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高職高專的定位出發,結合當前教育部大力推行的高職高專教學改革工作,闡述了高職高專專業課程改革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高職高專 啟發式教學 差異化教學
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高職高專教育應從社會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發,培養有別于學科型、工程型的技術復合型人才。相應地,在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時應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基礎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而專業課則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本文針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特點,以專業課《電力系統自動裝置原理》的課程改革為例,從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思想革新、教學手段多元化等方面闡述了高職高專專業課程改革的幾點看法。
一、以實用性為導向,調整專業課教學內容
1.傳統原理教學與新技術介紹有機結合
順應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發展的需要,微機型自動裝置在電網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為了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強化其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在傳統的模擬式自動裝置原理教學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當前電力系統中微機型自動裝置的主流產品及相關的新技術,以幫助學生在掌握本課程基礎知識的同時,就業后盡快具備實際工作能力。
在本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進行了壓縮傳統的模擬式自動裝置教學內容、適量增補微機型自動裝置新內容的調整,傳統原理教學與新技術介紹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計劃課時,對于傳統內容的講授必須做到針對性強、重點突出,幫助學生建立對裝置原理的框架式理性認識;而微機型自動裝置及其新技術的教學過程則應始終貫穿實用化和通俗易懂的原則,一切從實際裝置的簡圖、框圖出發,闡述微機型自動裝置的工作原理、總體構成、性能及特點,注重實用性,幫助學生形成對實際裝置結構及功能的感性認識,一方面促進理論知識的深化掌握,另一方面促使學生了解現場實際,提升其從業能力。
2.結合高職高專人才的培養目標,編寫適應電網技術更新要求的新教材
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組織編寫了以裝置工作原理的介紹為基礎,同時吸納微機自動裝置成熟的新原理、新技術的校內自用教材。
3.強化實踐環節
合理利用校內教學資源,利用現有實驗設備,盡可能增加實驗開出量,幫助學生建立對自動裝置全面、整體的認識。
另外,應充分發揮校企聯合辦學的優勢,組織學生赴現場參觀、實習,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做到懂原理、會操作。
4.與其他課程的配合與銜接
在課程進度和內容安排上,注意與《發電廠及變電站二次回路》課程的銜接和配合,以保證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孤零零的裝置,而是將其置于二次回路中,讓學生了解其功能的完整實現。
二、立足現代教育理論,進行教學思想革新
現代教學觀要求教師既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并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內容,陶冶健康情操,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和風格,培育獨立自主能力,高職高專更要重視實際操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培養合格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1.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觀
傳統的教學任務觀把傳授知識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現代教學觀主張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實現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為導向,師生共同探討交流。 在“教”與“學”的關系認定上,從“以教為本”向“以學為本”轉變。要樹立學生人人平等、生師平等的意識。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在人格上尊重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與需要來展開教學。在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同時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內容。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創造性地學;教師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指導者;學生由知識技能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技能的主動探求者;教學目標由強調統一要求向因材施教、由傳授知識向培養自學能力轉變、由重理論輕實踐向產學研相結合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轉變。
2.樹立現代教學質量觀
衡量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高低的根本標準是用人單位的滿意度。這是由高職高專教育的性質和內涵所決定的。因為,高職高專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使其畢業后能夠順利地進入社會工作崗位。傳統上習慣于用考試分數來衡量教學質量,現代教學質量觀既要看考分也要看創新能力,高職高專還要看學生對某種技能的掌握程度,做到學生素質的全面評價。樹立現代教學質量觀,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建立以就業率為核心的評價指標體系。用全方位立體考試體系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促進學生從學習者角色向工作者角色轉變。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由于“角色意識”未確立或“學習意義的缺失”而產生的厭學現象。
3.樹立具有高職特色的人才觀
新時代與新形勢迫切要求高等職業教育與高等專科教育把培養出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作為自己的培養目標,這是高職高專教育的歷史責任,也是高職高專教育的人才觀。要將學生培養成為標準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須轉變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協作能力、延展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適應生產一線的工作需要;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團隊工作精神和協調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延展能力,以適應職業崗位的變動性,具備可持續學習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掌握最新實用技術,具備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為社會輸送個性化人才。
三、順應時代發展,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要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就必須選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更加強調實踐性,這既是高職教育的教學特色所在,也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證。
1.利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
在教學活動中逐漸廢除灌輸式,實行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善于提問,善于質疑,敢于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盡可能了解現行技術和工藝的缺陷與局限性,并啟發學生進行技術革新,改進工藝和操作過程。使學生在接受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素質的過程中,成為革新技術的探求者,真正體現高職高專教育是一種為生產第一線服務的創新性的專業教育。
2.利用網絡技術和遠程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徹底改變過去“掰碎嚼爛”的教學模式,代之以課內突出講授知識主干、重點及思路,同時通過課程網站的建設,課外輔以網上自學、練習、測試及答疑的遠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樹立和具備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以適應21世紀這個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的信息化時代。
3.利用差異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的發展
教師要善于通過差異化教學、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成功,用學習上的成就感引導積極的自我認同,促進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的發展。目前,“成功教學”的理論非常盛行,主張要適當、適時、真切地鼓勵受教育者的每一次成功,引發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和滿足感,建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習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侯蓉.對“高專”的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思考.滄桑.2006,(06):129-130.
[2]王建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推進高職高專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2):55-56+66.
[3]何宗華等.談高職高專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教育與職業.2005,(20):40-41.
[4]李祖林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探索.2007,(03):54-56.
(作者單位:陜西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