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實踐,對比賽法在高校網球選項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研究,證明比賽法教學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改善學生競爭與協(xié)同的心理素質,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實踐中收到了明顯效果。
[關鍵詞]:比賽法 高校 網球選項課
1 前言
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比賽法組織教學,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學生最喜愛的一種練習形式。在高等學校網球專項課的教學過程中,合理、有效的通過運用體育游戲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身體素質、專項技術和技能的全面發(fā)展,啟發(fā)調動學生對專項技術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單純的基本功練習往往會顯得比較枯燥,學生對此提不起興趣,然而基本功練習又是網球運動所必不可少的。針對這一問題,抓住學生喜愛活動,易興奮等特點,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特點,利用比賽來提高和保持學生對網球練習的興趣,克服了練習的單調和枯燥。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選取大連外國語學院2006級普通本科網球選項課的學生6個班,每個教學班人數(shù)均為30人左右,周一3個班為實驗班,周四3個班為對照班,進行網球基本技術的教學。
2.2研究方法
運用對比實驗法。對照班運用常規(guī)教學法進行教學;實驗班采用比賽法教學,在學期初、學期中和學期末進行三次班內循環(huán)比賽。第一次隨機抽簽分組,按照比賽成績分成5個小組進行分組練習,并進行裁判和規(guī)則的教學,樹立規(guī)則意識,在學期中段進行第二次比賽,根據(jù)學生的技術水平和比賽能力重新調整分組,以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在學期末進行第三次比賽,并將比賽成績算作期末總成績的一部分,通過半學期的教學實踐來檢測比賽法在教學中運用的效果。
3 結果與分析
3.1以比賽法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項能力。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實驗班的學生在課堂上練習的主動性較強,表現(xiàn)在觀察教師示范、同學的比賽及技術方法運用后,練習的積極性更高。在課后主動請教、思考和繼續(xù)練習網球技術的現(xiàn)象明顯增多,學生普遍認為這樣容易獲得滿意的情緒體驗,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學到的技術在實踐中能得到有效的運用,并能在課堂比賽中得到提高,有利于及時鞏固。同時,認為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他們掌握網球技術和鍛煉的方法,而且使他們懂得了網球比賽規(guī)則,提高了欣賞比賽的能力。因而他們在課堂上學習認真,練習更加主動,而且在課后常主動尋找機會相互進行比賽,特別是愿意找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學比賽,希望自己的技術與運用能力得到改善。這大大提高了學生課余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余參與網球鍛煉次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班。(見表1)

3.2以比賽法為主要形式的教學,促進了學生身心發(fā)展
比賽是娛樂性和競技性在體育活動中的集中體現(xiàn),比賽法教學能較好地適應青年學生好玩、好勝、好表現(xiàn)的天性。比賽法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相互競爭和體現(xiàn)個性的條件,使學生經歷勝利與失敗、喜悅與焦慮、滿足與遺憾等多種多樣的情感體驗,為學生面對不同對手時去適時調整各種相關狀態(tài),為不斷提高心理調節(jié)能力提供了機會。因此,在訪談中,實驗班90%以上的學生都認為,比賽法教學除了能更好地提高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外,對于他們心理承受能力的改善也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3.3在網球教學中運用比賽法,使課堂練習具有比賽氛圍,容易使學生產生獲得比賽能力的欲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課堂上他們就會仔細觀察教師的示范,深入分析教師的講解,認真進行自我體會,主動地參與課堂練習,這樣就調動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實踐能力也得以不斷提高。大學生處于接受知識的較高級階段,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強,他們在相互比賽中,往往能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在練習中就會更有針對性,更加主動、自覺,練習也就更加卓有成效。在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的熏陶下,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優(yōu)化,興趣更加強烈,在課余就會尋找更多改進技術的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課余鍛煉。
3.4比賽法教學能提高學生競爭與協(xié)同的心理素質。現(xiàn)代社會,要求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平共處,相互合作,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又日趨激烈,參與社會的競爭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因而競爭與協(xié)同是現(xiàn)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運動在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與協(xié)同意識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活動難以替代的,而比賽法教學正是培養(yǎng)大學生競爭與協(xié)同意識的有效形式。網球選項課運用比賽法教學,就具有協(xié)同和競爭兩個基本要求。首先,網球的學習需要在同伴的參與下,相互配合,相互切磋,取長補短,才能共同提高。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也是一個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發(fā)展協(xié)同素質的過程。其次,比賽法教學是以比賽作為一個重要的手段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的,比賽就是技術、體能和心理素質的較量,就會有勝負,它能激發(fā)學生活動的熱情,喚起他們求勝的欲望,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進來,而在這個過程中,技術綜合運用能力的要求、體能的消耗、心理的緊張程度等,都是一般的練習所不能比擬的。同時,由于比賽法教學還實行選優(yōu)晉級和末位淘汰制度,學生就容易產生強烈的自我超越意識和緊迫感,這對學生競賽意識的樹立和競爭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更為有效的。
4 結論
比賽法是一種符合大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選項課教學方法。它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突出了體育的競技性和娛樂性特點,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使他們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更好的發(fā)揮,提升了學生對網球本質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了學生對運動樂趣的體驗,促進了課余鍛煉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提高了網球運動能力,改善了心理素質,樹立了規(guī)則意識,學校體育目標也可得到較好的完成。在選項課教學中運用比賽法教學,是發(fā)揮學生的潛力、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薛洪濤.培養(yǎng)學生規(guī)則意識[N].中國體育報,2001,12.
[2]王永翔.試論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竟技性特征[J].體育與科學,2000,(6):45-46.
[3]袁紅.高校體育改革應致力于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0,(2):50-51.
(作者單位:遼寧大連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