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高校心理問題生的應對措施應當與普通思想問題的應對方法嚴格區(qū)分開來,采用心理學的理念、心理學的理論、心理學的方法和心理學的態(tài)度去應對,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為此高校學生工作者應當更新自己的理念,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學習心理學的方法,端正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好“心理問題生”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 大學生 心理問題 應對
近年來,多種研究都表明:在家庭、社會、網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筆者的實際工作經驗也證明:在學業(yè)、就業(yè)、人際關系和經濟等多重壓力之下,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出現(xiàn)精神緊張、焦慮的癥狀,心理問題生數(shù)量增加,自殺率也有上升的趨勢。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除了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外,還與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如何應對心理問題成為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心理問題應對策略
1.嚴格區(qū)分精神病和非精神病
在心理學中精神病和非精神病的影響、危害和矯治方法是有很大區(qū)別的。精神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生理基礎的,是大腦內部出現(xiàn)了問題,因此精神病通常需要藥物治療,它對病人本身以及周圍的人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危及他人人身安全;而非精神病通常不存在生理基礎,很多時候只需要通過心理咨詢就可以解決問題,對患者本人和周圍的影響都要小得多。因此精神病人是堅決不能待在學校的,而非精神病病人則可根據情況考慮是否繼續(xù)待在學校。
2.重點解決情緒問題
傳統(tǒng)的高校學生工作都是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而忽略了心理問題。而根據心理咨詢理論,存在心理困惑的學生最需要得到的是心理上的發(fā)泄、支持和幫助。他們可能存在思想認識上的偏差,但在心理工作中不能馬上給他們指出來,應當首先解決他們的情緒問題,給他們足夠的同情、安撫和支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解決自己的問題,從而達到自我完善。如果忽略了情緒問題,心理問題將無法得到解決,至少不能得到完全解決。
3.社會支持和家庭支持并重
在高校里,許多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由家庭原因引起的,他們感到自己很無助、無法擺脫困擾。這時就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只能給予社會支持,而問題的根源沒有得到解決,問題很可能再次出現(xiàn)。因此在給予學生社會支持的同時應當聯(lián)系學生的家長,取得他們的支持,讓他們也給予孩子足夠的關系,使問題從根源上得以解決。
4.注重心理疏導
心理問題需要用心理學的思路和方法加以解決,應當完全拋棄傳統(tǒng)思政工作的方法,全面、無條件接納學生的所有感受,了解他們的想法,理解他們的情感,通過心理上的疏導,使他們重新獲得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感受生活中的陽光和雨露,順利走出困境。
5.措施應全面、到位
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人,有時候就像失去父母管教的小孩兒,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得不到有效控制,隨時會有意想不到的舉動發(fā)生。這就要求心理工作者有足夠的耐心、足夠的細心,能夠考慮到各種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預防,確保不會出現(xiàn)意外。心理工作中的任何失誤都將可能是致命的和無法挽回的。
6.工作記錄很重要
心理工作在某些時候就像醫(yī)生給病人看病,每次診斷、下藥、治療都會對病人產生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的結果是不能提前確切預知的。很多情況下會有好的效果,但也不能保證不出現(xiàn)意外情況。一旦出現(xiàn)意外情況,工作記錄就顯得相當重要,因為這是工作的憑證,是免責的唯一證據。從工作記錄中可以判斷工作是否盡到職責,診斷是否準確,處理是否得當,因此工作記錄非常重要。
7.遵循家長知情原則
在高校里,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但家長是學生的法定監(jiān)護人。學校對學生做出的任何處理都應當讓家長知道,特別是涉及心理問題的時候,如進行心理診斷、鑒定,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時候,都應當事先和家長進行溝通,避免產生誤會。同時經常性的溝通還可以讓家長了解學校的制度,理解老師的做法,從而便于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8.預警工作不容忽視
從高校近幾年發(fā)生的危機事件來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傳遞不通暢,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其實很多心理問題,如果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一般都不會有意外發(fā)生,都可以很順利地解決,就像人的身體疾病一樣可以痊愈。但如果預警工作沒做好,出現(xiàn)的問題沒有被發(fā)現(xiàn),沒有被重視,沒有被及時處理,很有可能會造成情況惡化,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這就需要在工作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學知識水平,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的能力,提高預警效果。
9.積極開展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是豐富多彩的,可以是任何形式、任何內容的,也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舉辦,常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式如下。
(1)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包括講座、比賽、展覽、參觀等)。
(2)人際關系情感交流(包括座談、聯(lián)誼、出游等)。
(3)心理健康素質培養(yǎng)(包括心理拓展、表演、團體輔導等)。
10.不要試圖一次解決學生的所有問題
心理咨詢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一次只能解決一個問題,如果試圖一次解決多個問題,心理咨詢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同樣道理,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時候也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較為明確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一次只著重于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斷地向目標前進,逐步完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使他們恢復健康。
二、當前高校心理工作的難點
目前國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已經有了相當?shù)囊?guī)模,但還是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
1.缺乏專業(yè)、專職人員
(1)缺乏專業(yè)人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專業(yè)的人員才能做好,但目前高校心理專業(yè)人員缺乏的情況相當普遍。在國內的高校中,除了少數(shù)有心理學專業(yè)的高校之外,其他沒有心理學專業(yè)高校的“心理學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尤其是臨床心理學專業(yè)教師的缺乏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缺乏專職人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專職的工作人員,有可保證的工作時間,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師很多都是兼職的,很難保證足夠的工作時間,這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大的漏洞。
2.工作得不到支持(家長、領導、社會)
(1)得不到家長的支持
大學生的問題,尤其是心理問題,需要各方面的積極配合才能得到妥善解決。而目前由于傳統(tǒng)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人對心理問題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特別是很多家長,不愿承認自己的孩子“有病”,拒絕配合咨詢和休學治療,這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2)得不到領導的支持
心理健康近年來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在各高校,這種重視度還只處于“表面水平”。高校的所有工作都還是以教學為中心,即使學生出現(xiàn)了嚴重的心理問題也不例外,在許多關鍵的時刻,心理健康教育還是得不到領導的支持。
(3)得不到社會的支持
高校也是一個“社會”,是一個縮小的社會。社會上會出現(xiàn)的問題,高校也可能會出現(xiàn),大家應當理解。但現(xiàn)實中卻不是這樣的,比如高校出現(xiàn)的心理危機,每次都會引起社會的強烈反應,得不到社會的支持和諒解。
總之,盡管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但相信總會尋找到合適的方法加以解決,人們的思想、周圍的環(huán)境也總是在進步的,高校心理問題生的應對應當有專業(yè)、專職的教師采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采取前面提到的各種策略來加以解決。
參考文獻:
[1]都春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思考[J].前沿,2007(7):79-80
[2]俞國良.現(xiàn)代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申繼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黃希庭.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張大均,郭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