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信息是近幾時年來發展最快的媒介類型,同時,電子館藏也就成為圖書館館藏的主要而且特殊的組成部分。本文從電子館藏的概念入手,詳論了電子館藏的體系結構和電子資源采選工作的標準,意在揭示對電子館藏建設的關注將是圖書館研究、發展的永恒主題。
【關鍵詞】圖書館 電子館藏 體系結構 采選標準
電子信息是近幾時年來發展最快的媒介類型,同時,電子館藏也就成為圖書館館藏的主要而且特殊的組成部分。
一、電子館藏的概念
電子館藏是指電子信息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通過一定的方式,如購買、租用、自行開發、建立鏡像、鏈接等方式,提供給用戶使用的電子信息資源。這些電子信息資源既可存儲在圖書館中,也貯存在圖書館之外。即兩種形式:一是現實館藏,即電子信息資源以某種形式,如CD-ROM、機讀磁帯、軟盤等,存于館內;二是虛擬館藏,即數據存于圖書館之外的其他地方,如網絡數據庫、Internet信息資源等。
二、電子館藏的體系結構
1.電子館藏的標準
電子館藏的內涵非常豐富,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進行不同的劃分:
(1)按照載體類型可分為:計算機磁帯、軟磁盤、只讀光盤、光盤網絡。
(2)按照文獻類型可分為:電子圖書、電子期刊、軟件出版物、數據庫(數據庫、索引數據庫、文摘數據庫、全文數據庫)。
(3)按照媒體類型可分為:單媒體、多媒體。
(4)按存儲地點可分為: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
(5)按使用與控制權限可分為:擁有級和獲取級。
(6)按照管理、運行與使用方式劃分為:典藏級、服務級、鏡像級、鏈接級、導航級。如同傳統館藏有五個收藏級別的劃分,電子館藏也可以劃分為五個級別:
①典藏級(Archived)。個體圖書館所獨有,購買電子信息資源并貯存在圖書館中,對其具有永久擁有、控制與使用權,或獨具特色的數字館藏資源,如:各種特藏、器物或文獻,地方文獻、教師著作或學位論文等。
②服務級(Served)。本館并不擁有數字館藏,簽約付費,可遠程登錄、在線利用電子信息資源,但這些電子信息資源(數據)是存貯在數據庫提供商的服務器上,而非圖書館中。圖書館對其只有檢索使用權(在簽約付費時間范圍內),而非永久擁有與使用權。嚴格說是租用數據庫產品與服務,而非購買。服務級電子信息資源占相當比重,尤其是一些大型數據庫,要求資料更新速度快,能夠滿足讀者的需求,服務于讀者,可協助其通過館際合作。
③鏡像級(Mirrored)。圖書館本身雖末擁有這些電子信息資源,但可取得出版商或代理商的授權,在圖書館所在地設置鏡像站點亦可得地利之便,推廣利用。
④聯結級(Linked)。僅在網頁上提供電子信息資源的URL連接(hyperlink),以方便讀者自行聯機使用,至于讀者是否可進一步取得電子信息資源,就不是圖書館服務的范疇了。
⑤導航級(Finding aids)。圖書館編制資源“綜述”“指南”提供專業讀者參考。
(7)按照收藏狀態還可以簡單分成:存檔型、服務型、連接型。
還有其他的劃分方法,如按文種劃分、按學科劃分、按適用范圍劃分等等,這都是傳統文獻的劃分標準,在這里就不多贅述。
2.電子館藏的發展模式
電子館藏體系決定了電子館藏的發展模式,對電子館藏發展模式可做如下分類:
(1)購買、引進:即通過直接購買、接受捐贈、交換等方式發展電子館藏。購買是圖書館發展電子館藏最主要和常用的方式。
高質量的電子信息資源,如某些光盤、網絡數據庫、電子期刊等往往需要付費購買、租借方可使用。
(2)自主開發:即通過自建數據庫的方式發展電子館藏。自建數據庫主要有兩種,一是館藏書目數據庫建設,二是特藏或專題數據庫建設。
(3)Internet信息資源開發:即根據讀者需求及館藏發展需要,搜尋并選擇Internet中的信息資源,使其成為本館的現實或虛擬館藏,以方便用戶利用。具體的開發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搜尋、選擇Internet信息資源并下載存到本館或本地網絡之中,通過網絡或其他方式提供給用戶使用。二是搜尋、選擇Internet信息資源并鏈接到圖書館網頁上,如建立Internet信息資源導航庫,以方便讀者者迅速鏈接自己感興趣的有價值的網絡信息資源。
三種模式各有優缺點,單一采用其中任一種均無法達到建立起科學、合理與實用的電子館藏體系的目標。為此,應采用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模式進行。
