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高校足球代表隊現行體制的分析得出,目前高校足球代表隊在管理體制上存在隊員不穩定、隊員搭配不合理等問題;在訓練體制上存在訓練學時不足、高水平比賽少、教練水平不高等問題。提出高校足球代表隊在管理體制上要拓寬選材面,健全培養機制;在訓練體制上進一步強化技、戰術訓練,重視體能與心理訓練。
【關鍵詞】 高校 足球代表隊 體制 比賽
1 前言
高校足球運動是中國足球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近年國內大學生聯賽的增多,各高校的足球運動也更加受人重視,因此,認識高校足球代表隊自身的特點,提高學生隊員對足球運動本質的認識,不斷提高其運動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足球運動是一項集技術、戰術、意識、體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體育運動項目,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國家教委為了推動足球運動在普通高校的普及與發展,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試辦高水平足球運動隊,其目的在于促進整個高校足球運動的水平從而使其成為我國足球運動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事足球運動的學生球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還要具備基本技術及專業理論知識,才能在訓練與比賽中游刃有余。想達到這一目標,須有一定的訓練時間和運動量作為保證,要針對普通高校訓練學時明顯不足的情況,只有安排合理、有效、科學的訓練方法才能適合高校足球的訓練特點。筆者結合多年的訓練與比賽經驗,以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足球代表隊、北京體育大學足球代表隊、北京交通大學足球代表隊及參加中國高校聯賽北京賽區比賽的其它多支球隊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比較,提出一些問題所在,希望以此為我國足球事業貢獻一絲力量。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足球代表隊、北京體育大學足球代表隊、北京交通大學足球代表隊以及多支參加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的各高校代表隊
2.2 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查閱國內多種足球期刊及有關高校足球進展與趨勢的資料,和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的書籍。
2.2.2觀察分析法:通過親臨觀察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北京賽區的賽事及幾所高校的訓練和比賽,進行分析比較。
2.2.3專家訪談法:專訪了北京體育大學資深足球教授、北京交通大學校足球代表隊主教練并信訪了著名足球教練員及多位足球學者。
3 分析與討論
3.1 高校足球代表隊管理體制現狀
3.1.1 高校足球代表隊編制特點
高校足球代表隊編制上的特點為:首先,足球隊隊員的第一身份是學生,其次,才是足球運動員。一支完整的球隊要由20-22名運動員組成,而一支高校代表隊的組成不只僅限于某個年級或某個院系,他們都是來自大一至大四不同年齡段、不同院系的在校大學生。其次有些高校每年還通過招收足球特長生的方式,吸引有足球專長的運動員入隊。筆者調查發現,在招收足球特長生的高校中,例如北京交通大學足球代表隊,有50%的學生來自全國的足球俱樂部青年隊伍,有30%來自少體校、運動隊,僅僅有20%來自普通高中。而在不招收特長生的高校中,80%為普通高中學生,僅有20%曾經在少體?;蜻\動隊接受過足球訓練。
3.1.2 高校足球代表隊隊員的選拔
隨著我國近年足球職業化的發展,高水平運動員紛紛進入職業隊訓練。加之我國高校建立高水平運動隊體系尚未健全,高水平運動員很難進入高校學習。致使高校足球代表隊只能在現有的學生中選拔“足球愛好者”或“有足球特長的學生”參訓。在高校每學期院、系之間的足球比賽中,代表隊的教練員通過觀察,發現有潛力和有一定天賦的學生隊員,然后進一步篩選,增補到現有的代表隊中。還有一些高校在報考其志愿的應屆高中生挑選名額有限的體育特長生為校代表隊后備人員。
3.2 高校足球代表隊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問題
3.2.1高校足球代表隊隊員的不穩定性
