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合作學習由來已久的淵源,互動、目標、師生等最主要的基本理念。論說了合作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小組合作以及全班討論等。根據我幾年的教學經驗歸納了關于合作學習操作方法。
[關鍵詞]合作學習 互動觀 目標觀 師生觀 操作
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利斯曾說過:如果讓我舉出一項符合“改革”這個術語的教育改革的話,那就是合作學習,因為它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改革之一。這句話如果在幾年前,我們也許是不太在意,甚至會產生懷疑。但是現在,我們卻有了新的發現和新的理解。
一、合作學習的淵源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近年來,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開始,合作學習終于被掀起了蒙著的蓋頭,露出了自己的面龐。
二、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
1.互動觀。合作學習的諸多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當屬互動觀。它不再局限于師生之間的互動,而是將教學互動推延至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2.目標觀。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這種教學理論較之傳統的教學理論更具情感色彩,在突出達成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其他各類教學目標的達成。
3.師生觀。合作學習從學生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巧妙地運用了生生之間的互動,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三、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
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給學生提供了融洽的自由的環境,為他們積極思維活動創造了條件。一般來說有如下幾種基本方法: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學生借助拼音自主讀課文,把不懂得的字詞劃出來,并先自主想辦法,解決不了地問題在組內質疑、解疑,并交流學習的小竊門。
2.同座位合作學習。同座位合作好處是合作方便,如在朗讀方面,還有書寫方面等都可以實行。
3.自由組合合作學習。自由組合,充分體現學生個性。如與好朋友合作學習或者優等生在一起合作學習,學生會很投入的研討,擦出來的火花會更亮。
4.全班合作學習。可開辦“優秀作文展”、“演講比賽”、“書法展”等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又會促進課內的學習。
四、合作學習的操作
1.合理分組。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甚至家庭背景等因素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2.明確責任、分工協作。成功的合作學習應當讓每個學生都感到他個人對小組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職責,就是小組成員的個人責任感,這是學生主動參與的內驅力,也是避免出現合作學習時,有些組員包辦小組全部工作和學習任務,或者有些組員置身組外,拒絕參與的現象。每個小組設立組織者(小組長)、聯絡者、記錄者、匯報者等角色。同時,組內成員分工應該是不固定的,可根據小組人數進行增設或合并角色,定期對組內的分工進行輪換,有時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推薦。
3.精心策劃。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備課時,要明確分組合作的目的和要求,精心策劃分組活動的形式、內容、時間等,課前對不同的學習小組布置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此外,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其次,教師也應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并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鼓勵、引導和幫助.
4.具體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個體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全班統一交流。也就是說,對于新的知識,新的信息,每個成員應該先獨立思考,在獨立思考中發展思維的深刻性和獨創性,然后小組合作學習,每個人將自己獨立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在小組內交流;小組交流后各小組將本組的信息歸納、總結,由小組發言人向全班匯報,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交流、評價。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更要仔細觀察各合作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采取一定的調控措施。當然,整節課不必都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來進行,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來展開教學,將集體授課和小組合作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找準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靈活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度。
5.全面評價。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使小組成員認識到合作小組是個學習共同體,各人目標的實現必須依托集體目標的實現,以此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這樣可以在小組內樹立榜樣,激發組內競爭,調動每位成員參與的積極性,打消個別學生的依賴思想。
總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過程。正如林格倫所說:“在文明世界中的人們,真正需要學會的本領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領,以及教會別人也這樣做的本領。”因此,在新課改這片肥沃的土壤里,有效的合作學習更要靠我們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尺一寸的努力,才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我們的合作學習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詹姆斯.H.麥克米倫.學生學習的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2.
[2]王坦,高艷.合作教學理念的科學創意初探口.教育探索,2003,(1).
[3]陳燕.合作學習課堂教育學中的應用研究口.杭州大學教育系1997年教育學論文.
[4]盛群力.個體優化教育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6-137.
[5]王坦.合作教學的基本理念[J].中國教育報,2005-12-29.
(作者單位:湖北武漢市東西湖區三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