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教師教學時間長,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豐富,是教育界的財富,是值得新教師學習的對象。但由于許多老教師受多年應試教育的束縛,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管理手段都已經跟不上新課改的要求。那么該如何轉變這種局面,更好的適應語文新課改的要求,本人談一下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老教師 適應 語文新課改
一、適應語文新課改,教師必須更新觀念
當前,面對語文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沒有必要的觀念更新,課程改革是難以實現的。因此,教師必須適應時代要求,更新觀念。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能僅僅滿足于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年齡特點來認真研究、探討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出發來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在傳授多種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實現“以德治校”。同時還要改變對學生的傳統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動的規律,充分注意學生的“差異性”、“潛在性”,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改要求新時代的教師應該能教各種類型的學生,并使他們各自的特長都充分得到發揮。這就要求教師需要終生學習。只有這樣才會“與時俱進”,適應課程改革帶來的挑戰。
二、適應語文新課改,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行為
語文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根本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并投入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行為轉變。
1.實現由教師權威的教授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轉變。教師的角色也將由權威變成合作者,由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對教學而言,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揚。
2.實現由以教師教為中心向以學生學為中心轉變。一堂課究竟怎么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比如常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新課程倡導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強調學法與教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最優結合。它要求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課堂教學方法,從而保證教法與學法相得益彰。
3.實現由注重教學的結果向注重教學的過程轉變。“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弊端。因此,新課程倡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暴露知識的思維過程,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能力得到發展。
4.實現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還要求讓每個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優良的品質和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5.實現由單一化的評價模式向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轉變。傳統的教師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評價的惟一尺度,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潛能,而課程評價應充分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關注個別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評價方式也要多樣化,不僅要重視量的評價,還要注重質的評價。
例如,我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時,其中有這么一個環節,就是評價文中的兩個騙子。我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評價,只要是合理可行的都可以。結果,學生踴躍舉手,積極發言,有的從騙子的出發點來評價,有的從騙子的目的來評價,有的從故事的結局來評價,還有的從自己的為人態度來評價,可以說,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較充分,個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潛能得到了很好的開發。顯然,這比你教師從單一的角度去教給學生評價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適應語文新課改,必須指導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法
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改革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其中,合作式學習方法就很重要,它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能力,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發展。
例如,我在教學完《天上的街市》一詩后,布置學生一個仿寫訓練題,依照“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發揮聯想和想像,續寫下邊的句子:1.牽牛花開了,……2.籠中的小鸚鵡,……3.月光照在地上,……4.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我讓學生分組合作,四人一組,每組選出四個人中寫得最好的一個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全班同學給予評比,評出最優秀的一個句子。結果,評出的句子果真很優秀。我想這是合作的功勞。
四、適應語文新課改,老教師要大膽實踐
老教師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豐富,但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管理手段都已經跟不上新課改的要求,所以在適應新課程方面,還不如年輕教師。作為老教師要不恥下問,要積極主動的學習中青年骨干教師實踐新課程的理念與行為,并結合自身實際,反思自己的教學。學校要組織搞好以新促老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新課程改革已實施了五年,大多數教師已步入了課改軌道,但仍有部分教師,特別是中老年教師,仍是穿新鞋走老路,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為使中老年教師適應新課改,組織骨干教師上公開課、示范課,實施以新促老工程,然后讓學校聽中老年教師的課,通過聽、評、指導,促使他們適應新課改。
語文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和評價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語文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對新課程,我們既不能有懼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適應,被新課改淘汰,也不能跟著感覺走,人云亦云,別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更不能認為新課改與己無關,墨守成規,無所作為。我們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誠心接受,熱情投入,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積極鉆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實踐。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樹立決心,充滿信心,建立自信,在學習中實驗,在實驗中學習,盡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學規律和特點,就一定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為語文新課改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新疆輪臺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