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高職教育發展如火如荼,大有占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之勢。尤其對于會計類專業而言,幾乎每所高職院校都開設有相近的專業。然而,在研究各高職院校的會計類人才培養方案時,筆者發現,絕大多數都是脫胎于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從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學過程的開展等,兩者驚人的相似。然而,本科院校和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較大的差異,培養方案的相似導致本應具有自我特色的高職會計類人才產生了“四不像”的現象。進行高職會計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已勢在必行。本文就模塊化教學模式下的高職會計類人才培養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培養目標 模塊化教學 高職院校 會計類人才
一、高職院校的成立及現狀對會計類人才培養的影響
1.高職院校的成立過程對會計類人才培養的影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與建設與改革開放向縱深進行需要大批量的會計專門性人才,且“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國家提出舉辦高職類院校以培養會計專門性人才。全國各地的高職院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綜觀該類高職院校的成立過程,不外乎三種途徑。一是由原有的中專類學校合并提升成立。如筆者所在高職院校,由原陽江師范合并陽江成人中專及教師進修學樣等成立。二是由原來的專科學校轉型而來。如黃河水利??茖W校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改建為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三是新辦。如深圳市原來沒有大學層次的院校,在政策的暖風下,新辦了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經比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筆者發現,高職院校的成立過程對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的影響甚大。
(1)第一類:合并提升而來的高職院校。其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在其成立之初均是參考了本科院校的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方案。領導班子基本不變,僅做少許調動,待滿一屆任期時再行調整;教師隊伍基本保留,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相關進修,待專業需要時再行另聘;專業目錄基本維持,在發展的過程中根據市場需要逐步調整。
(2)第二類:由原??茖W校轉型而來的高職院校。其根本無需做過多的變動,除非專業發展受到瓶頸的限制后再思變革。因為學校管理層面均欲將??茖W校提升為本科院校,故其在??茖W校時期的辦學思路上究根追底也是受本科院校的影響,只是后來政策變化,提升不成,只得轉型。
(3)第三類:新辦高職院校。此類院校受本科院校的影響要輕得多。新班子、新教師,一切可以參照已有的高職院校來進行組織。但因院校成立較晚,沒有成功的高職院校建設經驗可以參照的情況下,其辦學同樣只能參照已基本成熟的本科院校模式。
2.高職的現狀對會計類人才培養的影響
從以上分析來看,既然整個校園深受本科院校的影響,作為其組成部分之一的會計類專業,則不可避免地深受本科模式的“荼毒”。以下從會計類人才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建設兩個人才培養主要方面進行分析。
(1)培養目標大同小異。專業培養目標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風向標,是專業人才培養的根本與核心。培養目標定位準確與否,關系到專業人才培養的最終效果,關系到專業發展的興衰成敗。
人作為社會個體,所具有的智能類型大致分為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者可以成為研究型、學術型及設計型的專家,是本科及以上層次應當達到的培養目標;形象思維者可以成為技術型、技能型、技藝型的專家,是職業類教育應當達到的培養目標。所以,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本科及以上層次)的培養對象在智能類型上的差異,決定了兩類教育的培養目標的差異,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
然經比對相關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會計類人才的培養目標,筆者發現基本類似。例如: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三年制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闡述為“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具有較高的會計理論基礎知識和較熟練的會計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的高等級技術應用性人才?!?/p>
東營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培養目標闡述為“本專業培養大學??茖哟?,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既掌握系統的財會知識,又能熟練操作財務管理軟件的綜合型電算化會計人才?!?/p>
江西農業大學2005級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培養目標闡述為“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現代會計理論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可從事各類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及會計電算化系統的運行、維護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p>
南陽理工學院會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闡述為“本專業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有會計師基本素質,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主要面向現代中小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應用型、通用型會計人才。”
從以上幾所院校的會計類專業培養目標闡述中不難看出,它們基本上闡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會計類專業人才的需求,闡明了會計類人才均需掌握相當程度的理論,就業面向基本上相同。其中,細微的區別在于,高職院校提出了必需具備較為熟練的職業技能,而本科院校強調管理與理論。換而言之,相當多的高職院校會計類專業培養目標都是參考本科院校并結合高職特色、自身實際進行修改而成,即高職院校的會計類專業培養目標是由本科院校的會計類專業培養目標“生育”出來的,帶有濃厚的本科基因。在這種定位之下,相當部分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會計類人才就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本科的痕跡,理論不上不下,動手能力馬馬虎虎。這類人才不具備本科級的進階理論,動手技能又達不到國家對高職人才的要求。焉能被市場所接受?
