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更好地養成收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我們要大力提倡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 應用探究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多媒體計算機以其獨特優勢進入課堂,沖擊著傳統的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利用CAI具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活潑、信息量大、知識結構新、應用廣、效率高等特點,來產生用常規教學手段難以實現的效果。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產生了優化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談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科學性、反饋性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融圖、文、聲、像于一體,是具有智能化的雙向教學活動過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時也大大地簡化了教師的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于教學本身,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1.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形象、直觀的效果,解決難點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借助計算機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計算機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 如教《海底世界》一課,課文的重點是要使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在什么地方,學生很難理解這一點,為了平緩教學的坡度,突破這個難點,更好地激活學生的學習氣氛,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錄像這一電教媒體,讓學生觀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輔之以配樂解說,讓學生真切地體味海底景色的神奇與絢麗。有效地解決了學習中的難點問題,提高了課堂效率。
2.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激發學生樂于寫作
在作文教學中,教者不難發現,有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且病句錯字連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視聽媒體創設情景,強化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了興趣,產生了寫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如在“三八”婦女節前,讓學生寫《夸夸我的好媽媽》、《媽媽,我想對您說……》等,但多數學生寫出來的內容為空話、套話。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樂曲聲中,讓學生看,從VCD碟片中轉錄的《懂你》,那樸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凄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感官,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完全進入角色,紛紛拿起筆,將心中對媽媽的愛盡情地寫出來。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錄像媒體的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齊上陣,讓他們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不斷將間接經驗內化為直接經驗和表象,豐富了寫作素材,使“巧婦”常為“有米之炊”。
3.運用多媒體,再現情境,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在閱讀教學中,計算機作為一種認知工具,將學生的思維過程與動畫演示有機結合,運用求異思維,培養觀察力和想象力,使學生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帶有個性的答案來。如教學《狼和小羊》一課,課文最后一句:“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按照順向思維定勢,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為了點燃學生獨創思維的火花,教師采用求異法,邊用電腦演示狼惡狠狠撲向小羊的動畫邊有意提問:“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位學生說:“狼向前撲的時侯,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隨機演示出狼掉進陷阱里的樣子,同學們看了高興地直拍手,求異思維一下活躍起來。有的說:“狼向前撲的時侯,小羊一躲,狼一頭撞在大石頭上。”有的說:“狼向前撲的時侯,被樹后的獵人一槍給打死了。”又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大聲說:“柔弱的小羊從力氣上斗不過狼,可是它憑自己的聰明智慧,從理智上斗倒了狼,躲過了這場劫難。”學生們突破了思維的定勢,從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來的愿望聯系在一起,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能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促使學生手腦并用,思維集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力的把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1.圖文并茂,培養學生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在語文課中結合課文,恰當地采用電教媒體,啟發學生由眼前的景象,聯系生活想象可能發生的變化,從而加深對眼前事物的認識,豐富觀察的感受。
如教《荷花》一文,課文語句優美,用詞精確,有一種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切呢?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作了如下設計:
(1)配樂示范朗讀,把學生帶進優美的情景之中。
(2)學習“荷花的樣子”時放一段有關荷花的錄像片,師配樂解說,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并展開討論,體會荷花的千姿百態,荷葉的挨挨擠擠。
(3)學生配樂讀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填空練習,對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加大訓練力度。這一環節的設計,不但給學生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了多方面素質的提高。
2.以說促寫,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與寫作能力
計算機進入課堂,為學生的說創設了情境。以指導學生寫“可愛的小動物”為例,當學生觀察了小狗后,教師很自然地用一句過渡句:“其實,在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活潑可愛的小動物,不信你們瞧!”“空格”鍵一按,屏幕上顯示出40多種小動物。頓時,教室里沸騰起來,學生面對這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歡呼雀躍:“呀!怎么有這么多小動物?”“有趣!”教師緊接著問:“想不想給大家介紹?”“想!”學生的表現欲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躍躍欲試。這時教師再因勢利導:“請你按老師講的觀察方法加以觀察,然后選一只你最喜愛的小動物向大家介紹,比一比誰是最佳解說員。”鮮明生動、聲情并茂的畫面,把學生的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愿望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這時,教師再讓學生同桌對說,小組討論,大家交流,學生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個個說得開心,這也為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銅山縣張集鎮店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