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以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選擇蛙泳項目進行體育學習的學生為實驗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實驗和數據比較分析等方法,通過教學實踐,對比研究找出了使學生在較快的時間里學會標準蛙泳的方法。
【關鍵詞】普通高校 蛙泳教學 方法探討
游泳是一項有益身心的運動,也是一項生存技能,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學生在學習蛙泳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對比研究找出了使學生在最短時間里掌握標準蛙泳的方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2007級蛙泳選項課中男女各2個教學班,共計160人(40人/班)。其中男生80人,女生80人,年齡為17~20歲的大學生初學者。
1.2研究方法
針對蛙泳教學的現狀,采用實驗法,結合文獻資料法和數據比較分析法進行,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將1個男生班與1個女生班分為實驗組,另2個班作為對照組。實驗組:80人(男女各40人),教學時先解決學生在水中的身體姿態后,再進行蛙泳腿及其它技術的教學。對照組:80人(男女各40人),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先進行蛙泳腿技術學習,在之后的各項技術學習過程中再逐步解決學生水中的身體姿態。
2 結果分析
2.1如何克服學生的怕水心理
在前期階段,學生普遍有怕水心理,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游泳教學。初學者只有在消除怕水心理后,才可以進行技術學習。
2.1.1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意愿。教學時要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游泳的功用及社會價值。樹立刻苦學習的堅定信念,從而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克服怕水情緒。
2.1.2啟發學生分析動作原理和正視學習困難。通過講解和正確示范,讓學生理解每一個練習的作用和原理,并在練習的過程中給予鼓勵和表揚,從而緩解學生的緊張怕水情緒,使其增強信心和勇氣,戰勝自我。
2.1.3合理的輔助與保護。在克服學生怕水心理的過程中,應先安排簡單的練習,逐漸增加難度。練習過程中要做到幫助和保護交替進行,當學生達到一定水平后過渡到自我保護,最后實現完全脫保。
2.2學習呼吸的技術要點與練習方法
人們平時的呼吸用鼻子吸進呼出。水中的呼吸則不同,是用嘴吸氣,嘴或鼻呼出。蛙泳的呼吸技術對于初學者來說比較容易掌握。要求在頭未出水前,緩慢呼出部分氣體,然后在抬頭出水的瞬間爆破性將氣吐光,造成一種“被動式”的吸氣。練習呼吸時,可以讓學生說兩個字“不——怕!”,“不”字應該發拖長音,“怕”字發短促爆破音,這樣練習可以讓學生產生自我暗示不怕水的心理。
練習方法:(1)閉氣練習。閉氣15秒左右,然后用口吐氣和吸氣,注意鼻子是否漏氣;(2)陸上換氣練習。雙膝彎曲,雙手撐在膝關節處,上身前傾,按照吸→憋→呼的順序反復抬頭練習;(3)半陸半水呼吸練習。趴在池邊,頭埋入水中進行換氣練習;(4)扶邊換氣練習,站立水中,雙手扶池邊連續換氣練習。
2.3蛙泳腿部動作的教學方法
腿部動作是蛙泳學習的關鍵部分,需要陸上、水陸結合和水中練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生學習時經常出現繃腳尖、大腿收幅過大、膝關節外翻等錯誤,教師應及時予以解決。
練習方法:(1)陸上模仿練習:第一,坐姿蛙泳腿模仿練習;第二,俯臥式蛙泳腿模仿練習。(2)水陸結合練習:第一,坐池邊蛙泳蹬腿練習;第二,趴池邊蛙泳蹬腿練習;第三,手扶邊漂浮蹬蛙泳腿練習。(3)水中練習:第一,戴浮漂蹬蛙泳腿練習;第二,拿浮板蹬蛙泳腿練習;第三,徒手蹬蛙泳腿練習。三種蛙泳腿練習都要注意蹬腿的節奏,做到“邊收邊分慢收腿,向外翻腳對準水,用力向后蹬夾水,并攏伸直漂一會”。對已掌握蹬腿動作的學生要進行長距離蹬腿練習,以鞏固動作,提高耐力。
2.4身體姿態的教學
由于水有壓力、浮力和阻力,與陸上環境截然不同。初學蛙泳的大學生,下水后會非常緊張,在做各項練習時,會自然的抬頭、縮肩膀、彎膝蓋,加上下半身的比重本身就比上半身大,整個人在水里的姿態是頭在水面上,腿在水底部,呈“\\\\”型,很難漂浮起來。
2.4.1陸上模仿練習方法
2.4.1.1實驗組
陸上模仿練習時,先讓學生體會正確身體姿態的感覺。練習方法:(1)身體直立,雙臂緊貼兩耳后向上伸直,兩腿并攏后向上起踵。(2)趴在出發臺上,以腹部為支撐面,雙手與雙腿伸直挺立10~15秒,保持頭與身體平行。重復以上動作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型。
2.4.1.2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開始學習蛙泳腿的陸上模仿動作。
2.4.2水陸結合練習方法
2.4.2.1實驗組
讓學生雙手扶在池邊,雙臂伸直,頭部沒于水中,通過雙腿的上下打水使整個身體平穩的漂浮在水面。此項練習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身體姿態的重要性,領悟到漂浮的技術要領,。
2.4.2.2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坐池邊結合水進行蛙泳腿動作的模仿練習。
2.4.3水中練習方法
2.4.3.1實驗組
通過各種練習,讓學生先學會漂浮滑行,之后再進行蛙泳腿的教學。練習方法:(1)抱膝漂浮,吸滿氣后雙手抱住膝關節,使身體懸浮水中;(2)“大”字型漂浮,讓學生通過改變姿態,體會重心與浮心重合后漂浮的感覺;(3)滑行,先讓學生手腳夾緊后像木頭一樣漂浮,在其他同學的推動下滑行,之后逐漸過渡到自己蹬池壁、池底滑行。
滑行漂浮時要時刻注意學生的身體姿態,等各項動作基本到位后再進行蛙泳腿的學習。
2.4.3.2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在浮漂的保護下練習蹬蛙泳腿,并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步改正身體姿態。
2.5劃臂與完整配合動作的教學方法
劃臂動作與完整配合動作可以結合在一起練習。可以先陸后水,采用一手拿浮板不動,另一手進行劃水換氣,配合蹬腿進行。劃臂時注意動作是否到位。當左右手都能自如地與換氣及蹬腿配合時,就可以脫離浮板進行完整配合游了。由于前期的教學順序有所不同,學生掌握完整配合游的時間與動作質量有所區別(見表1和表2)。

從表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效果都不錯,實驗組的學生在六次課時掌握完整配合游的人數要比對照組多一些,但能游50米以上的人數大大超過了對照組。主要原因是對照組的學生在進行完整配合游時身體姿態緊張,導致很多人呈“\\\\”式游進,大大增加了前進阻力。隨授課次數的增加,對照組學生的身體姿態逐步改正,但最終的各項數據還是略比實驗組差了點。因此可以看出,實驗組的測試結果是優于對照組的。

3 結論
3.1克服怕水心理是蛙泳學習的基礎,呼吸是蛙泳教學的重點。
3.2蛙泳蹬腿技術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其它技術學習的進度和效果,在教學中起關鍵作用,要予以充分重視。
3.3先解決初學者的身體姿態,再進行技術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蛙泳技術。
參考文獻:
[1]李文靜.游泳學練問答[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李仲明.游泳與實用水上運動[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河南南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