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21世紀的來臨,以多媒體和國際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進行合理整合,有效地促進英語教學,我們作了如下的嘗試:應用信息技術,搭建學習平臺;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地學,愉快地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 英語教學 學生 學科整合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這為我們的課堂改革指明了方向。那么,何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呢?所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新型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在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不僅能突破時空局限提供感性知識、增加傳遞教學信息的密度,而且能有效點撥思維、化解難點,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顯現出許多獨到的優勢。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整合恰似為學生插上能讓學生自由翱翔的一對翅膀。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表明,興趣是人們在需要的基礎上,在生活和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它是學生奮發學習的一種催化劑。信息技術的視、聽、動結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了生動逼真的語言環境,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在強烈的求知欲望的推動下,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能最大程度地集中到英語教學活動上來。這不僅體現在教授單詞,講授語法上,而且在提高學生聽力和口語方面,多媒體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例如,學唱英語歌曲,看英文卡通片,為英文電影配音這些都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
利用信息技術來創設真實的情景,能在課堂上模擬現實生活的情景,這不僅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而且滿足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學生觸景生情,激發起表達的欲望。這種情境性學習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習遷移,使學生在英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交際能力。
例如,在教授shopping時,利用信息技術提供不同的購物場景,讓學生邊看邊說,這樣使學生不僅理解了購物的日常用語,鞏固了舊有的知識,而且還要考慮所處的場合,要使所表達的內容前后連貫,也就是要把符合環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組織在上下連貫、前后呼應的語篇中。正是利用了信息技術,才會使課堂成為真實的語言交際的“社會性”場所,使學生語言交際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
二、搭建平臺,快樂為本
1.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強烈的需求,讓學生自主地學,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例如,在教學中外文化的小知識部分,要向學生滲透美國萬圣節方面的知識,如果只是教師單純的在課堂上不斷地講解,未免太枯燥,學生也很難身臨其境的感覺的到,所以在課前,我讓學生上網查閱有關萬圣節方面的知識,大家都興趣盎然,紛紛上網查閱下載有關圖片,并打印出來,在課堂上,請學生來展示你所查到的內容,看誰說得多、說得好。學生都興趣高漲,說到自己動手查的內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以忘記。學生們圖文并茂地闡述,一個個躍躍欲試,還有補充,整堂課都積極參與,都體驗到了成功的感覺。
2.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快樂學習搭建了平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撲面而來的信息技術,為老師和學生都打開了一扇“興趣”之門,學習的形式變得豐富,內容變得立體,學生置身于浩潮信息海洋中,自主地、快樂地、超越時空、文本,隨時隨性地進行學習,才是快樂地學習!
我們同住地球村,不用出家門就可以用E-mail和老師、同學討論、交流學習上的問題;因特網也給學生提供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流的機會,他們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討論各種主題和收集資料,還可以通過經濟和文化的全球交流來學習讀、寫、算等技能。從Internet上,學生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知識、經驗和教訓。每一位學習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有目的的選擇學習的難度和學習的科目。通過網上的學習,學生還可以及時得到反饋信息,觀測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及時地調整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
三、突破傳統,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傳統的教學結構就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結構,整合的實質與落腳點是變革傳統的教學結構,即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創建新型的、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主導一主體相結合”教學結構。以便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使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格到實處。信息技術教育通過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網絡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學習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由過去的被迫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能夠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和各類信息資源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實現了學習的徹底革命,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之,只有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這一實質來整合,才能更有效地促進英語教學,才能引領學生進入更廣闊的空間,助其翱翔!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
[2]席玉虎.全國英語素質教育優秀論文集.中國書籍出版社,1999.
[3]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C].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改革優秀論文集.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