(1)購買現成的電子信息資源是圖書館發展電子館藏快捷而有效的方式。經費許可,應選擇購買高質量的電子出版物。且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購買方式:購買或租用、按年付費或按次付費等,例如對用戶數量大,使用范圍廣、頻率高的數據庫,選擇按年付費方式。同時,并發用戶數應適當多一些。對價格昂貴,用戶數較少,使用范圍較小的數據庫選用按次付費方式。
(2)自主開發主要應用在圖書館館藏書目資源及特藏的數字化建設上,如館藏書目數據庫建設、學位論文數據庫建設等。專題或特色數據庫建設應謹慎進行,否則,因財力、物力及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易造成開發周期長、數據庫規模有限、數據更新速度較慢等弊端。
(3)從電子館藏發展的角度開發Internet信息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既可提高網絡用戶獲得Internet信息的效率和網絡中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又可充分利用Internet中免費的信息資源,補充、擴展圖書館館藏。Internet信息資源開發是圖書館電子館藏發展的重要內容與方式,有條件的圖書館應注重Internet信息資源的開發。
三、電子資源采選工作的標準
總的說來,電子資源的選擇標準,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
1.內容方面
(1)滿讀者的不同需要,收錄內容全面、準確、廣泛,具有權威性,數據更新速度快。
(2)電子資源的提供者權威譽,穩定、可信賴且具有獨特性。
2.使用方面
(1)資料的組識與設計科學、合理。
(2)界面友好、易用,無需專門培訓,線上幫助易于使用和明白。
(3)檢索功能完善,檢索途徑多,如可提供一般查詢,又可提供高級查詢,如布尓邏輯、截詞檢索,時間、出版物、類型、范圍等限定檢索;可提供打印、存盤、電子郵件傳遞等方式輸出數據;并通過網絡傳遞使用。
3.技術方面
(1)技術性能。盡可能選用通用性硬件和軟件的電子資源。如果需要特別的硬件或軟件,就意味著購置的附加費用和維護費的上升,并且與其他系統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也受到限制。
(2)技術標準。設置和維護電子信息資源的標準正在不斷發展,這些標準充許系統之間的無逢連接、并可應對技術的變化,如標準化的網絡地址描述、描述信息源的元數據、電子資源保存的格式等。盡可能選擇符合標準的資源,將有利于擁護的使用和今后的發展。
(3)永久保存方面。對一個圖書館來說,本地的數據資源需要可靠的備份和更新。遠程的電子資源,需要長期的經費支持持續的“取得”能力,并要考慮其資料的變化。電子資源的最大特點就是他的動態性較強,它實際數據、軟件硬件的更新和網絡穩定性。對所選擇的電子資源,不管是正式出版還是網上免費的,是存檔型的還是動態連接的,要盡可能保持數據的長期可用性。應考察電子出版商是否比較穩定、有一定發展前景、擁有一定的用戶數,是否提供個性化服務,其站點上的資源鏈接是否一直存活,提供的資源是否已經過期,現在可以訪問的資源時候以后可以一直訪問。電子資源的長期保存要考慮由存貯設備帯來的可靠性問題、技術發展帯來的設備更新問題、復制和使用帯來的法律問題等諸多方面。目前雖然采用遷移備份、仿真、封裝等技術手段來保存電子資源,但這些技術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在一定時間內解決電子資源保存的問題。電子資源的長期保存一方面是技術問題,但更應看作是管理問題。若沒有管理策略的支持,電子資源的長期保存難以實現。因此在制定數字資源館藏發展政策時應充分關注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問題,應建立數字資源保存的選擇策略、建立數字資源呈繳制度、建立分布式保存機制、建立全國數字資源歸檔系統等。
4.價格方面
數據庫產品價格的差異可表現在不同的媒體如紙質、光盤或網絡版;內容主題的不同以及產品的潛在維護、存取、檢索的費用。
成本效益是影響電子信息資源選擇的重要因素,電子資源的成本由數據費、通訊傳輸費以及其他相應設備費等部分構成。數據費,即數據庫購買、租用、遠程查找等費用。不同的出版形式、不同的購買、租用方式,價格不同,如網絡版數據庫一般高于光盤版數據庫。通訊傳輸費,除教育網免收通訊費外,網絡數據庫及其免費使用的Internet信息資源、國外部分站點,均存在國際通訊費問題。圖表是否多?是否必不可少?是否可用內容相同的文本型數據庫替代?數據庫生產商、代理商是否愿租用專線,以免去國際通訊費?其他相應設備費用,如光盤上局域網或上校園網,需要服務器、光盤塔、光盤庫等;建立鏡像站,需購置大容量硬盤等。