(2)課程體系建設類似。如果說人才培養目標是風向標,那么,課程體系建設就是該風向標下的具體應對方案。作為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本身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效果。
由于高職教育的發展歷史較短,基礎相對薄弱,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缺乏歷史的經驗積累,同時,高職教育目標的多元性導致課程體系建設上很難形成一種具有普通適應性的范式,而國外一些比較成熟成功的職教模式又由于國情的不同也很難全部借鑒,所以諸多高職院校在會計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上只能基本參照本科院校的課程模式,最終的結果是導致高職課程體系建設體現不出高職教育特色。
會計類專業必修的專業課程如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學、管理會計學、成本會計、審計學、電算化會計、稅務會計等,不管是本科院校也好,高職高專院校也罷,都有開設。而專業基礎課如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等,兩類院校也都有開設。單從教學計劃上看,區別在于本科院校由于修業年限長,所以專業課程多,高職院校由于修業年限短,所以專業課程少,刪掉了部分理論深奧、實用不大的專業課程。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賴教師教學的正確思路,本科院校講授知識的深度、廣度遠比高職院校要強。
3.高職現有教學模式對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影響
依托本科而生的現有高職教學模式對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其產物是“四不像”——對上不像本科,對下不像中專,向左不像普專,進而不像自己。
一不像本科。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培養理論人才,其培養對象是抽象思維者,最后成為研究型、學術型人才,畢業生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科研水平,而對技能沒作太多的限制。而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求職業教育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培養技術型人才、專門性人才,其特征是具備非常強的動手能力和熟練程度的技能。
二不像中專。中專是培養初級技能人才的場所,理論上僅僅授予學生最基本的、最簡單的、與業務相關的知識,強調培養動手能力。而高職教育雖與其共屬職業教育,但從人才層次上而言,比中專要稍高一籌。高職是培養高級專門性技能型人才,理論傳授比中專學校豐富得多,同樣強調動手能力。但由于“孕育”于本科院校,相當部分高職畢業生動手能力不強,有些居然比不上中專畢業生。
三不像普專。從辦學層次上言,普通??婆c高職共屬專科。就其本質而言,兩者應有嚴格區分。普通??破毡榫邆淅碚撝R的高級人才,進可升本,退可向職,理論與技能并重。
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高職教育受諸多因素限制,逐漸迷失了方向,進而變得不像“自我”。
諸多教育專家與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均已意識到了高職教育的尷尬局面,正做出教學改革,逐步改善理論課程居多實踐課程欠缺的課程體系。如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加強動手能力,大力氣建設實踐基地,加大實踐課程比例與學分,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熟練技能。
誠然,上述方法為高職教育界所共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實為一種“治標”的方法。如何“治本”?筆者所在院校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模塊化教學模式,當為“治本”之策。
二、創新型模塊化教學模式下的高職會計類人才培養
江澤民同志在慶祝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必須不斷推進教育創新?!薄秶鴦赵宏P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要求職業教育要“堅持體制創新、制度創新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鉆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一大批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既然高職教育中不當的會計類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達不到國家對高職教育的要求,淪為“四不像”,那么,研究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就迫在眉睫。筆者所在學院根據上級指示,在經過認真調研、反復推敲的基礎上,提出了“模塊化教學”模式。會計類專業經過一年的實踐與摸索,筆者認為,這是一種非常適合高職教育發展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1.高職院校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實施模塊化教學模式的背景
從我國當前的會計類高職教育現狀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模式與培養目標之間產生了較大的差距和矛盾。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占主要地位起主導作用,形成了單向型的知識傳授方式,重課堂知識傳授輕實踐實訓能力培養。
從課時安排上看,大多院校在前五個學期用于課堂知識理論教學,而只安排一個學期用于實習、找工作。其中,真正用于專業技能培養的實訓、實踐活動極短。
從教學方式上看,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主要是專業基礎知識,真正有助于學生專業技能提高的時間和活動少而且類似于“放羊”。
從培養質量與效果上看,學生得到的只是專業基礎知識和考試成績以及些許證書,真正的專業技能少且不熟練。
這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顯然形成了知識與能力的差距。以這種狀態培養出來的會計類專業畢業生,很難被社會所接受。
在目前就業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高職高專院校的會計類專業畢業生不僅要與本科院校畢業生競爭,還要與在崗的專業人員競爭。會計類崗位從來就具備“喜舊厭新”性質,要求從業人員具備相關經驗。說白了,就是要求在職人員必須具備極為熟練的行業技能。應屆畢業生的行業技能只能通過在校期間的實訓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與提高。所以,實施模塊化教學改革是必要且必需之舉。
2.高職院校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實施模塊化教學模式的內涵
所謂模塊化教學模式,即緊緊抓住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以目標中所要求的“能力”為導向,建設培養體系,最終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與改革開放縱深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保障。
模塊化教學模式的核心為:以能力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的高職畢業生。
以能力為導向構建課程體系,前提是厘清專業就業崗位所需能力,須打破了從學院到崗位的常規思維,真正以市場所需的能力為方向培養學生。會計類崗位需要諸多能力,如憑證能力、賬簿能力、出納技能、財務管理技能等,還需要基本的專業素養如經濟知識、法律知識等。在構建課程體系時,我院提出以核心能力為主線,輔以非核心能力的構建思路。經過調研,我院認為,會計類崗位所需核心能力是“會計的確認、計量與報告”。從此核心能力延伸出的非核心能力包括財務管理、出納技能等。從能力出發,再構建模塊。模塊指為培養學生某方面能力而開設的“知識集團”,當然,分為理論模塊與實踐模塊。這要求專業打破常規課程體系,綜合課程與課程內容相關聯的知識點,針對培養學生某一方面能力而設置某模塊。
3.模塊化教學模式的意義
實施模塊化教學模式,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從強調系統性、理論性、獨立性的“學科體系”向定向性、應用性、整體性的“行為體系”轉變,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實施模塊化教學模式,打通了知識體系之間的橫向、縱向聯系,打破了囿于教材的框架,注重理實結合,突出知識集團即模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導作用。
實施模塊化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教師主導的單向式的課堂知識傳授,圍繞學生素質能力發展的雙向式、互動式,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的時間與空間,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并強調用更多的課時進行實訓、競賽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實施模塊化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時間、空間、思想、行為等四維方面的限制,對于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對于提高倡導“雙師型”高職院校教師的新型教學能力,對于樹立高職院校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和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袁度.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觀.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
[2]胡燕燕.淺談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
[3]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02-9-9.
[4]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N].中國教育報,2002-9-25.
[5]廣東省陽江職業技術學院網.
[6]河南省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網.
[7]廣東省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網.
[8]湖南省郴州職業技術學院網.
[9]山東省東營職業技術學院網.
[10]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網.
[11]南陽理工學院網.
(作者單位:廣東陽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