各高校的足球代表隊每年都有主力隊員因學成而離去,又有新隊員進入磨合,這就造成了高校足球代表隊的不穩定性,經常是整支球隊剛剛進入狀態,且技、戰術配合剛達成一定的默契,而沒過多長時間在學年結束后就面臨著缺兵少將的局面,又要重新考慮戰術上的配合和各位置的搭配等問題。如果同一年的畢業隊員較多,則使隊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在訓練中技、戰術練習不合拍,不能完全理解教練員的意圖,缺乏經驗,在比賽中發揮不穩定,會嚴重影響球隊的集團作戰能力。而一般新隊員的“磨合期”須一至二年才能完成,所以大部分球員在校期間能夠發揮作用的時間平均只有兩至三年左右,而對于整支球隊來說相對穩定期也就只有一至兩年。
3.2.2高校足球代表隊訓練學時不足的問題
高校足球代表隊與職業俱樂部、體校及專業訓練隊不同的是,代表隊隊員在校期間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要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其次才是一名運動員,通過對參加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北京賽區的各高校足球代表隊的走訪,大多數代表隊每周訓練次數多為五次,每次訓練的時間約為1-2小時,再加上學生的一些具體情況在每次訓練課中隊員還不能如數到齊。如年級的不同,隊員不能完全按統一時間出席,這樣就經常使訓練的質量得不到保證,達不到預期效果。
3.3 高校足球代表隊訓練體制現狀
3.3.1 技術訓練
對于高校足球代表隊隊員來說,相當一部分對足球的認識與理解僅限于一種表面現象,并沒有真正的認識與理解足球運動的本質和內涵,局限了隊員的發展空間。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一名優秀足球運動員必須具備足球技術、戰術、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為基礎還須教練員在平時訓練比賽中的要求與培養。本人在對北京體育大學校足球代表隊實習中發現,隊員們更喜歡比賽性質的訓練,單純的技術練習因其反復枯燥而引起隊員的厭練情緒,致使效果不理想。高校足球隊除個別隊較突出外,大多數隊員的技術很一般,尤其是不能合理的運用技術,而從年齡結構上看,技術動作已基本定型,改變與提高的難度較大。但技術動作在對抗及實戰應用中的作用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教練員的灌輸要求。根據不同問題提出針對性強的各項要求。
首先在傳、接、帶、射、搶方面下功夫:(1)提前觀察:即傳球以后,接球以前,要回頭不停觀察;善于了解足球場上的動態信息,以便適應不同角度、高度、速度的來球,更快、更好地連接下一個動作。(2)接球粘腳下,千萬注意不要球碰腳接大,可以2個人用點力傳,練習粘腳下,只有粘腳下才可以護住球,便于連接下一個動作。(3)接控球后的各種技術的連接。如:接球后的傳球是在比賽中運用最多的一種技術。要求在傳球的時間、落點、力量上恰倒好處,在傳球之前迅速選擇好接控球的方向與角度。還有接控球后的突破技術、接控球后的射門技術,這些都是著重練習的技術。(4)人指揮球,也就是說,根據同伴的行動決定自己的傳球,而不是球指揮人。必須要有正確的時間感和判斷力,要正確選擇理想的有利位置。具備以上幾點素質,才能善于貫徹教練員與同伴的行動意圖,杜絕在比賽中出現不必要失誤的情況。
3.3.2 戰術訓練
戰術方面的練習多采用混合、有對抗性的練習。根據大學生訓練時間少、練習球少、場地受限等特點,要指定一些針對性強的訓練。多打一些教學比賽以確立陣型、陣容,明確貫徹全隊的基本打法??刹捎茫海?)防守以半場盯人緊逼為主;(2)以區域盯人為主;(3)進攻以地面滲透為主;(4)以邊線突破傳中為主;(5)以沖擊長傳為主等練習。全隊應提出明確的攻防打法,清晰、統一、簡捷。反復講解運用滲透,隊員必須按教練員的意圖統一行動。而教練員指定的基本打法應根據大學生球員的特點來確定,不能想當然而脫離客觀條件的存在!既要科學、實用,又要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啥噙M行小型的對抗性練習:如3對3,1/4場地進攻小門或傳搶;4對4,1/4場地進攻小門或盯人傳搶;可適當限制觸球次數5:5或7:7,1/2場進兩個小門,其目的在于提高觀察、轉移能力。在這種小型對抗練習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各種能力。
然后,教練員應安排有針對性的小球練習。何為“小球”是指足球比賽中的角球、任意球等。現代足球比賽正朝著高速度、高強度、高對抗的方向發展,整個足壇的發展也更加側重于加強防守。在這種嚴防死守的防守戰中,進攻隊員可利用的空間更加狹小,這就給進攻戰術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因此進攻方獲得前場任意球與角球的機會大大增加。尤其是在對方罰球區附近罰任意球時,往往時射門得分的大好時機,把握好機會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對大學生足球賽的觀察,高校足球比賽中角球與任意球出現的次數明顯多于其它職業性比賽。而大學生球隊總體實力都相差不多,哪個隊在比賽中先得分,那獲勝的機會就會更大。
