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中,大學生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心理壓力。因此,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成為當前心理教育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特點,常見的危機心理干預模式及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對策,以期對未來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帶來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 危機 干預模式 危機干預
在現代社會中,大學生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心理壓力,由危機事件導致的大學生自殺、激情犯罪、打架斗毆的的報道更是屢見不鮮。因此,有必要在我國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危機干預部分,促進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一、危機與危機干預
1.危機
《韋伯斯特詞典》把危機干預定義為:“決定性或至關緊要的時間、階段或事件。”HOFF認為危機是一種由情境性、發展性或社會文化性的來源所引起的情緒不安,它會導致個體暫時不能用慣常的問題解決機制來對其進行應對。我國著名心理學者樊富珉(2003)認為危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突發事件,出乎人們意料發生的,如地震、水災、空難、戰爭等;二是指所處的緊急狀態。心理學家Caplan認為危機可視為一種重大事件中的嚴重的反應。大學生心理危機主要是指高校學生運用尋常的應對方式不能處理,由于無法克服心理沖突或外部刺激而對所遇到的內外部應激事件所發生的一種反應。
2.危機干預
危機干預是通過波士頓椰子園夜總會火災幸存者的對照研究后發展起來的。當時的火災導致491人死亡,場面慘烈。Lindeman發現經過干預讓當事人感到痛苦、發泄情感、正視現實的一組較之未經干預者緩解快、結局好。翟書濤認為危機干預系一系列短期幫助過程,是對處于困倦或遭受挫折的人予關懷和幫助,危機干預集中于通過運用個人、社會和環境資源來解決目前的問題。危機干預與心理治療有關,但存在著區別。Winston,J,Hayborg認為危機干預是心理咨詢師運用一系列短程的治療方式幫助處于危機狀態的人接受當前的挑戰,并回到正常的生活活動中,人格的改變和成長是其核心目標。
二、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特點
從各個流派的心理理論來看,人的一生中,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些發展任務要求大學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調節自己的社會角色,當自我和客我的要求產生不一致時便會由此產生心理危機。大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原因通常是由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大學生自身的人格特點等相互作用產生的,加上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尚未成熟,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成因較為復雜,較容易產生激情犯罪和沖動自殺。
三、大學生危機干預的常見模式
根據Caplan的理論,完整的危機干預應包含初級預防、二級干預,三級干預三個層次。這為各種形式的危機干預包括學校危機干預的運作模式提供了可參考的基礎。Doland(1994)提出了在三個層次上學校應當做的具體工作。在初級預防層次上要盡可能地解決各種沖突,對相關人群進行安全教育及制定自殺預防計劃等。在二級干預層次上則是要在危機發生后采取措施阻止事態升級。在三級干預層次上則是在危機中遭受嚴重創傷的人群或個體提供更長期的咨詢與幫助。Robert在危機干預7階段模型中提出,危機干預的過程有7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全面的心理生理評估,并且應當著重確認來訪者是否有自殺的想法和感受、自殺意圖的強度、是否實施自殺計劃,是否以前有過自殺的經驗。第二階段應快速地建立和諧良好的咨訪關系。第三階段確立主要的問題或危機事件。第四階段對來訪者的感受和合情緒進行處理,咨詢師應允許來訪者表達他們的情緒,對負性情緒進行宣泄,對當前危機情境的經歷進行解釋。第五階段應生成和發展出新的生活方式,咨詢師應和來訪者簽訂契約,以確保來訪者的安全,和來訪者探討可能解決的辦法。第六階段包括降低來訪者焦慮和失眠的次數及他們獨處的機會,并與咨詢師保持密切的聯系。第七階段應對來訪者進行追蹤。校園心理教育策略基于Fritz Redl的研究,他認為諸如辱罵教師、打架斗毆等負向行為和沖突應視為一種機會,并以此來幫助學生處理他們的情緒和形成合理的行為。因此,學生的不良行為不僅僅是盡快地消除,而應被視為一種危險的心理困境,依照心理學方法被發現和改變。
四、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對策
在校園建立心理危機干預中心能對學生的危機事件起到預防和干預的作用,其主要職責包括對剛入學的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普查,對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建立相應的檔案,并定期進行追蹤,及早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干預。其次,應在校園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心理健康觀。促進心理危機救助和自救知識在大學生中的普及和推廣。使大學生對危機的相關知識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掌握一定的救助技巧,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援助。在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的建設上應不斷地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重視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完善工作隊伍的建設。在針對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工作中應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心理教育的發展水平,使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Hoff L.A.People in crisis :understanding and help[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55.4.
[2]Raymond B.Flannery Jr.,Ph.D.and George S.everly,Jr.,Ph.D Crisis Intervention:A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Mental Health,2000,2(2):119-125.
[3]王建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探源和策略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33):88–91.
[4]張愛寧,徐光興.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J].教育探索,2008,2(200):132–133.
[5]Winston J.Hagborg A study of the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crisis inter vention for students enrollend in a school for the severely emotionally disturbed[J].Adolescence,1988,23(92):825–836.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