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是指企業為降低成本、保留核心業務和提高競爭力而將自己的部分業務委托給外部企業的一種商業行為,也稱為外購或外部采辦。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面臨各種競爭,企業要在競爭中贏得生存、要為投資方帶來更大的利益,就必須重整業務流程,選擇新的經營模式,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提高核心競爭力,因此,外包業務應運而生。近幾年在發達國家的企業界快速地掀起了將信息技術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轉移到亞太等更低成本國家的浪潮,這是繼西方制造業向海外轉移之后的經濟全球化的新一輪發
展趨勢,這對于我國相對落后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而言,也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一、軟件外包市場國內外現狀
1.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現狀。2007年全球軟件外包市場規模已達1200億美元,2008年將突破1500億美元,服務外包被稱為“誘人的蛋糕”。全球軟件外包的發包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和日本,接包市場主要是印度、中國、愛爾蘭等國家。其中美國市場主要以印度為主,而歐州市場則被愛爾蘭壟斷。印度抓住20世紀90年代后期世界外包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利用其優秀而成本相對低廉的軟件人才優勢,形成了以軟件承包和服務出口為主的軟件產業發展模勢;愛爾蘭把自己定為“美國軟件產品歐化版本的加工基地”,是美國公司進入歐州市場的門戶和集散地。近年來,菲律賓、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軟件外包業也快速發展。
位于亞州地區的日本軟件外包發包量2007年已達600億美元,2008年可能突破900億美元。隨著日本外包市場空間的擴大和對歐美外包市場的開拓,中國豐富的人力資源和成本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軟件外包服務市場,承接日本軟件外包的理想地是中國,日立、NEC、富士通等日本企業在中國的全資公司超過100家,將來都會成為日本企業軟件服務外包發包的前沿公司。
2.我國軟件服務外包發展現狀。2006年底,商業部、信息產業部、科技部聯合授予含西安在內的11個城市為“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稱號,鼓勵、扶持各地發展服務外包產業。計劃采取“基地城市+示范區”的發展模式,重點發展包括軟件出口和信息服務外包領域。同時,我國“十一五”規劃要求,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要由2005年的1582億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4000億美元,我國服務外包出口額目標將實現在2005年的基礎上翻兩番。實現這一目標任務并非十分容易的事,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意義是在于創新我國服務貿易的增長方式。從規模來看,2005年我國計算機信息服務出口加上流程外包約為20億美元,只有貨物加工貿易盈余1%,不到印度1/10,也落后于愛爾蘭、菲律賓等國。從承接外包內容構成看,主要集中在和制造業強項相聯系的軟件和IT服務外包方面,在潛力更大的商務流程外包方面比較成功的典型較少。從市場結構看,我國主要從日本接單,在歐美等全球主流服務外包市場雖有個別成功案例,然而尚未全面進入和打開局面。
二、西北地區發展軟件服務外包的模式分析
1.西北地區發展軟件服務外包的優勢。服務外包業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和核心的新型產業,由于互聯網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因此,軟件服務外包給內陸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西部地區扶持發展外包服務業,可以有效回避內陸省份的地理和交通劣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
服務外包產業的核心發展要素是五個方面:領導重視、政策到位、人才充足、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完善、統計信息手段得力。其中人才是發展服務外包業的核心要素,西北地區擁有眾多高校,屬于全國少有的智力密集區,具有豐富的人才資源。西安擁有100多所各類大專院校,在校大學生80多萬人,僅計算機學科專業每年就有4萬學生畢業。全市有電子信息類科技人員25萬人,軟件人才擁有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成本是國際服務外包向中國轉移最根本的驅動力。在人力成本方面,西北地區的比較優勢更加明顯。據國內一家人力資源網站調查,西安員工平均工資水平僅為上海、深圳的一半左右,其中軟件業人力成本大約為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60%至70%。
2.西北地區發展軟件外包服務面臨的困難。雖然西北地區在發展外包服務業上具有很多優勢,但面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1)人才問題。當前一些正規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的軟件開發技術,但缺乏軟件開發工作經驗、項目交流和團隊合作鍛煉,需要經過相當的項目知識與技能培訓。許多學生來到企業后不是“拿來就用”,而是要經過企業的短期再培訓才能上手。對于國內服務外包行業而言,不僅缺少掌握外包基礎知識的初級服務外包工程師,也缺少具有外包項目實戰經驗,能夠帶領外包團隊的中級技術和管理人員,更缺少熟悉客戶語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國際外包行業規則,具有國外市場開拓能力的高級人才。
(2)與國際接軌能力差。我國外包企業目前通過CMMI5認證的公司非常少,而西安目前只有8家企業通過了CMMI3以上認證,服務外包企業規模總體偏小,龍頭企業缺乏,自主創新面臨較大困難。
(3)西部地區政府對服務外包的支持力度也亟待加強。在一線城市,政府對服務外包產業的扶持資金額度少則上億多達幾億,而西安2007-2008年度的扶持額度為2000萬元。作為后發地區,西北地區的服務外包產業要加快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有力支持。有關專家認為,服務外包業的發展還取決于當地投資軟環境的水平。在知識產權保護、政府服務行政意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等方面,西部地區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
三、發展外包服務業的對策建議
盡管我國服務外包尚處于起步階段,總體規模還很小,但發展的潛力巨大,優勢明顯。從人力資源看,2005年全國科學家和工程師超過250萬人。全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在400萬人以上;從市場看,跨國公司制造業繼續向我國轉移,為我國承接與之配套的生產性服務外包業務提供了市場。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將繼續吸引外資企業在華承接服務外包業務。我國企業對于開拓國際市場、創建國際品牌的需求增加,也將吸引跨國公司將現代服務業向我國轉移;從政策環境看,我國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很多地方政府出臺了相關產業扶持政策,建立了較完整的支持服務體系;從基礎設施看,我國交通、電力、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為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提供了較好的硬件條件。因此西部地區也應該抓住這一契機,在軟件外包服務人才需求上,依靠有高度產業聚集的軟件園作為產業發展的載體,實施以軟件人才培訓基地為龍頭、以軟件學院和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為主體、以高校信息類教育為支撐的軟件基礎人才培養工程,加大軟件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建立多渠道人才培養體系。同時,切實提高軟件企業人才的待遇,重點引進軟件高級管理人才、系統分析和架構設計人員,以改善人才結構。
企業規模小是軟件外包發展的軟肋,因此要重點扶持一批具有產業優勢、規模效應和品牌形象的規模企業,通過購并、重組等資本手段,盡快形成軟件外包產業的若干龍頭企業,打造具有明顯優勢特色的軟件產業整體優良品牌。同時,最好由政府牽頭組建軟件外包聯盟,這樣可大大加強企業間的聯系,隨時掌握軟件企業生產水平和交付能力等信息,可以由多個企業協同合作完成一個較大的外包訂單,把承接國內轉包和直接承接國際外包相結合,打造國際市場開拓平臺,努力促成優秀軟件企業走向海外市場。
政府不僅需從政策上、資金上給予軟件外包企業以支持,而且還需從服務上和技術上給予更多的支持,比如建立一個公共技術平臺,配備齊全的軟件開發、測試、過程控制等公共工具和共有軟件資源(構建庫、源碼庫等),這樣可以避免企業的重復投資,節約大量人力、物力,并可為無力購置的軟件企業提供服務,實現資源整合。公共技術平臺不以贏利為主要目的,既要發揮公益性軟件產業基礎設施的作用,又要考慮今后持續發展問題,可采用免費與收費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基本實現收支平衡,主要為軟件企業提供共性技術支撐和服務。
(作者單位: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