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奧爾夫的觀念是一種原本性的音樂教育,認為音樂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孩子們在參與音樂活動過程中,學習合作交往,增強自信心,學會理解和愛。作者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情況,論述了奧爾夫音樂教育的魅力。
[關鍵詞]:奧爾夫 音樂教育 兒童發展
音樂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這是德國音樂教育家卡爾#8226;奧爾夫的一個很重要的教育思想,他特別強調“原本性音樂”,即不只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奧爾夫認為:“應當普遍地承認,并且已得到科學證實的是:把原本性的音樂引進學校,作為一切音樂教育的基礎和根本。此外,也作為培養品性,促進幻想力,克服交往上的困難,以及加強一切生理和心理力量的基本手段。”
自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進入我的音樂課堂,學生們不但對音樂的興趣愈來愈濃厚,而且在一系列的音樂教育課程中,他們逐漸由個性的獨立行為轉變為積極的群體合作,由原來的害羞扭捏轉變為大方自信……在輕松愉快的環境和豐富有趣的活動中,音樂成了孩子間感情溝通的紐帶。
一、抓住興趣點,在游戲中提高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
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最自然的活動方式,也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在教學中我發現,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渴望著與朋友交往合作,他們喜歡合作式的游戲多于自我表現式的個人律動。如《快樂擊掌》是個有趣的拍手游戲,一個人就可以獨自完成,可是隨著游戲次數的增多,孩子們慢慢地發現,三五成群的組合在一起做比一個人的“自我陶醉”更有意思。于是,我鼓勵他們自行商量并設計合作拍手的方式,當新的靈感和創意被孩子們變成現實的時候,他們會歡呼雀躍,共同享受著合作成功的快樂。
在合作中游戲,孩子們不但萌生了合作的意識,更重要的是學會與人友好相處,懂得尊重每一個人。《找朋友》這個舞蹈游戲就能充分讓孩子們感受到這一點。這個游戲的特點是兩個人一組手拉手舞蹈,然后,根據音樂的變換再換一個新朋友繼續舞蹈(自由組合)。可是,每個集體中都會有一兩個性格孤僻或調皮搗蛋“不受歡迎”的孩子,游戲中大多數孩子都不愿和他們做朋友。漸漸地,他們就開始搗亂,在人群中撞來撞去,弄得大家都玩不開心。針對這種情況,我請全班同學組合成兩個同心圓,然后,相對應的兩個人手拉手游戲,交換朋友的時候和剛才的“老朋友”錯開一位。這個新的游戲規則,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不斷地“認識”新朋友,而那些“搗蛋鬼”們,也因為有了很多“朋友”不再惡作劇。他們逐漸放松了心情,臉上出現燦爛的笑容。
二、擴大閃光點,讓孩子的自信心在音樂中成長
音樂課堂上,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快樂的音符,能不能匯成動人的樂章,需要我們耐心地去譜寫。同時,每個孩子又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他們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其閃光點。為人師者,如果埋沒了這些閃光點,將有可能造成終身的遺憾。
在我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以來,有一件事至今使我難忘,并時刻鞭策著我不斷努力。有一位學生,因家庭的客觀原因,使得他變得性格孤僻,不合群。但他會吹薩克斯,而且有模有樣。正巧,我校成立了小樂隊,他成為了該樂隊的一員,但臉上還是很少露出笑容。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要求音樂與內心的交流,并且強調要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孩子能夠主動地“從自己內心出發”來達到這種交流。因此,我們這個小樂隊的教學方式和節目編排更多地是孩子們設計并表演自己的音樂,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因此,樂隊的名字也叫“自在樂隊”。一次,我們在排練一個以色列民歌,最后高潮的部分設計成載歌載舞的形式,孩子們都很有興奮,但音樂復雜的節奏,使孩子們很難配合上舞蹈動作,所以教室里成了“群魔亂舞”,可是唯有他跟得上拍子,但他憂郁眼神顯然和當前的氣氛不協調,我讓大家靜了下來,請他單獨表演,他精彩的表演立即博得了大家的熱烈喝彩,我也拍著他的肩膀鼓勵他真了不起,立即任命他為“舞神”。那一瞬間,我看到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快速地吐出,把胸膛用力向上挺了挺,臉上露出了笑容。當我們這個作品成熟的時候,他成了真正的舞神。老師的鼓勵、集體的溫暖、觀眾的掌聲,一掃他心中往日的陰霾,校園里經常能看見他神采飛揚的身影。他變了,變得自信,變得快樂。
其實,我們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位都是一顆閃亮的音符,只要把他們放在旋律里都會奏出美妙的音樂
三、捕捉動情點,讓孩子在音樂中發現愛、感受愛、學會愛
在奧爾夫音樂教育中體現著一種人本主義精神,它遠遠超越于音樂的功能之上,就是在以即興創造為主的音樂教學中了解孩子的差異,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
個性調皮的孩子往往讓很多老師都大傷腦筋,經常為他們搗蛋的行為而大傷腦筋,甚至還恨鐵不成鋼。那我們為什么就不能換一種角度,去愛護他們,并適當地給他們一些張揚個性的機會?我曾經就有過這樣一個經歷,并且讓我的音樂教育教學相得益彰。
那是在教師節來臨前,我準備和孩子們共同學唱一首歌唱老師的歌曲—《我們愛老師》,可是當我走進教室的時候,一個“大嗓門”在那里吵鬧,很多人也跟著起哄,教室里亂成一團。為了不破壞孩子們對音樂課的美好期待,我沒有馬上“鎮壓”,而是正好利用這個大嗓門的特點,把他“變廢為寶”。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然后把那個“大嗓門”領到黑板前,我問:“看見這個大圓,你會發出什么聲音?”他想了想,大聲地發出“啊”,全班頓時安靜下來,這下所有同學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以為我會把“大嗓門”狠批一頓,我卻笑著又在大圓的邊上,畫了兩個很小的圓,他跟著發出“噓、噓”的輕聲。在他的帶動下,全班同學整齊地練起了三拍子聲勢—“啊噓噓、啊噓噓”,“大嗓門”也在節奏聲中帶著我的贊揚安靜地回到座位上,端端正正地坐好,再也沒有“惹是生非”。
下課了,在我一邊整理教具一邊和孩子們說笑的時候,一個清脆嘹亮的聲音讓我停止了所有的動作,“大嗓門”對我說:“尚老師,您是不是應該感謝您小時候的音樂老師?”我問道:“為什么?”他天真地望著我說:“因為她把您培養得這樣好!”從他清澈干凈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對音樂的熱愛,對音樂課的迷戀,也看到了他對愛的感恩。我趕緊俯下身去,對他說:“謝謝”。
一個有趣又充滿愛的教育“開場白”,激發了孩子內心的感動,他理解了老師用愛護代替了責罰,感受到了老師是用愛心在培育著他。批評和斥責,并不能讓孩子心甘情愿地認識并改正自己的缺點,理解、愛和寬容才是最佳良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從心開始。只要心中裝著學生,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會傳遞愛的信息。
感謝音樂,感謝奧爾夫音樂教育,是它獨特的魅力征服了許許多多向往音樂的孩子,讓他們在音樂中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快樂、愉悅,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妲娜.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1.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寶安區民治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