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職業院校的特點和學生現存的問題出發,對職業院校實施導師制進行研究,并對導師制實施過程中的困難進行調查,指出了職業院校實施導師制的必要性以及導師制實施的步驟和實施導師制的作用,并提出了實施導師制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職業院校 導師制 理論與實踐研究
在職業院校實施導師制,有利于推動職業教育培養大批具備扎實的職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最大化地滿足社會崗位的需求。導師制的實施,促使全體教師關注學生從入學到就業的整個職業生涯,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從而為企業崗位培養最合適的員工。
一、實施導師制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
導師制的建立和實施不是一種突發奇想,而是現實情況中引發的迫切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決定了這一制度實施的必要性。
1.實施導師制是當前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狀況決定的
當前,由于應試教育的不合理以及家庭教育的不足,職業院校的生源質量存在著急待解決的問題,根據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實現職業教育提高全民素質的最終目的,職業院校必須實施導師制。當前職業學校的學生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征:
(1)部分學生自我教育能力較差。主要體現在不善于正確處理自我完善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系,沒有確立立足現實、做長期艱苦奮斗的心理準備;個別同學不能正確認識自己,難以接受他人意見,部分同學在實習之后,認為自己具備了工作的能力而放棄回校繼續完成學業、完善自我的機會,將老師的勸告拋之腦后;少數同學缺乏自信而妄自菲薄,產生強烈的自卑感,逃避企業的面試。
(2)學生的情緒波動較大。如果受到外界事物的強烈刺激,他們的情緒容易產生波動而出現兩極性。有一位中職學生在感受了實習企業的基層工作的勞累后,拒絕參加再一次的頂崗實習,而把學??醋鞅茱L港。
(3)思維中有較為濃重的逆反心理。大部分學生主張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但由于他們涉世未深,處理問題時容易參雜個人的感情色彩,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具有偏激和固執己見的傾向。
(4)有些學生的意志水平不穩定。比如,在專業課或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科目中,學生的意志水平較高,而涉及到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方面意志水平較低,尤為明顯的是少數學生不能夠理解“學生慎用事假”的制度,在請假沒有被批準之后,竟然私自曠寢外出。
2.實施導師制是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決定的
職業教育是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職業教育中實踐教學和實習實訓是一種基本的教育形式,對學生的進步和成才具有關鍵作用。導師制對這一教育形式的指導、管理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職業院校的教學計劃中規定了半年的頂崗實習,在實習期間學生較為分散,不利于管理,實施導師制有利于全員管理,分擔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在這一過程中,導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選擇適合其自身的實習崗位,同時可以了解學生工作的企業,與學生共同克服工作中的難題為導師積累實際經驗提供條件。
導師與教師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導師更應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對擔負著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重任具有更強烈的意識。比較注重在學生的職業教育生涯“授之以漁”。因此,導師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各方面的潛力并使其自由地發揮提高其職業成功的概率。
3.實施導師制是青年教師全面發展所必需的
目前,職業教育在我國是新生力量,近幾年一些新畢業的研究生充實到職業院校的教師隊伍中,這些年輕教師在由學生角色向教師角色轉變的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由于角色的突然變換而產生的由“怎么學”開始考慮“怎么教”的問題。同時,由于不了解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不但影響了教學效果還影響了青年教師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導師制在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我們的實踐經驗證明,導師制是一種具有活力和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學制度。這一制度的實施在許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施導師制有助于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導師制改變了學生工作教師一元管理的格局,分擔了學生管理工作,降低了學生管理的難度,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效率。
2.實施導師制有助于激勵教師自覺提高其學術底蘊和職業道德素質。由于導師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素養、技能和實際知識等方面需要不斷更新和發展,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生產技術和崗位要求的提高;同時,指導教師在工作中更加注意自身的師德行為,嚴格地要求自己。
3.實施導師制成為學生制定并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有利保證。導師必須盡快地、全面地、準確地了解學生,協助學生科學地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和控制學生的行為沿著預定的方向健康發展,為學生走向職業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徑。
4.實施導師制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在同一個導師所指導的學生范圍內建立起一種良性競爭關系,從而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的狀態,無形之中帶動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5.實施導師制有利于校企密切合作。導師一直跟蹤學生從入學到就業的全過程,即使學生就業之后,導師仍然和學生保持不定期的聯系,從學生的親身經歷中,間接地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以及企業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成為教師有意義的科研課題,促進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間建立穩定的戰略關系。
