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二胡演奏藝術得到了高速發展,其自身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使二胡曲在題材與體裁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一系列二胡大型作品的出現,帶來了新的技術要求,二胡演奏技法需要更為深入的理論研究和系統的分類以適應二胡的發展。與此同時,通過樂譜與教學的改革來提高學生對二胡演奏技術的掌握,從而使練習曲更好地為樂曲服務,也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指序 深化思考 改革設想
近些年來,二胡狂想曲、協奏曲和小提琴移植曲的出現,將二胡技巧的發展提升到了新的層次,同時也使更多的二胡學習者開始注重于高難度技巧訓練,這些樂曲之所以練起來難度較大,有以下兩個原因存在。首先,在客觀作曲技法上,我們可以通過分析發現,它們有一些共性:(1)大量變化音的運用;(2)更寬的音域需求;(3)更快的速度。這對二胡的左右手技巧,特別是左手技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主觀因素上,對此類型樂曲的出現,我們在練習曲的創作及教學中并未及時做出調整,由于缺乏系統性的訓練而導致技巧的生疏。解決這些矛盾需要我們在教材建設上進行相應的革新,在技術理論上進行更為深入和系統的研究。在此,本人從左手指序問題出發,從基礎的按弦逐漸深入來闡述左手技術如何深化并提出一些觀點。
二胡的左手技法,其主要任務是截弦取得音高,一直以來,我們對于左手按弦最基本的要求是力度適中,音位準確,換把不留痕跡等等。綜觀二胡教材,關于左手的技巧練習曲的創作主要有以下兩種模式:一是從手指運動的角度出發創作的技法練習曲。例如,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練習曲,活指練習曲,交替指練習,保留指練習,換把練習,指距練習,大跳練習,等等。二是從音樂角度出發創作而成的練習曲。例如,各種調式的五聲、七聲音階練習曲,顫音練習,音型模進練習曲,八度練習曲,等等。雖然,二胡的左手技法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技術的創新是受樂器本身形制的限制,如何將此類技術向深處挖掘,使之全面化,系統化,科學化才是當務之急。從根本上來看,二胡音高的變化靠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按弦來完成,所以筆者認為,左手的最基本技巧可以總結為:手指運動的排列組合形式,又可稱之為指序。何為指序?“指序即手指活動的次序或規律”,關于指序的分類,從二胡的琴弦為垂直狀態這個客觀因素出發,本人認為我們手指在琴弦上的運動可以劃分為順序,倒序和交替三種情況。
順序的情況為手指運動以食指為開端,依次是中指,無名指,小指按弦,以這個為規律,手指在弦上的運動稱為順序,用音樂來表達,即是音階的上行。倒序,反之。
順序與倒序的手指運動,在練習曲中多以音階練習的形式出現,這類練習曲的特點是,手指運動有規律可尋,但在移植和狂想曲中,手指順序倒序的進行,被賦予了更高的要求,即變化音的出現,不規則的節奏型和速度加快的要求。所以,即便是簡單的音階進行也需要在日常的練習中給與足夠的重視,并在練習曲創作中逐漸深入,賦予新的要求。
手指交替運動是一個復雜的情況,與上述手指運動的順序、倒序相比,手指間的交替運動沒有規律可尋,但按弦的手指只有四個,如果忽略空弦,換弦,換把,保留指的情況,單純從四個手指運動的角度出發,這一復雜的情況就可變為四個手指運動排列組合的數學問題,根據數學上的排列組合公式,P =n(n-1)…2#8226; [原公式為P=n(n-1)(n-2)…(n-m+1)= (m≤n,m、n∈N*),當m=n時為全排列P =n(n-1)…2#8226;1,公式P指排列,該公式的含義為,將n個元素進行排列。]在四個手指均用到的情況下,手指的排列組合形式有4×3×2×1=24種情況,這里面包含了前面提到的順序(1234)和倒序(4321)兩種情況,因此,交替指序有22種排列形式,這22種類型在一些交替指的練習曲中均有體現,用音符表達為,一拍四個音,四個音用到四個手指,這是最基本的手指運動情況。這種練習曲,是左手手指運動的最基本的訓練,對二胡左手按弦的靈活性,獨立性的培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以上是交替指的最基本運動形式,如果從二胡的形制和音樂角度出發,那么交替指的運動則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
一、交替指的簡化
弦樂器的特點是改變弦長取得音高,因此,在一根弦上一次截弦只能得到一個音高,說的通俗一些,即如果在C調的外弦上小指按弦得到E音,則即使食指、中指、無名指也放在弦上,也依然只發出E的音高,這個特點就使我們在演奏的時候允許有保留指的存在。“保留指,即音程進行由低而高時,原按低音的手指不做離弦動作,音程進行由高而低時,按該低音的手指不做重新按弦動作,而只由原按高音手指的離弦動作來實現,這種方法就叫保留指。”保留指的運用一般只適合于食指、中指、無名指三個手指,并以食指運用頻率最多,中指,無名指依次遞減。保留指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一般只作為一種手指運動的技法,相關的練習曲數量也相對較少,樂曲中沒有出現過對保留指的要求。關于對保留指使用的意義,絕大多數二胡演奏教材也只是簡單的帶過,很少有深入的探討,以至于關于保留指標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沒有得到統一的規定,陳興華在《二胡演奏教程》中,將保留指的記號設計為(直線代表琴弦,長點代表手指,幾個點即表示有幾個手指在弦上)創新性地設計了較為直觀的保留指標記。由于保留指的使用是以減少手指按弦頻率,簡化手指交替次數為目的,所以這個因素對手指交替動作有著較大的影響作用,在理論上來看,這是如何使手指運動符合更快的速度要求的突破口。
二、交替指的思維轉換
