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高考招生工作的性質、時代特點為招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各種“不正之風”對招生工作的侵襲等三個方面論述了在招生錄取工作中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提出必須完善落實招生工作規章制度、加強內部監督,加強招生隊伍建設,樹立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觀念,完善公開透明的招生工作體系、自覺接受社會和人民群眾的監督等四條強化措施。
【關鍵詞】招生工作 增強服務意識 提高服務質量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的進程中,為保證招生工作的公平性與公正性,更好地以考生為本、踐行“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應該賦予招生工作以新的認識、新的要求和新的內容。本文以我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指導,指出高考招生工作必須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當前應采取的具體措施。
一、高考招生工作的性質要求必須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服務意識
高考招生是由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代表國家組織并實施,意在選拔人才接受高等教育以滿足國家加強各方面建設和提高公民自身文化素質的發展要求,關乎教育的成敗乃至國家的興亡榮辱,具有極大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首先,招生考試是一項政府行為,更是人民群眾賦予招生工作人員的神圣使命,是國家意志和人民愿望的有效體現,因此,公平、公正與公開是招生工作必須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其次,由當前的基本國情所決定,我國的高等教育資源仍相對稀缺,這直接限制了最終錄取人數的規模和在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等級學校間的分配比例,形成了目前用高考定終身的招生模式,所以這種“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態勢使得招生錄取工作直接關系著廣大考生和無數個家庭的前途命運和切身利益,為整個社會所深切關注。因此,招生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工作人員必須把招生工作當作一項神圣的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以當仁不讓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到讓人民滿意、政府放心,而這要求招考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強決心。
二、新的時代特點為高考招生工作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高考人數規模的增加和考生對信息完備性的需求給高考招生工作增加了強度和難度。以往,考生主要面臨升學的壓力以及擇校問題;但今天,在此基礎上,考生還要考慮專業選擇、未來的就業空間等一系列問題。如何為這個龐大的高考群體提供完備的招考信息與咨詢服務無疑給招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給招生機構和招生工作人員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另一方面,多元教育需求要求招生部門要不斷調整與變革傳統的高考招生制度,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當前我國教育資源的相對不足和教育模式的單一化還遠不能滿足這些需要,因此要求我國的教育整體結構作出重大調整,逐步建立起以統一考試為主、多元化考試和多樣化錄取相結合的高考與招生制度。這就要求招生工作人員在具體招生工作中要不斷培育、強化和弘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核心理念,與時俱進,主動適宜新形勢的要求,以滿足考生個性化的教育需求。
三、“不正之風”的侵襲為高考招生工作中貫徹落實“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提出了迫切要求
當前,我國的高考招生制度仍不很完善,尤其監督機制仍不健全,招生工作過程中,仍受到招生腐敗、本位主義和官僚主義等“不正之風”的侵蝕。從現實情況看,不正之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招生陣地并非“凈土”。應該看到,在這塊“凈土”上,污泥依然存在,給追求公平、公正的招生工作帶來極為惡劣的影響,損害了高考招生的聲譽乃至教育的形象。
二是本位主義的存在,使招生工作存在有悖于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傾向。
三是不良的工作作風,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招生錄取工作的形象。
四、制定切實措施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怎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堅決抵制“不正之風”的侵蝕,完成黨和人民的重托,確保招生錄取工作的公正、公平、公開,是目前招生工作中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筆者認為,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盡快健全、完善和落實好招生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內部監督機制。必須認真總結招生工作中的工作經驗和教訓,不斷健全和完善招生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強化高考制度的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建設,修復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認真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并對每一個招生環節進行認真、細致、周密的研究和安排,建立明確的崗位責任制。
第二,努力組織和建設一支好的招生隊伍,是保證招生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評價招生人員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質量,就要看他是否具有強烈的為考生服務的思想,是否既堅持原則、嚴格制度,又態度熱情及時解決解答工作中的難點疑點。本著這一標準,精選一批政務熟悉、業務精良、思想素質高、責任心強、嚴守紀律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被任命到招生工作這一關鍵崗位上,廉潔自律,克己奉公,嚴格要求,秉公辦事,從源頭上杜絕“不正之風”的侵害。有了這樣一支服務意識強、服務質量過硬的招生工作隊伍,招生工作就會取信于考生,取信于社會,實現招生工作的真正價值。
第三,樹立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觀念。招生工作是一盤棋,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沒有內部的團結與協作,沒有為維護整體利益而協調一致、努力協作的集體主義觀念,就不可能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招生工作。
第四,完善公開透明的招生工作體系,自覺接受社會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加大招生信息的公開宣傳力度,改變以往招生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狀況,實施“陽光工程”,及時全面地向社會公開、公示或提供咨詢有關錄取政策、錄取狀態、錄取結果等信息。同時,還要注意與群眾建立溝通機制,傾聽群眾反映,了解他們心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并及時做出反映,真正做到以考生為本。
商場里顧客是“上帝”,而招生戰線上的“上帝”就是千千萬萬個考生及家長。急考生之所急,想考生之所想,正是我們貫徹服務宗旨的生動體現。我們黨80多年的實踐證明,無論處于哪個歷史時期,從事什么工作,只要堅持“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就能得民心,順民意。“為人民服務”是一面旗幟,高舉它,就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愛戴,使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蒸蒸日上。只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理念,做到“以考生為本”,堅決維護招生錄取工作的公平、公正與公開,被譽為“凈土”、“綠洲”的這塊招生陣地,就會變得更“凈”、更“綠”。
參考文獻:
[1]中國高等教育評論員.珍惜高考招生工作的良好秩序和聲譽.中國高校招生,2001.
[2]李孝光,張繼珍,吳英策.對我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探討.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
[3]吳向明,張金福.多樣化:我國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取向.教育發展研究,2007,(12).
[4]韓奇生.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策略研究.教學與管理,2007,(7).
[5]張志貴.構建我國新世紀高考招生制度的思考.高教研究, 2006.
(作者單位:山東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