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人要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終身學習。而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擔負著為未來培養人這一歷史重任,要求他們比任何人更要注重學習,終身學習社會首先要求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者。
[關鍵詞]終身學習 終身教育 學習型社會
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國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21世紀,教育將始終處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并導致教育體系發生深刻的變化,終身教育將是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共同要求。”這充分肯定了終身教育的重要地位。胡錦濤同志在2007年8月的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教師的職業是永恒的,而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教師僅靠從傳統的教學環節學校中獲得的知識,顯然不夠,只有通過繼續教育即終身教育,才能擔此重任。新的教育觀念認為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是當代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終身教育的概念
1994年,在意大利舉行了“首屆世紀終身學習會議”,提出了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現代教育思想達成共識:終身教育是“人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的總和”,包括“教育的工作方面”;終身教育貫穿于整個人生,是人自發地、主動地、持續地教育過程;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個性和職業等方面的內容。處于現代社會中的人,學習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終身學習觀點激勵人們堅持終身學習,自己教育自己。
二、教師終身學習的意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教師教育要“優先發展、適度超前”。黨的十六大強調“科教興國”戰略,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建設全面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教育是全社會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師身上。時代在變,要求越高,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
1.是提高思想素質,培育新型人才的需要。新時代中國教師的神圣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勞動素質和審美素質的新型人才。一所學校能否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能否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關鍵在于教師,歷來沒有一個國家敢忽視學校的德育問題。我國素質教育堅持“五育并舉,德育為首”的原則,教師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觀點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正確的教育觀可以造就人才,錯誤的教育思想則會摧殘人才。教師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質、教育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對學生起直接影響作用。“教書者先強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師要終身加強政治思想修養、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國家教育政策、法規和文件的學習;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價值觀;“學為人師,身為世范”,引導學生樹立各種正確觀念,教育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創造,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型人才。
2.是更新科技知識,適應專業發展的需要。知識是財富,是力量。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然而人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只占一生所需知識的很少部分,很多知識要在學校后教育中獲得,僅靠學校中學得的知識,是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當今世界,科技突飛猛進、信息與日俱增,社會各個領域的科學知識不斷由單一走向多元,不斷向更深更廣的層面發展。中國加入WTO以來,外語、經濟、法律、電腦信息技術等專業日益火暴,要求學習和更新專業知識的人越來越多。江澤民同志曾說過:“當今時代,是要求人們必須終身學習的時代。學習一切反映當代世界發展的新知識,學習做好工作所必須的一切知識。知識挑戰的嚴峻程度有目共睹,每門學科都是學無止境。專業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舊知識淘汰很快,我們隨時面臨知識危機。新世紀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習,崇尚學習我們不會落伍。迎接知識挑戰,不懂就學,沒有就補,學習是當代教師補充更新專業知識的最好途徑。”
3.是提高教育能力,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過去,傳統教學強調教師的知識壟斷和經驗權威,21世紀,中國繼續走“科教興國”之路,胡錦濤同志對教師寄予厚望,希望當代教師“愛崗敬為,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新世紀的教師必須師德高尚、知識淵博,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有終身學習和創新教育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不同年齡和知識梯度的新老教師,必須通過學習,才能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建立新的教育觀和師生觀。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傳播先進文化,弘揚學術精神,造就新型人才。教師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是一項永不間斷的工作:學習專業知識、學習育人方法、學習教學技術,從書本中學、從網絡中學,學會學習和做終身學習的楷模;并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于教學實踐。教學過程既是教師教育學生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教育的過程,教師在教與學之間循環發展。
三、當代教育培養終身學習的途徑形式
終身學習是人類進入信息社會之后生存之必需,而教師應是學習型社會中終身學習的典范。為了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作為教師必須培養自己的終身學習能力。目前,教師的學習方式主要有以下形式。
閱讀性學習。閱讀教育書刊報紙是教師學習最主要的方式,其最主要的就是閱讀教育文獻,包括教育專著、學術論文、調查報告、實驗研究報告、檢索性文獻和參考性文獻。教育文獻內容廣泛,數量眾多,學科交叉滲透,具有系統性、積累性、綜合性和繼承性等特點,它們對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具有極大的作用。
在職培訓學習。在職培訓是教師學習的重要形式和重要保證,其基本方式有外出進修學習或參加校外教育機構舉辦的繼續教育培訓和校本培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只要本著提高素質、培植能力的學習態度,就一定能取得預想的學習績效。
課題教研活動學習。教育科學研究是以發現或發展一定的教育科學知識體系為導向,在探究問題過程中,參與者要經過社會調查、收集資料等調研活動來確定有價值的選題,并通過文獻檢索資源,研究設計和操作,以有效表達研究的成果,這一從選題的切入到成果的產出過程就是一種極好的探究學習過程。
除此之外,還有網絡遠程教育學習和教育觀摩和考察學習等形式。
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對當今信息社會中教師學習的時代價值應清晰認識,并理性檢查自己的學習行為,尋求有效方略克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在終身學習中教育自己、發展自己。
(作者單位:江西武寧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