3.3.3心理訓練
雖然大學生球員的心理還沒完全成熟,但是他們的注意力巳經有較好的穩定性、目的性和選擇性。尤其對獨特、新穎、多樣的訓練方法倍感興趣,同時他們也容易被一些新鮮事物所吸引。那么,教練員就應該抓住這一時期隊員的心理特性,科學地培養他們的心理素質,有效地組織好心理訓練。在平時的訓練和比賽中我們可以做到:(1)提高運動員對心理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這是實施心理訓練的前提。各隊都有輝煌的歷史和難忘的教訓,這是我們對運動員進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的教材,這樣的素材可激發隊員熱愛集體,維護榮譽,不忘恥辱,勇于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2)多給運動員一些激勵和鼓勵,哪怕運動員的技術,動作還未盡人意,只要教練員多一些激勵和鼓勵或者一點的激勵和鼓勵都會給運動員一種自信、一種肯定,以致對培養他們的興趣等心理品質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3)每次訓練課安排內容要豐富,方法要靈活多樣,對每一項練習都要有明確的要求,使運動員的訓練目的明確。讓運動員在練習過程中養成分析自己動作的習慣,教練員對出現的情況進行鼓勵或糾正。這樣可提高隊員的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正確的感知能力。(4)進行大運動量訓練時,教練員應明確訓練任務和指出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使隊員在思想,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充分準備。(5)心理訓練的目的是盡量避免運動員緊張焦慮情緒的出現,保證運動員能夠順利完成既定的技戰術,取得比賽的勝利但是對于學生運動員,他們很難適應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各種困難都可能影響隊員的情緒。所以,賽前動員切忌過分任務,目標要定的切實可行,不能讓隊員背著包袱上場。(6)在比賽中,出現了不利局面,運動員產生了緊張情緒,可以在房間通過:調整呼吸,放松肌肉來達到緩解的目的;或利用改變任務的方法,使運動員的注意力集中在新的任務上,來分散和轉移運動員的緊張情緒,從而使比賽順利完成。
3.3.4體能訓練
由于我國高校足球賽事較多且時間比較集中,比賽時間短而比賽場次較多的情況,隊員在賽期幾乎是連續作戰,甚至有時兩場比賽間的休息時間還不到24小時,比賽的強度非常大。所以對體能的要求相當高。如果一個隊不具備良好的體能狀態,在后幾輪次的比賽中就將直接影響到技戰術水平的正常發揮。因此教練員應狠抓體能訓練,體能的保證是高校足球隊必備的要素之一。并不是淡化在技、戰術訓練,而是在技、戰術訓練的同時加大體能訓練的比重。足球比賽中運動員以快速、中速、慢跑相結合,既有短時間的大強度無氧運動,又伴隨著大量的中等強度的混合氧及有氧運動。在體能訓練中應選擇快、中、慢速跑互相交替的間歇訓練,以提高有氧混合氧及無氧系統相結合的供能能力??刹捎靡韵路椒ǎ孩?00米快速跑用脈搏170次/分左右的強度完成,間歇脈搏恢復到120次/分,跑6個。②跑100米盡全力沖刺,慢跑100米、跑200米盡全力沖刺,慢跑100米、跑300米盡全力沖刺,慢跑100米、跑400米盡全力沖刺,慢跑100米,做3-4組。③快速25米往返跑等。從歷屆大學生足球賽的情況來看,如果沒有體能作為先決條件,很難善始善終。但要具備了良好的體能素質,不僅能信心十足的打完整個比賽,還能彌補一些技、戰術上的不足。
由于足球對抗性極強,而大學生球員的體質有比不上專業運動員那么好,在高對抗、強沖撞的賽場上身體顯得很“單薄”,非常容易受傷。所以力量訓練也是高校教練員不可忽視的環節之一。因設施及課時等因素限制,故不必用大塊的時間完成,可在每次課結束前做些徒手的力量練習。如雙人背走、各種單、雙腳跳、蛙跳、兔跳、背人深蹲起等重點發展下肢膝、踝力量及腰腹力量。針對頂球練習時,重點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頭頸力量和腰腹力量。為更好的發揮技、戰術水平打下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3.4高校足球代表隊在訓練上存在的突出問題
3.4.1心理訓練未得到足夠重視