6.實施導師制有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實施導師制有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有效地實現了“親其師,信其道”。同時,教學是一種“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能夠根據學生實際更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導師制的具體實施必須堅持科學態度與創新精神相結合
導師制是一個新生事物,我們在建立和實施這一制度的實踐中,有以下一些體會:
1.導師隊伍應該由高素質的教師不斷充實。教師素質是決定導師隊伍地位和質量的決定因素。我們認為,有如下方面必須充分考慮:
(1)這些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具有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無私奉獻”的精神,具備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能力;具備從人生規劃的角度指導學生的能力。
(2)這些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較深刻的行業認識、崗位認識,對教育教學有豐富經驗的教師。
(3)提高教師的人格魅力。李嘉誠說:“萬千英才,猶如在璞之玉,要靠教師苦心雕琢,才能蔚成大器。”可見導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成長有“雕琢”作用。導師必須用外在形象和內在涵養影響學生;用人生最高的追求去引導學生。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樹立“人品決定產品”的意識,使這些被精心制造的產品成為我們一生的驕傲。
2.導師制的實施要分步驟并注意中間環節的管理。我們在實施過程中注意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抓好師生雙選。開學初,教師準備自己的個人簡介,師生經過一個月課堂上的熟悉,舉行師生雙選會議,填寫《師生初選表》,初步選定后,系里根據師生實際情況,進行數量上的協調,最后正式填寫《學生跟蹤培養記錄》。
(2)協助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教師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興趣愛好、優勢、劣勢,結合行業的發展,市場需要為學生制定職業教育階段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根據實際情況,分階段制定培養目標。
(3)抓好教師對學生的跟蹤培養,階段性總結。在培養期間,關注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對照階段性目標及時總結、糾偏。
(4)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培養過程中如出現意外狀況,職業生涯規劃需及時調整,使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實效性。
四、建立保障機制有利于導師制度的不斷成熟和健康發展
當前學生隊伍構成復雜、面臨問題比較多,而與構成反差的是學生數量大,教師力量相對薄弱。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導師制也必然面臨著比較多的困難。為了順利實施導師制,必須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以下幾點是必須注意的:
1.要統一思想,明確職責。要從不同角度全面、充分的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協助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并按照階段性目標引導學生。定期與學生、科任教師、班主任及企業聯絡,全面了解學生的表現。同時,導師和班主任的責任明確,避免出現教育的脫節以及互相抵觸的現象。
2.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其中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制度:
(1)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制度。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為各位學生建立成長檔案。成長檔案的內容包括:1)學生的個性特征、行為習慣、道德素養、身體狀況、興趣愛好等方面的情況;2)學生家庭情況;3)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4)學生跟蹤培養記錄;4)職業生涯規劃;5)學生記分卡;6)階段性總結。
(2)建立每月“三個一”制度。導師每月至少與結對學生談心一次;導師每月與學生的任課教師聯絡一次;導師每月與學生的班主任聯絡一次,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對于已經進入實習期間的學生,導師每月還要與企業聯系,了解學生在工作崗位中的表現。
(3)建立特殊學生集體分析制度。對于出現情緒波動較大或重要喪失等情況的學生,系內要定期舉行集體分析會議,集中各位教師的智慧,群策群力,提出解決方案,幫助學生順利的調整不良心態。
(4)建立指導教師考核制度。這一制度的具體內容有:導師的考核等級分為優秀、稱職和不稱職,其結果納入年度考核。考核的內容:學生評價、履行職責情況、工作績效??己诵问桨ǎ?)學生評價由考核組不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測評,填寫《學生對教師評價表》;2)職業道德考核由系領導小組負責,主要考核思想、為人師表和工作態度等;3)履行職責情況由考核小組以學生、問卷、檢查工作記錄等形式考核;4)工作績效由被指導學生的各種表現確定。
值得指出的是,領導班子的支持和參與對這一制度的實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高校教師屬于較高學歷水平的知識分子群體,激勵教師不能單純地使用物質激勵的手段滿足低層次的需求,要滿足教師較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因此,學校的高層領導要營造先進校園文化的氛圍,提高學校整體凝聚力,把教師的個人目標和學校發展的愿景目標有機結合,以富有感召力的愿景目標引導全體教師快樂的工作,幸福地收獲。
參考文獻:
[1]方中雄,劉維良.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與心理健康.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趙光輝,王柏文.教師道德修養概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吉林松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