電子出版物不再只有一種價格選項,在運做中的價格模式已經超過了50種。例如,按開發用戶數計費、按登錄用戶數計費、按時間流量計費、按IP范圍計費或圖書館聯合體購買的方式計費。出版市場不斷的改變導致了更大的靈活性,圖書館雖難以控制所有的價格選項,但必須盡可能多地了解,以找到適合自身的價格模式。圖書館聯合集團的訪問模式是一種具有優勢的解決方案,或者也可自由結成采購集團,聯合多家力量對出版商進行壓價。
5.使用條件
電子資源市場處于一個不太穩定和不規范的發展中,各個出版上提供出版物的形式不同,所使用的技術不同,版權問題也尚在不明確的狀態中,因此,出版商對用戶的限制條件就有不同。圖書館在選擇時,必須仔細考察使用條件。
讀者通常知道印刷型出版物可以用語何種目的,但他們經常不注意在電子環境中必須遵從某種限制。更混亂的是,不同機構、國家或團體的用戶可能在使用相同的出版物時擁有不同的權利。面臨這種電子出版物巿場不統一的狀況,圖書館員的職責更加重大。為了不放棄在印刷型出版物上已經獲得的權利,必須仔細閱讀采購合同條款上的每個句子,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合同中的“使用”和“用”用是如何定論義的;
(2)圖書館是否要對用戶如何使用(濫用)出版物負責;
(3)出版物是否可以用于圖書館基本功能。如“館際互借”;
(4)圖書館是否可以保存該電子出版物,如果不能,誰將負責保存;
(5)訂購中止后,合同訂購期內出版的文獻是否可在將來使用;
6.不同版本的電子資源之間的選擇問題
許多電子出版物同時以不同的形式(如CD、磁帯、網絡版)出版發行,各版本包含的內容雖然基本相同,但差異仍然存在。對不同版本電子資源的選擇,也可以參考以上四方面的標準。具體說來,網絡版數據庫所包含的內容范圍更廣,數據更新速度更快,檢索利用方便、快捷,但價格較高,且多采用簽約付費的使用方式,提供相應的光盤備份時,常需加收費用。光盤版數據庫更新速度稍慢,但使用時不受網絡限制,價格相對便宜,一旦購買,就可永久擁有并使用。不同形式各有優缺點,應慎重選擇。當圖書館的經費許可,且具有良好的網絡條件時,應優先選擇那些具有附加價值,如包含的范圍更廣、數據更新速度更快、檢索功能更強大的網絡版數據庫;對那些要求更新速度快的學術性電子出版物,亦應優先考慮選購網絡版本,同時為存檔需要,應盡可能以最優惠價格(或免費)獲取相應的光盤版。當圖書館的經費及網絡條件均有限(只有內部局域網、未聯上互聯網),或網絡版電子資源本身有問題,出版商、代理商對網絡版的支持不穩定,而資料具永久保存、使用價值時,應優選擇光盤電子資源。
對不同出版形式的電子資源,原則上不重復購買,只購買其中一種。但在下列情況下,可考慮同時選購兩種形式:
(1)各版本包含內容不完全一致,其中一種具有增值價值,如與相應的印刷版相比網絡版包含的數據往往范圍更廣,更新速度更快,檢索功能更強大。此時,即便已購買印刷版,亦可考慮購買相應的網絡版。
(2)電子出版物質量不穩定,如檢索軟件不成熟、穩定,使用時偶爾出現問題時,可考慮同時購買電子版與印刷版。
(3)某一形式的電子信息資源使用、運行的技術環境,如硬件、軟件及網絡條件等有限或不穩定時,可考慮同時購買電子版與印刷版。
(4)可以最優惠價格即略高于單一購買一種形式的價格購買兩種形式的電子出版物,如某些數據庫生產商以略高于網絡版的價格,同時提供網絡版與光盤版數據庫。
(5)為滿足不同的需要,須購買不同的版本。如印刷版與網絡版可滿足不同讀者群需要,光盤版與網絡版同時購買,既可滿足讀者快速、方便查閱最新資料的需要,又可滿足圖書館永久保存、使用文獻的需要。
總之,電子館藏建設是圖書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須,可謂是今后館藏建設的主流,對它的研究和關注將是圖書館發展的永恒主題。
參考文獻:
[1]羅春榮,等.電子館藏及其發展政策研究.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1, (2): 37-41.
[2]劉茲恒.非書資料采訪手冊[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4.
[3]章紅.數字館藏及其發展政策.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05.
[4]余海憲.藏書發展與資源共享.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134.
[5]梁奮東.公共圖書館電子資源館藏發展及其政策初探——深圳圖書館新館個案研究.圖書館, 2006, (3): 56-58.
[6]胡振寧.藏書發展與資源共享.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137.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