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代大學生教育的一門必修課,也是一門新型學科,面對知識經濟,面對網絡時代,當今大學校園已不再是悠悠的“象牙塔”。他們學業上優勢不再、感情上的糾葛叢生、自我角色迷失,等等,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在心理上十分痛苦。如何正確引導他們建立健康心態,及時修復心理缺失,走出心理陰影,是本學科教育應力圖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近兩年為大專學生新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在兩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根據本院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本學科的特點,對本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以問卷調查、討論、總結、咨詢”為主線的實踐教學方法,現整理出來,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導,以便使之進一步完善。
一、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心理研究和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方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我認為課程的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為此,我在上課初,都要針對學生就心理健康某一個方面的問題進行調查。如在講大學生需要、動機與心理健康問題時,我首先設計了幾個問題:1.你們的第一需要是什么?2.你們把成就放在什么需要位置?3.你非常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嗎?等等。通過對學生問題的分析,然后結合當前大學生的調查,講解分析相關問題,如馬司洛的需要層次論,需要的特性等。
再如我在講大學生焦慮情緒問題時,我設計了以下一些問卷問題讓學生回答。
1.我無緣無故在感到害怕。
2.我容易心里煩亂或感到驚恐。
3.我覺得可能要發瘋。
4.我手腳打顫。
5.我覺得容易衰落和疲乏。
6.我覺得心跳很快。
7.我的手腳常常是干燥溫暖的。
8.我因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惱。
…
通過對學生答卷積分情況進行分析,指導學生了解自己及大學生焦慮的狀況,然后進一步講解相關知識。
二、討論法
在結合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研究進行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講解的基礎上,第二個時間里,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每位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然后引入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如何學會解決、怎樣消除困惑等。比如,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學生有中度的焦慮,我就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分析產生焦慮的原因、怎樣根據原因消除焦慮、如何尋求幫助、幫助的途徑有哪些等。在談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的時候,我首先調查學生在自我意識方面,如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判斷的水平,接著進行提出問題。
1.“理想我”和“現實我”的矛盾。
2.“應該我”和“實際我”的矛盾。
3.“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
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解決學生心中的困惑,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教會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積極性很高,討論熱烈,教學效果很好。
三、總結法
在進行討論以后,我組織對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討論過的問題進行總結。比如在講解了大學生情緒障礙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要學生總結當前大學生中情緒障礙的表現,分析各種障礙產生的家庭、社會、學校、個體等原因,并提出幫助的方法和手段,學會自我分析,自我干預。
再如上面提到的關于自我意識的問題,我在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討論后,進行小結,各小組提出不同意見,我引導學生認識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的“理想我”和“現實我”之間容易產生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是有意義的,他對個體本身推動作用,但是如果差距過大或矛盾難以協調,則難免引發自我的不滿和心理失衡。過分追求完美的理想我與實際評價不高的現實我之間的反差,正是抑郁的產生的根源。
2.“應該我”和“實際我”、“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的差異,反映的是外界對自己的要求與自己的實際情況之間的差異。較多考慮他人期望的應該我與個人固守的實際我之間的反差,正是焦慮產生的根源。
3.大學生要正確處理好“理想我”和“現實我”、“應該我”和“實際我”、“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避免由此而產生的健康問題。
四、案例分析及當面咨詢法
《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正確解決自身發展中可能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會尋求一定的方式、途徑解決。并學會一些咨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幫助周圍人走出心理困惑。案例教學就成為我教學中的重要方法。每當完成了一個理論知識的教授后,我都會做一些案例分析及當面咨詢的方式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如在談焦慮——考試焦慮時,我舉了以下案例。
某男20歲,某大學二年級學生。他告訴我,在中學時候他是一名優秀生,一次考試得了急性腸炎,結果成績不理想。此后每次走進考場就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腦子里不知該想什么。心理越急腦子越不聽使喚,以至思維無法正常進行。走出考場時,一切恢復正常,然而為時已晚。
解決方法如下:
1.考前減壓
考場壓力是由于巨大的心理壓力造成的,因而減輕壓力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
2.樹立自信,消除緊張情緒
在正確認識考試成績的基礎上,考生還要樹立自信心,輕裝上陣,消除緊張情緒,克服不良心理反應。
3.提高挫折閾限,穩定心理素質
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對自己進行挫折教育,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學一點調試緊張心理的方法,便可以使緊張的心情平靜下來。
4.合理安排學習,勞逸結合
考前認真學習,不打無準備之仗,但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科學地運用大腦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講完自我意識內容后,我當面接受學生關于“理想我”和“現實我”,“應該我”和“實際我”,“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個體在生活、學習中的困惑,學生的心理得以及時疏通,使課堂教學顯現實效。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代大學生教育的一門必修課,也是一門新型學科,面對知識經濟,面對網絡時代,當今大學校園已不再是悠悠的“象牙塔”。他們學業上優勢不再、感情上的糾葛叢生、自我角色迷失,等等,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在心理上十分痛苦。如何正確引導他們建立健康心態,及時修復心理缺失,走出心理陰影,是本學科教育應力圖解決的問題。本人在其教學中做了一些探索,顯然還很不夠,希望得到同仁的指正和幫助。
(作者單位:江西宜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