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鄧小平是一位具有非凡洞察力和創造精神的戰略家和思想家。鄧小平國際關系謀略是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一體化趨勢曲折發展的國際背景下,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鄧小平國際關系謀略把握住了時代的主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為制定和實施正確的國際戰略和對外政策,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鄧小平 國際關系 謀略
30年的改革開放已證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一個穩定的國內環境,也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鄧小平關于國際關系問題的謀略,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和平的國際環境,為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做出了重要貢獻。鄧小平國際關系謀略,主要包括時代主題謀略,不結盟謀略,不稱霸謀略,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謀略,獨立自主和平外交謀略,搞好周邊關系謀略,對外開放謀略等。
一、關于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謀略
1.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思想是鄧小平國際關系謀略的理論基礎
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時代主題,是制定正確發展戰略和內外政策的一個重要前提。20世紀80年代以后,鄧小平隨著國際形勢的進一步發展,指出:世界政治力量對比出現重要變化,和平因素增長超出戰爭因素增長,世界大戰打不起來,爭取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環境是可能的。1985年,鄧小平進一步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這一思想科學地揭示了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趨勢,揭示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
2.關于反霸維和的謀略
反霸維和是鄧小平在繼承和發揚毛澤東反霸思想的結果。鄧小平認為:“高舉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旗幟,堅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邊,誰搞霸權就反對誰,誰搞戰爭就反對誰,樹立中國是一個和平力量、制約戰爭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鄧小平主張國家無論大小強弱一律平等;通過反霸既要鎮住強者,又要結交弱者;中國要站在弱者一邊,第三世界一邊,和平力量一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反對的霸權主義是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界限,不是反對某個國家、某種制度,而是反對某些國家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行徑。
二、關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謀略
1.關于中國將成為多極化中的一極,但“不當頭”的謀略
鄧小平判斷世界向多極化發展,中國將成為很重要的一極。雖然中國將成為多極化中的一極,但鄧小平提出了發展的中國“不當頭”,不稱霸的思想。鄧小平指出:“第三世界有一些國家希望中國當頭,但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他認為,這個頭我們當不起,自己力量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權都會失掉。“不當頭”的思想與鄧小平提出的反霸思想是密切相連的,當頭就可能會稱霸,反霸就不能當頭,二者之間存在內在聯系。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當然要對世界事務起越來越大的影響和作用,但這不等于使中國具有對別國進行“領導”的含義。
2.關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謀略
鄧小平認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應當建立在多極格局之上,不能由一、兩個超級大國主宰國際社會。用多極化反對超級大國的世界霸權是鄧小平一貫堅持的主張。鄧小平指出:“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結束霸權主義。現在看來,最經得住考驗的不是霸權政治,不是集團政治,而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我們要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特別是鄰國之間的關系。”他提出的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準則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得到了多數國家的肯定,促進了國際關系民主化體系的建成。
三、關于獨立自主,睦鄰友好,對外開放的謀略
1.關于獨立自主和平外交謀略
堅持獨立自主,首先強調的是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鄧小平明確指出:“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國家的主權、國家的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處理國家關系時要強調國家利益是最高準則,在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的時候,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同時,主張求同存異,促進世界各國在平等互助的基礎上友好合作,達到利益雙贏與共同繁榮的國際局面。其次,確定“真正的不結盟”戰略。鄧小平指出:“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參加任何集團……這個政策很見效,我們要堅持到底。”這說明,中國向全世界表明了自己的對外政策是堅決反對超級大國爭奪霸權,決不依附于任何大國或者集團。
2.關于搞好睦鄰友好關系的謀略
搞好同周邊國家之間的友好關系是鄧小平國際關系理論的又一大基本思想。中國與周邊一些國家存在一些領土爭端,比如,與日本存在釣魚島之爭,與印度存在邊界之爭,與東南亞國家存在南海島嶼之爭。鄧小平針對解決釣魚島問題時指出,“一個辦法是把主權問題擱置起來,共同開發,這就可以消除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世界上這類的國際爭端還不少。我們中國人是主張和平的,希望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維護了東海穩定和中日關系大局,為今后處理國際爭端提供了和平共贏的解決方式。鄧小平以政治家的敏銳思維,探索出了許多具體的外交原則,創造性地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國際關系謀略,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了貢獻。
3.關于對外開放的謀略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作了深刻的分析,及時糾正“左”的失誤,科學闡明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歷史課題,果斷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強國理論。鄧小平指出:“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鄧小平的對外開放政策是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科技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總之,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深入發展,國際關系民主化不斷推進的時期,認真領會鄧小平國際關系謀略的精髓,促進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推進國際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不斷開創我國外交工作的新局面,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贏得有利的國際環境。
參考文獻:
[1]蕭詩美.鄧小平謀略[M].紅旗出版社,1996,3.
[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宋惠昌.論鄧小平戰略思想的本質特征[J].理論前沿,2000,(10).
(作者單位:吉林延邊大學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