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型人才是中國持續發展的根本, 而國民素質的提高,創造性人才的培養,主要有賴于教育。英語教學作為學科教學也同樣肩負著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的任務。創造力不是單一的能力,而是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的多種能力的綜合,創造能力的培養關鍵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英語教學創造性思維 教學模式
一、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途徑
創造能力的培養應以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作為基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重要是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以及與發散思維緊密相關的聯想思維的培養。
1.發散思維的培養
發散思維就是從一個目標或思維起點出發,沿著不同方向,提出各種設想,尋找各種途徑解決具體問題的思維方法。培養發散性思維目的是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流暢性和獨創性。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就要培養學生的思維速度,使其在短時間內表達較多的概念,列舉較多的解決問題方案,探索較多的可能性;產生與眾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大膽突破常規,敢于創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人們的想象又不是無根據的憑空想象,而是建筑在某種聯系基礎上的,既是以聯想思維為基礎的。所以,培養發散思維就要首先培養聯想思維。
2. 聯想思維的培養
聯想思維法是根據事物之間所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對的特點,進行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的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它是通過對兩種以上事物之間存在的關聯性與可比性,去擴展人腦中固有的思維,使其由舊見新,由已知推未知,從而獲得更多的設想、預見和推測。
聯想與想象是記憶的提煉、升華、擴展和創造。從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一個設想導致另外一個設想或更多的設想,從而不斷地創作出新的想法。培養聯想能力就是引導學生去尋求、發現、評價、組合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在表面看似無聯系的事物之間搭上聯系。這要求學生能在混雜的事物表面抓住本質特征去聯想,能從不相似處察覺到相似,然后進行邏輯聯系,把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聯系在一起。
3. 收斂思維的培養
收斂思維就是在已有的眾多信息中尋找最佳的解決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在收斂思維過程中,要想準確發現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須綜合考察各種思維成果,進行綜合的比較和分析。因此,綜合性是收斂思維的重要特點。收斂式綜合不是簡單的排列組合,而是具有創新性的整合。
收斂思維的具體方法很多,如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比較與類比以及分析與綜合等。創造性思維是一種綜合性思維,法國遺傳學家F#8226;雅各布說:“創造就是重新組合。”
培養學生的收斂思維可以從培養比較、類比和分析思維能力入手。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比較、類比和分析、綜合,是一個“先發散后收斂,先感性再理性”的認知過程。
二、William Gordon 的教學模式
托蘭斯在總結培養創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時最后提出:要給予積極參加、實踐,以及和教師其他學生相互交流的機會。這個觀點說明:培養創造性,必須提供實踐的機會。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可以探索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使教師能依據具體的教學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進行細化、應用。英語作為教育的一門學科也同樣肩負培養創造性的任務,如何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如何在完成語言教學任務的同時,兼顧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能否將英語教學作為學生創造性培養的一個實踐機會?另一方面,現代的教學理論普遍承認的一個觀點:語言教學應注重實踐,應創造環境讓學生去使用語言,在用中學語言,在使用中活化語言,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使用語言的能力。
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傳授語言、文化知識, 培養語言使用技能。所以,教學模式的提出和應用也必須以此為基礎。教學模式的設計本著兩個目的:培養語言能力和培養創造性。因此,在英語課堂,要從培養創造性的目的出發設計問題,但問題的給出、討論、描述,直到寫作的一系列過程都要求學生用英語完成,所以也就是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的過程。
William Gordon的教學模式包括:(1)Describe the topic;(2)Create direct analogies;(3)Describe personal analogies;(4)Identify compressed conflicts;(5)Create a new direct analogy;(6)Reexamine the original topic;(7)Evaluate。
三、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運用了類比的教學模式。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直接類比
教師給出范疇,如比做人、動物、植物、機械…… 引導學生用黑板上的描繪性詞語作類比。引導學生解釋為何做這樣的類比。這樣可培養學生思維的細致性和精確性。
第二步:把個人作類比
學生通過把自己設想為選中的類比物,來描繪身處其中的感覺。教師簡要記下他們的表述,并鼓勵學生解釋為何他們有這樣的感覺,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去觀察為題和解決問題,會使答案更人性化。
第三步:辨認事物相互沖突的方面
把上面列出的描繪性詞匯進行分類、比較、找出矛盾修飾詞語進行配對,這可以使學生看到事物的多面性。
第四步:再次作直接類比
再次進行聯想、類比,找出具有此矛盾性質的類比物。這個仍是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和發散思維的過程,只是更具體。
第五步:重新審視主題
從上面的類比中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與原主題進行比較。使學生看到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欣賞他們創造性的成果,體會創造性的過程。拿出兩個例子和原主題作比較, 比較其相同和不同,同學們又加深了事物的認識,除了上述體會同學又補充了許多,有關其相同點和不同點, 不僅看到了相近事物的相似性,也看到了表面看似不同事物之間也可能存在的聯系。
第六步:深刻主題
選擇一種或幾種形象與原主題進行比較、分析,把討論的結果用書面的形式輸出,不但是一種很好的寫作訓練方式,也能使學生加深印象。
四、實踐中的發現和思考
1.經過一學期的試驗,受到了很好的效果。調查顯示學生很喜歡這種模式,因為他們不但語言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思維更加開闊。這種收獲不但體現在英語課堂上,而且也體現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上,學生在有意無意地在其他科目和領域運用英語課上學到的思維方法。
2.在實踐中發現,學生越熟悉此模式,課堂進程得越順利,效果也好,學生的想法多,發言積極踴躍,也越能產生新穎的答案;同時,還發現準備得時間越長,學生進入狀態越快,這可能語言的基礎有關系。平時越活躍、越團結的集體,這個模式的使用效果越好。課后在對此模式評估時,學生給出的反饋也是這樣的。
3.在這一過程中,發散思維、聯想思維,收斂思維等多種思維形式得到運用和發展,能使學生產生超出常規的想象。在這一過程中,把不相似的事物聯系起來,而且能從不同的側面看到了事物的本質
4.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在積極思維、使用詞匯表達思想,這不但是最佳的練習口語的方式,也是最好的活化詞匯的方法;同時,學生也在努力聽別人用詞匯表達思想,這不但是很好的練習聽力的過程,也是很好的擴充詞匯的過程;通過最后一步的寫作練習,學生無疑提高了書面語的表達能力。實際上,這也是使寫作有話可寫,具有新意的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長期的任務,應貫穿于每個學科教學中,與學科教學相融合。這也需要廣大的一線教師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