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榮辱觀是人類精神世界價值取向的一個永恒主題。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具體反映。它支配著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因此,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在開展多種多樣教育活動中,將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引入教材,引入課堂,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關鍵詞】榮辱觀 教師 學生
胡錦濤同志曾就社會主義榮辱觀問題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如何牢固樹立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從時代發展的高度提高對榮辱觀教育的認識,引導青少年走向健康成長的軌道,培養他們的每一名教師,就成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青少年從小學到大學,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文化知識,掌握各種本領,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而教育和培養他們的教師,通過一定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師的人格特征、言行舉止等對青少年的影響和作用最大。從社會角度看,一個民族的群體是由很多個體組成的,他們的道德風尚反映整個民族的發展水平。而每個個體的健康成長,每個人從兒童開始所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則起了決定性作用。因此,在青少年和社會大多數人的眼中,教師就是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由此看來,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師德建設的重要方面,引導廣大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就顯得尤為重要。
榮辱觀是人類精神世界價值取向的一個永恒主題。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具體反映。它支配著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它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影響整個民族的社會風氣,而且還能體現整個社會的價值導向和文明程度。只有分清是非榮辱,明辨善惡美丑,一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一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和諧的社會氛圍。
誠然,在經濟和社會轉型過程中,道德建設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現實社會和師德建設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現象,少數人思想混亂,道德缺失。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滋生和蔓延對社會主義道德體系造成了影響,損害了社會風氣。因此,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把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教師考評的重要指標,引導廣大教師注重品德修養,追求學術創新,堅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傳承文明不斷做出貢獻。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師是傳承文明的使者,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只有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與各門課程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與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我們要切實把“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作為學生的人生準則。教育學生旗幟鮮明地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激發學生高尚的精神追求。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學生生動的道德實踐,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使美好的道德風尚在學生中尉然成風。
怎樣才能使社會主義榮辱觀真正內化到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人格結構中呢?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行為能力和心理特點,科學規劃榮辱觀的具體內容。從多方位、多層次培養青少年的社會榮譽感和道德行為,不斷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認識。同時,還要采取相應的具體措施真正將榮辱觀教育落到實處,抓出成效。
一、樹立榮辱觀要從小抓起
胡錦濤總書記對榮辱觀的重要論述,就是強調要高度重視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幫助他們從小認清什么是“榮”,什么是“恥”,進一步認清“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切實掌握從小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標準。
然而,對于年幼無知、世界觀還未形成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多的感受是來自于自己的喜好厭惡,很少為他人考慮。而且,現在有的孩子嬌寵任性,什么是光榮,什么是恥辱,如何對待榮譽,在他們心中的概念是模糊的。同時,小學生的生活范圍主要在家庭和學校。因此,小學生榮辱觀的培養應由家長和教師來承擔。作為教師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承擔育人的責任。每一位班主任都應努力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在開展多種多樣教育活動中,將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引入教材,引入課堂,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學生用已接受的榮辱觀教育去指導今后的行為活動,為良好的社會風氣做貢獻。
二、樹立榮辱觀要從內心感悟入手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多數存在攀比吃、喝、穿用,追求時尚的心理,為自己利益考慮得多,對人冷漠,缺乏正義感。因此,教師要經常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班隊活動,陶冶、激勵、感染學生,使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榮辱觀。創設情景,討論分析什么是正確的榮辱觀,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感受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給其帶來的喜悅,也從中使他們認識到,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是可恥的。還可以通過具體事例使學生明確熱愛祖國、為人民服務、崇尚科學、艱苦奮斗是光榮的,危害社會、愚昧無知、驕奢淫逸是可恥的。在具體事實面前展開討論,增強辨別能力。
三、樹立榮辱觀要從點滴做起
榮辱觀以認識為前提,以情感為基礎,通過行動來體現。樹立榮辱觀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有良好的行為導向,教師要抓住時機將認識強化為行為,可先從愛班級、愛集體入手,培養學生為班級榮辱感付出行動。教師要堅信每一個學生內心都是向上的,他們缺少的只是他人的鼓勵和正確的疏導,教師要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為班級的利益多做貢獻。讓學生增強主人翁意識,為完成自己的工作付諸行動。讓學生克服缺點,要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實施,養成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習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到班級的榮辱與自己息息相關。令其時時為集體著想,為集體爭光。
四、發揮表率作用,尊重學生,營造和諧氛圍
教師的理想、追求、思想、感情、稟性對學生都有熏陶引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不斷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嚴于律已、以身做則,與學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多給予對方以同情關懷、體貼與幫助。教師要關愛學生、信任學生,與學生交朋友并和諧相處。道德教育只有觸動心靈,引發感動,才能觸動精神世界,這才是真正有魅力的教育。
(作者單位:吉林通化市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