從二胡的形制上看,二胡有兩根弦,內外弦的關系為純五度,加上換弦因素,手指間交替的度數關系就變得復雜一些了。在一根弦上,相臨手指間的度數關系通常為小二或大二度,相隔手指間的關系為小三或大三度,而相隔兩根手指的食指與小指間的關系為四度或五度,換弦后,相臨手指的關系就變為除了二度關系還有六度關系,相隔的手指多出了七度關系,食指與小指多出了八度關系,這樣一來,交替指的運用在思維上多出的音程度數變化的難度,仍然是四個手指的按弦運動,在右手換弦的同時,左手手指就不僅僅是簡單的交替動作而已,而是要與思維同步轉化。這一問題反映出了練習曲創作的兩個目的:練手與練腦。通常樂譜上的指法標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思維模式轉化的提示。因此,交替指中出現的思維轉換問題,需要通過對樂譜的改革和教學過程中強調視奏,培養學生的動腦意識來逐漸加以提高。
三、交替指的運動狀態
交替指的運動狀態,是指手指在二胡的有效弦長上的循環使用,通常我們將左手在弦上的上下運動稱之為換把,換把練習曲在二胡的左手技巧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點在換把練習曲的數量上有明顯體現。針對換把技巧,許多二胡演奏法的教材上都作了細致闡述與分類,雖然現有的教材分類不一,但同指式換把和異指式換把是基本上達成共識的兩種換把的手指運動狀態分類。在這里,關系到手指交替運動的換把是第二種,異指換把。在換把情況下,手指的交替分為向下換把(由低音向高音換把)即二(指)一(指),三二,三一,四一,四三,四二的交替情況,向上的換把(由高音向低音的換把)即一二,一三,一四,二三,二四,三四的交替情況。除了手指的交替方式,也存在手指的交替的音程度數要求,舉個例子,關于二一指交替,可存在二度,三度,四度,五度……的交替情況。所以,如此看來,換把中的手指交替情況需要更為系統的分類。由于傳統“15”把位的思維方式,上述提到的換把中要用到的各種交替指不能全面得到發展,當新的樂曲出現,現有技法就不能滿足音樂需求,因此,補充現有的換把理論和拓展練習曲的創作思路至關重要。
四、交替指的規格
交替指不僅有各種因素相制約,在運動過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規格,即指距因素。指距是與音準問題直接相聯系的,手指間不僅有運動次序的排列,也在運動過程中有距離的要求。指距的變化雖然對手指的運動規律本身并不造成直接的影響。但根據當代創作的樂曲中的技術需要,違反常規指距的變化將直接改變并顛覆長久以來我們形成的手指肌肉感覺。對手指的交替運動產生阻礙作用。例如,在《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這首樂曲中,反復用到了在日常的練習中很少接觸到的增二度音程的指距,如果不經訓練直接演奏此類樂曲,肌肉感覺必然生疏,音準則大打折扣。這些現代創作的樂曲中,不常用的調式及少數民族音階排列等音樂元素的的運用,需要我們在練習曲的創作中廣泛涉獵各種指距變化,以適應新的音樂要求。
由此看來,簡單的手指運動如果從樂器形制的限制,音樂表達的需要,右手運弓等角度為出發點,在如何簡化,思維轉化,運動狀態和規格要求等方面提出問題,并加以思考,就不難發現,二胡的技法訓練存在著許多空白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心血來加以深化和完善,關于如何通過左手指序訓練從而深化左手技術的發展,筆者有以下一些設想:
1.關于保留指的運用
對保留指的系統分類應在練習曲的創作中有所體現,關于保留指的使用從以下三種角度來思考(1)哪些保留指是可以省力且提高手指交替速度的;(2)哪些是制約手指靈活運動的;(三)哪些是可用,也可不用的。上述用數學公式算出的二十四種手指運動排列組合情況,可以從以下三點來規范訓練目的:(1)從保持手型的角度出發,盡量使用保留指;(2)從手指運動的速度出發,有選擇的使用保留指;(3)從手指的靈活性出發,不使用保留指。如果將所有手指運動情況加以全面的訓練,我們可以在實踐中鍛煉各手指的靈活性,獨立性,并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手指運動方式,當面對較為困難的樂段的時候,可以有更多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
2.樂譜的改革
樂譜的弓指法標注,是創作者思想的體現,集訓練目的與訓練方法于一體。因此,重視練習曲上的弓指法,強調視奏能力,加強二胡學習者的讀譜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譜面上,指法標注可以進行一些改革,如果將同一樂譜標注上不同的指法,那么同樣的樂譜,可以取得更大的練習效果,并大大節省了音樂材料。關于指法標注可以有以下三種角度:(1)最佳化指法;(2)最繞手的指法;(3)沒有指法提示,以訓練演奏者的手指和腦的應變能力為目的。這點上,樂譜改革是作為輔助的因素,重點在于二胡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二胡教材的使用方法和對學生技巧發展的培養方式。開發學生動腦的練琴意識,拓寬學生讀譜,感受音樂的思維模式,在學習中思考并創新,與訓練技法是同樣重要的。
總之,練習曲的創作需要從多種角度來深化與發展,練手與練腦相結合,發展技巧與培養樂感相結合,左手右手需要更加系統的專項練習來明確我們的訓練目的,練習曲的難度和理論發展要與樂曲相匹配,只有這樣,此類新時代的二胡作品才會被更多的觀眾所接受,才會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
參考文獻:
[1]宋國生.二胡演奏藝術[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
[2]趙研臣.二胡基礎訓練[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7.
[3]劉長福.二胡系統進階練習曲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4]陳興華.二胡實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5]趙研臣.二胡基礎訓練.人民音樂出版社,1977.35.
[6]宋國生.二胡演奏藝術.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20.
(作者系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