地地運用科學的辯證的觀點進行分析,對一些非常重要的問題理解得不深,不透,把握不牢,不準。由于現行教材還是以知識傳授為主,哲學知識與經濟學知識抽象比較難理解,針對學生在學習方法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不會科學地運用,不求甚解,死記硬背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學習抓不住重點,不知如何突破難點,不會用腦,書本知識不能與實際問題相聯系來解決實際問題。我個人認為,這些問題的存在關鍵是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即能否學會運用發散思維能力的問題。
真正行之有效的發散思維訓練不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光乍現”的即興之作,而應該是經過周密策劃、精心籌備的既定教學內容。那么,教師究竟需要做好哪些課前準備工作呢?我認為,關鍵是要精研課文,選擇“可發散點”。何謂“可發散點”呢?是指課文中蘊含的具有一定引發、激活思維發散活動功能的資源基礎。換句更通俗的話說,就是課文中的一些能夠啟發學生產生多元化想法的問題。從理論上講,一篇課文的各個環節和內容中都客觀存在著“可發散點”。但是,不同“點”的可挖掘深度畢竟不同,能夠引起思維發散的廣度不同,對于訓練的意義和價值自然也就不同。
一、以反思為發散點及設計發散性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大量的問題在解決過程中的第一方案往往不盡如人意,但它卻是引發人們發散思維的源泉。教師在教學中應非常珍惜學生的原始想法,并把它作為學生再發散的起點,引導學生養成審查與反思初始想法的良好思維習慣,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螺旋式運動過程中形成發散意識和能力。
1.“一畫多說”,提高學生反思的能力
“一畫多說”,就是通過一幅漫畫,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有意識的想象,從不同角度和側面進行觀察思考、分析說明,訓練學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講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加入WTO后各行各業怎樣辦?應寫進經濟常識。怎樣用哲學的觀點看待我國加入WTO,可以展示一幅漫畫《獅來了》,啟發學生利用反思的思維方法,運用學生的知識進行觀察思考。學生經過自由討論,各抒己見,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提出的觀點歸納如下:(1)獅來了,鹿更健壯。(2)獅與鹿和平共處,雙贏。(3)加固鹿圈,拒獅于圈外。(4)鹿與獅辯證統一。(5)向獅學習,與獅共舞。
2.善于設計發散性問題
設計的問題要起興奮作用,觸及學生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情緒,把學生從某種抑制狀態下激奮起來,產生一種一觸即發的效果。如在分析說明一些哲學觀點時,有意識以經濟經常的知識為例證或情景材料,學習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時,可以借企業怎樣適應市場,來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和科學技術水平,哪個企業這樣做了,經濟效益比較好,有市場競爭力。哪個企業脫離了市場的實際,就會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又如,我在“勞動者主要權利和義務”教學中,出示這樣一個思考題:某企業是外資企業,由于生產任務較大,在未經勞動行政部門批準的情況下,老板強行讓部分職工延長工作時間,每天加班加點,到月底部分職工全月累計加班高達70多小時,也不發加班工資。根據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請回答:你認為該老板的做法是否合法?為什么?這些工人應該怎么辦?引導他們抓住“未經批準”、“強行延長工作時間”、“不發加班工資”等信息,來判斷違反了勞動者依法享有的哪些權利。誘導學生多角度發散思維,逐步學會用不同的方式達到同一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任務,用不同的內容充實同一格式,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一意思。
二、以概念為發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高一的學生正是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由于他們有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和廣泛地接觸了一些社會現象,他們開始獨立地思考人生問題和社會間題,這就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導向,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來武裝他們,這是哲學常識系統說明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變換概念的呈現方式,尤其是通過尋找錯誤變式的發散性思維方式,是理解和把握概念的重要渠道。這時,教師要扮演好設問者的角色,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創新思維。例如,“矛盾”概念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概念,學生務必要全面準確理解和把握。在教學中,我以此為發散點,嘗試著出示以下反例問題:(1)矛盾就是事物雙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關系;(2)矛盾就是敵我雙方你死我活的斗爭;(3)“統一”是矛盾的一方,“對立”是矛盾的另一方;(4)矛盾就是事物雙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對立的關系;(5)矛盾就是指事物的相反相成或相輔相成。問題出示后,學生立即展開了討論交流并躍躍欲試踴躍發言。面對學生的這種狀態,我不急于做正誤評判,留給學生充分思考和發表見解的時間,讓他們充分發表各自的見解,并贊賞他們的大膽創新精神,從而保護其幼稚的發散心智,培養學生勇于懷疑、敢于批判的獨立人格。
三、學生總結,教師點評
讓學生在做完練習的基礎上總結,老師在此基礎上點評,集眾人柴火自然火焰高,對問題的多角度思考也就自然形成。例如,面對國際的傾銷,我國怎么辦?我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上網查閱有關資料,形成文字宣讀,老師進行點評。這樣,他們就能知道(1)企業應該積極應對,加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自身品牌,多出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2)國家、政府和社會應積極配合企業應訴,給以他們大力支持,爭取使我國企業及產品在外獲得公平,公正的待遇.盡快培養一批精通WTO反傾銷調查與訴訟的高級專門人才。(3)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各行業在出口產品時要一致對外。通過這樣的總結,學生很快就明白,單靠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要形成合力,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所以,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就會多方面、多角度、多層面進行,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也必須要多層面抓才能形成。
四、以知識為發散點,努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我們要想知識和能力同步協調發展,教學中既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微觀的“點”,做到微觀在握;更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宏觀的線、面、體及其形成“過程”,做到宏觀在胸,并從中汲取豐富的智力營養,讓學生體會到蘊藏在知識中的“生命”價值。由于現行政治教材受到編寫體例的限制,章、節、框的分布是靜態的條塊分割式結構,知識點之間往往是相對獨立的。因此,我們要在教學中打破攔隔在各章、節知識點之間的“籬墻”,善于挖掘知識間的隱性聯系,引導學生以核心或主干知識為發散源,串點聯線,聯線成面,疊面成體,使相關知識動態化、立體化,只要點擊其中的一點,則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如在說明商品從現象上看是件物品,從本質上看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若學生學習了現象與本質的概念,并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個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由此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和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五、以方法為發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方法就是指人們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思路、策略和手段的總和,從一定意義上說,能力就是方法。在教學中,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應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學習思想方法;在應用思想方法的同時,鞏固知識和技能。這樣,思想方法有載體,知識技能有靈魂。貫穿政治課內容的思想方法很多,諸如具體與抽象方法,演繹與歸納方法、分析與綜合方法等,其核心是矛盾分析方法。為了培養學生的以矛盾分析法為原點的發散思維能力,應遵循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從淺層到深層,進行有目的、有次序的思想方法的教學。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新素質,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要求有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此,教師首先要轉變過時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幫助他們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問題,而不墨守成規。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只有這樣,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才得以較好地掌握和運用,政治課的教育教學水平就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英]達欽著.贊揚譯.打破思維常規:德#8226;波諾的創新思維工具.北京:新華出版社.
[2]段繼揚.創造性教學通論.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3]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驗研究.海南:海南三環出版社.
(作者單位:廣東徐聞縣徐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