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隔代教養的狀況、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家庭教育的質量,進而關系到社會的長遠發展。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隔代教養的利弊,在發揮其正面影響的同時,真正克服種種負面影響,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早期受教育環境。
【關鍵詞】隔代教養 隔代教育 幼兒個性
幼兒的成長是以家庭為基礎的,家庭教育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幼兒的發展;我國有過半數的幼兒是由爺爺奶奶帶的(我們把這種帶養稱為隔代教養),這種隔代教養的質量如何也直接影響幼兒教育。因此,認清隔代教養的利弊,家園合作是必經之路。
一、隔代教養的歷史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歷史與現狀
(1)隔代教養的歷史。隔代教養古以有之,約四千年前的虞舜時期,開始有類似教育機構的建立,稱之為“癢”。癢的最初含義是飼養牛羊的地方,據推測,飼養牛羊這項工作是由老人擔任的。他們一方面管理牛羊,一方面,照料小孩,這是最原始形態的隔代教養。因此,所謂“含飴弄孫”,不僅成了祖輩追求的理想境界,更是他們自覺肩負的責任。
2.隔代教養的現狀
在當代,隔代教養已經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并呈現出了空前的興盛。由于生活節奏加快,忙碌的年輕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另外,年輕父母的育兒觀念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他們不在甘愿為兒女做牛做馬,就形成了隔代教養的思想基礎。在廣大農村,隔代教養已成為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
2.隔代教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
(1)過分的溺愛和遷就。祖輩們不管幼兒的要求是否妥當,總會給予無止境的滿足和遷就。無形中,就使幼兒陷入了無原則的溺愛、遷就中。
而當父母對幼兒的不良行為進行教育批評時,祖輩又會出面干涉,這影響了親子教育,容易產生“隔代親”現象,造成父輩與幼兒的隔閡。
(2)過分保護和包辦代替。過分保護遏制了幼兒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增強了幼兒的依賴性,容易使幼兒變得更加嬌氣。
(3)深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接受新事物較慢,影響幼兒創新個性的形成。
(4)教育意識的缺乏和教育方法不當,使幼兒錯失了教育挈機。尤其在物質和精神的把握上,往往重物質輕精神。
(5)祖輩和父輩在教養上存在分歧。老人對孫輩的溺愛和護短,兩代人之間你緊我松、你打我護,彼此的威性都受到損害,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
二、隔代教養對幼兒個性形成的影響
1.溺愛不利于幼兒心理的健康
過度的滿足和遷就會導致過度的縱容,以致幼兒形成“自我中心”、自私任性、依賴性強和自理能力低下的不良性格,同時幼兒的內外約束力喪失,影響幼兒自制能力的發展。
2.過分的包辦代替也不利于幼兒的發展
把幼兒力所能及的事統統都攬了過來,剝奪了幼兒鍛煉自己、服務自己、享受勞動快樂、體味成功的機會和權利,嚴重影響了了幼兒的動手能力的養成,使幼兒遇事就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長期下去,幼兒會缺乏獨立性和自信心,變得極為自私、膽小嬌氣、弱不禁風。
3.老人的“靜”影響了幼兒的“動”
正常的幼兒都是好動的。老年人因自己喜歡安靜而要求孫輩也盡量不離開他們的視線范圍,因此,很少進行戶外活動而選擇一些比較安靜的室內玩具活動。外出活動的不足,一方面,使幼兒的運動量小,身體缺乏鍛煉,造成體質柔弱多病;另一方面,關在家里見識少,接觸新鮮事物也少,可能導致幼兒的視野狹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對生人,嚴重的還會造成幼兒心胸狹隘、固執、退縮、心理老化等。
4.教育意識薄弱,錯失教育良機
祖輩普遍存在“重養輕教”、“重智輕德”、“重滿足輕管束”的傾向,學習輔導乏力、思想教育軟弱,導致家庭教育質量不高。
5.不良行為榜樣的負面影響
幼兒長期和祖父母相處,長期受老人生活氛圍和空間的影響,耳濡目染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張口閉口都是成人的話,失去了幼兒本該有的天真、幼稚。
祖輩家長常會自覺不自覺地用自己固有的思想方法和經驗(有時甚至是狹隘的經驗至上)去指導幼兒的一言一行。這樣做在無形中影響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三、如何使隔代教養的幼兒個性向良性方向發展
1.讓隔代教養轉變為隔代教育
“隔代教養”指教育、培養,但筆者認為,隔代教養更偏向帶養而沒有教育的含義。“隔代教育”指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在入學前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的,也就是孩子的啟蒙教育是有祖父母完成的。
2.辦好祖輩家長學校,提升祖輩看護人的綜合素質
最初的教育決定著孩子是否能成為天才。真正有意義的教育,應該著力于對孩子本身的培養,應該與合理的方式開發出他們的潛在的能力。解決的唯一途徑就是:努力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質、拓展他們的家庭教育知識,更新教育觀念。
3.宣傳幼教理論,加強父母責任感
父母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撫養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父母對子女的親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組成成分,缺少親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隔代教育只能是親自教育的補充,不能替代親自教育。
4.加強祖輩父輩教育的一致性,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優勢互補,揚長避短。充分利用隔代撫養與父母撫育的各自優勢,兩代人經常探討孩子的培養方法,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家庭環境。
(2)態度一致,教育一致。在家庭教育中,祖父母和父母之間應建立起“統一戰線”,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應保持一致性。
(3)祖輩父輩各安其位各盡其職,協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父輩家長切實肩負起自己的責任;而祖輩則盡力輔助做好,既不包辦代替也不甩手不管。
5.成立專門的機構
(1)國家應盡快成立專門的機構對隔代教育進行指導和監督,如明確隔代教育應該由哪個部門管,辦好專業的祖輩家長學校,建立衡量隔代教育優劣的評價機制等。
(2)街道、社區可提供場地把隔代教育的老人組織起來交流育兒心得和經驗。建立“雙休日祖孫俱樂部”組織祖孫同樂活動,加強對隔代教育的指導。
(3)成立專門的機構來加強理論研究,借鑒國外先進理論以便指導隔代教育。
6.社會輿論的引導和推動
加強社會輿論的引導和推動,形成全社會重視隔代教育的良好輿論環境,多編寫、出版祖輩家長讀物,增加隔代教育的廣播、電視節目。建立有關隔代教育的網頁,多宣傳親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結合好的典型。
7.家園共育
加強幼兒園和祖輩家長教育的一致性,多溝通、交流給幼兒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避免孩子在幼兒園五天受到的教育和家里兩天的教育不一樣而使幼兒園五天的努力付之東流。
總之,重視發展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育兒能力,才是關鍵。中國傳統的隔代教育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應與時俱進,建立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黃頌人.學前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何左岸.隔代教育,細說利弊[J].健康人生,2006,(1).
[5]肖月英.隔代教育的不良影響及應對措施[J].教育藝術, 2005.
[4]李洪曾.幼兒的祖輩主要教養人與隔代教育的研究[J].中國家庭教育,2005,(1).
(作者單位:上海市蘆潮港鎮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