心理訓練是足球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雙方身體、技術、戰術等訓練水平相當的情況下,運動員心理因素往往對比賽勝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根據筆者在高校足球代表隊訓練和比賽中的觀察發現,教練員在訓練中對心理訓練重視不夠,往往憑經驗和習慣順其自然,就事論事臨時處置,致使學生大都不能正確認識正常興奮和過渡緊張,缺乏自我抑制和調節的能力,好打順風球,一遇到挫折就束手無策,這樣對比賽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處在這一年齡段的他們,身體素質,技、戰術水平正處于一個提高階段,由于比較年輕,缺少心理方面的專門訓練,普遍心理素質比較差。加之比賽成績的因素容易大起大落,現有的技、戰術水平不能得到正常發揮。
3.4.2高校足球教練員執教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高校足球開展得轟轟烈烈,尤其是“飛利浦”大學生足球聯賽的舉行,極大地推動了大學足球水平的提高。高水平的比賽要有高水平的運動員,而高水平的運動員的培養要有高水平的教練員。因此,教練員作為訓練過程中的控制部分,是決定隊伍競技水平的主導因素。通過筆者對幾所高校足球代表隊教練員的跟蹤發現,在球隊訓練和比賽的調控方面、在執教能力和經驗等方面,和高水平教練員相比,都還存在著許多不足。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在高校足球隊中存在隊員在校的訓練周期較短、高水平運動員補充較少、隊員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造成了高校足球代表隊的不穩定性。
4.1.2 高校足球代表隊訓練學時明顯不足且隊員搭配不合理。
4.1.3 提高我國高校足球競技水平的當務之急是要培養高水平的高校足球教練員。
4.1.4 教練員在體能與心理訓練方面重視程度不夠,直接導致了訓練質量下降和比賽成績不佳。
4.1.5 忽視了小球訓練的意義和重要性。大多數教練員很少或基本不進行小球方面有針對性的訓練。
4.2 建議
4.2.1 注重增強整支球隊的磨合,盡快使其達到一個穩定的階段,并通過學校特招的方法招收一部分高水平運動員使他們在隊里擔當核心的角色,以提高球隊的整體實力。同時教練員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科學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好隊伍新老隊員交替的問題。
4.2.2 高校代表隊的訓練時間,我們按20周計算也只有150-180學時的訓練時間。在如此少的訓練時間的壓力下,我們就要結合大學生素質較高,理解能力較強,信息攝入量較大的特點,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來處理訓練時間與運動負荷的關系,以彌補那些限制因素造成的不足之處。
4.2.3高校教練員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敢于創新。積極參加各級足球教練員培訓課程及研討會,系統科學的組織訓練和比賽,不斷豐富執教經驗。加強各高校足球代表隊之間的交流,通過不同級別的比賽來提高球隊的整體實力。
4.2.4 良好的體能和心理素質,是技、戰術訓練和比賽的前提。在平時訓練中需要教練員不停的提出要求,從細微之處做起,培養運動員的良好習慣。多加強在高對抗、高速度、高強度下的訓練,在提高體能的同時也使技、戰術在高對抗的條件下得到合理運用。其次教練員也應高度重視心理訓練,科學、合理地安排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為隊員迎接大賽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
4.2.5 教練員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有針對性地加強任意球、角球、門前補射等方面的練習,讓學生了解定位球和角球在比賽中的重要作用,抓住了這一契機,也相當于抓住了整場比賽勝利的關鍵因素。
參考文獻:
[1]王文通.足球專修課教學模式探討[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2]足球[M].體育系通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3]高校足球隊的組建與訓練安排[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9,(2).
[4]禹小明.大學生足球隊用結合球方法完成大強度身體練習的探討[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8,(2).
[5]運動訓練學[M].體育學院通用教材.人民體育出版社.
[6]楊剛.淺談體育院校足球戰術教學的特點[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體育教學部;黑龍江省省政府辦公廳政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