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體育教學正向更深層面拓展。本文結合我們高職高專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特點以及背景進行分析和討論,并在此基礎上對當前高職高專體育教學改革提出幾點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高專 體育教學 改革 課程設置 考核與評價
一、體育課程設置新理念
當前,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實踐是由高校體育教學實踐者依據自己的理論、觀點和思維方法做出的一種自覺行為,其中不乏創新意識之火花。高職院校開設出各種健身型的選修課,得到了師生的普遍認可和喜愛。這種改革舉措意味著找到了統一“體質論”與“技能論”這對矛盾的方法:一方面,從對立中找出兩者的共同點,即體育教學是傳授健身強體的知識、技能、方法的活動;另一方面,又同時加強了課外體育活動,通過體育協會或俱樂部有組織地開展各種受學生歡迎的體育活動,讓體育進入學生的課余生活,從而更好地實現學校體育的整體目標。第三,是選修課采用“教師專業固定,學生自由選擇”的形式,使體育教師成為一兩項體育科目的專家。
體育教學課是以傳授體育知識、技術、健身方法為主要目標的課程。體育活動課是讓學生在大量的自主性體育活動中加強對體育理論的理解和對運動的體驗,培養體育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
學校的課程設置要根據社會、學生的需要做動態變化,并不斷適時地推出新的體育課程門類,使體育課程設置更為細化和個性化,并且可以設置一些可作為終生體育的鍛煉項目為必修課,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增強學生作為學習主人的意識。這樣的學校體育課程設置,改革與中學體育課重復的格局,體現了大學體育課程的特色。同時,這種模塊式的體育課程設置,是一種“柔性系統”,可以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選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經過幾個學期的體育課程學習,學生會學到一組各具特色的體育知識、技能及鍛煉方法,也更有利于在今后的生活中堅持參與體育活動和鍛煉。
二、體育教材合理化、科學化
在高科技蓬勃發展的今天,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是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小學、中學、中專、大學的教學內容沒有真正地構成有機整體。各層次的教材內容缺乏傳遞性和發展性,致使體育教學內容在低水平上重復,處于陳舊和落后狀態,缺乏時代性和超前性,與學生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的實際需要不一致。21世紀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質的時代,體育教材應與培養學生能力和未來實際需要掛鉤,使一些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的體育內容進入體育教學。
總之,高校體育教材應反映體育學科的基本結構,教材的制定應考慮現代化、理論化、結構化、多樣化,并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讀性,使學生便于學習、掌握本學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
三、體育教學具體操作形式多樣化
體育教學具體操作形式的多樣性,體現了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豐富性。如在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方面,有的采用專項課,有的采用體育教學俱樂部形式來運作。近幾年來,我校也在積極地探索、大膽地嘗試。體育教學改革的舉措不斷推出,如大學一年級開設必修課,內容涉及健美操、太極拳、游泳等,意在使學生掌握一項可作為終生體育鍛煉的運動技能,另外,開設各種體育興趣班并配備教師指導活動,提高學生對課外活動的參與率和學習的積極性,增強鍛煉效果,促進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達到課內外體育一體化的目的。同樣,也可以通過讓學生自主選修,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形成一種以創新的精神吸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良好習慣,這些教學改革中的種種做法都符合現代教育的多樣化、個性化、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教學特征。
四、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特長發展
傳統觀念認為,體育教學就要讓學生在各方面都得到發展,尤其在體質方面,要找準學生的薄弱環節,耐力差的要多練耐力,速度差的要多練速度,在眾多的技術性教學內容中,也是要求學生要加強弱項的練習,做到全面發展、綜合提高。有時候,一些教師會強迫學生去學他們不愿意學的內容,去練他們不想練的項目,這樣,教學計劃中也就充斥著很多學生不感興趣、或者說是一些通過學習以后也很難達到教師要求的內容。
過去,我們總是趨于這樣的思維定勢,只要一提到全面發展,就不加思考地認為肯定是沒錯的。的確,全面發展觀從理論上講是無可挑剔的,然而,在教學實際中我們發現,要想讓所有學生真正做到全面發展,樣樣都行,幾乎是不可能的。學生到了大學以后,他們的體型特征、興趣特長、素質能力等都已經基本成型,以此來培養興趣、提高能力、享受成功、養成習慣,并滿足其終身體育的需要。
五、改革體育考核與評價體系
根據體育課的各類課程項目不同,考核標準也應有所不同。體育教學課采用量化的常規參照或目標參照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體育活動課的學習目標是一個多元和多維的立體指標系統,主要指向學習活動的行為進程。體育鍛煉課的評價是以個體特征為基準的鍛煉指標。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正趨向于把體育課上成體育教學課,而把體育活動課和鍛煉課融納于課外活動體系。
從知識的結構性與滲透性方面分析,體育知識,特別是一些技術與技能,一般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這一項目較弱,不一定會影響到另一項目的強,這一技術的差,不一定會影響到另一技術的精。學生該選擇哪些項目或選擇哪些方法鍛煉效果會更好,這并不是絕對的,要依據每個人的體質狀況、興趣愛好來決定。因此,我們千萬不能照搬其它課程的模式,用計劃——教學——考核——分數的形式,把全年級甚至全校的教學、考核內容都統一起來,那樣,就必然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對體育教學不感興趣,產生對體育考核喪失信心的不良后果。
按照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在考核與評價中,首先,要打破過去的統一標準,對那些素質差、起點低的同學,應按其本人的提高與進步幅度來進行評價與考核,只要他們付出了努力,取得了進步,不管其水平與成績如何,都應給予良好的評價,使人人都能從中得到滿足、找回自信、體驗成功。其次,要打破過去的統一項目,允許學生在一定范圍內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考核項目。成功體育的考核與評價,并不是要無原則地把高分送給學生。那種不通過努力,垂手得來的高分其價值是要大打折扣的。而只有不畏艱難險阻,克服重重困難,甚至戰勝無數次的挫折和失敗,最終獲得成功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到其中的充實與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體育考核與評價的標準太高會造成學生的反復失敗,因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而喪失信心;標準太低又會因起不到對學生良好的激勵作用而失去評價的意義。因此,制定切合實際的評價標準,仍然是考核的關鍵與難點。
六、小結
高職高專體育教學改革涉及面廣,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只要我們以現代的教育觀念,用發展的眼光、理性的思維,不等不靠、不求面面俱到,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必將有力地推動體育教學改革向縱深層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力生.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設想[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7,(2).
[2]趙立.現代教學理念與成功體育教學[J].中國學校體育,2000,(1).
[3]胡小明.社會發展與體育變革.[J]體育與科學,1999,(4).
[4]張成林.高校體育課的形式改革與實踐[J].體育科研,2000,(1).
(作者單位: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