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供應鏈協同要求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為了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而進行彼此協調和相互努力。本文結合震后汽車業供應鏈斷裂的實例,在對供應鏈協同理論相關文獻綜述的基礎上,提出了供應鏈動態協同理論體系的新發展方向。
[關鍵詞] 供應鏈 動態協同
一、引言
供應鏈協同管理打破了企業的邊界,將供應鏈上的各個信息孤島連接在一起。協同是供應鏈管理思想的核心,供應鏈協同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發展的高級形式。然而,一般層面上的供應鏈協同管理還遠難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頃刻間將汶川及周邊地區與外界聯通的鏈條破壞。在這個鏈條上連接的還有汽車的主機廠和供應商。只要任何一家供應商的物流出現問題,就足以讓遠在千里之外的主機廠心急火燎。面對殘酷的現實,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究竟怎樣的供應鏈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以及真正的競爭力所在。
二、傳統供應鏈協同的本質
與一般的供應鏈管理相比,供應鏈協同管理具有以下本質:
1.為了滿足共同的客戶需求和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績效,各節點企業樹立“共贏”意識,變各自為陣的松散關系為緊密合作的伙伴關系。
2.加強了各節點企業及部門的內外聯系,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聯系局面.將整個鏈上節點企業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
由此可見,協同管理思想就是以協同技術為支持,以信息共享為基礎,始終從全局觀點出發,采取一種“共贏”的原則,使整個供應鏈中的個體更加親密。
三、傳統供應鏈協同的弊端
這種簡單層面的供應鏈協同未能解決如下問題:如何在供應商不能供貨的情況之下,滿足來自各方的需求?如何快速修補被突發情況撕裂的供應鏈?
由于諸如地震此類突發自然災害的影響,會造成某些關鍵零部件的供應中斷,進而影響后續生產。此次汶川大地震中,據廣州本田一位內部人士透露:“這類關鍵零部件供應一旦中斷,將直接影響到第八代雅閣批量生產,而這正是本田對抗豐田凱美瑞的王牌產品。”
從四川一汽豐田采購部門獲悉,柯斯達客車的11家關鍵零部件供應商中,其中最為關鍵的車橋部件生產商就在重災區都江堰。
位于產業鏈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一旦出現問題,勢必波及產業下游的主機廠。然而,如果這家零部件商又同時為多家主機廠配套,后果則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從此次突發事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來看,為了保障供應鏈中各企業的正常運作,必須重視這些不確定因素,并且做出盡快的準確反應,通過動態協同來保持整個供應鏈的敏捷性。
四、構建動態協同供應鏈的措施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市場需求的變化遵循著摩爾定律和突變定律,企業必須與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動態協同,整合整體的競爭能力和資源,實現共贏。
1.加強供應商績效管理。供應商績效管理是通過完善的供應商績效指標評估體系,對供應商績效進行全面評估,幫助企業制定供應商發展策略,并對供應鏈進行動態優化。從源頭抓起,盡量降低風險。總的來說,可考慮在下面七個方面設立指標:質量、成本、交貨、服務、技術、資產管理、員工與流程。
(1)質量指標。簡單易行的方法是百萬次品率,缺點是一個螺絲釘與一個價值5000美金的發動機的權重一樣。
(2)質量成本。質量成本比較復雜,基本概念是同一次品,出現在供應鏈的不同階段,成本不一樣。例如,壞在客戶處,影響最大,壞在供應商的生產車間,影響最小,所以相應的成本(權重)不一樣。
(3)按時交貨率。按時交貨率計算方法很多,例如,按件、按訂單,或按訂單行計算等。
上面的三大塊指標可客觀統計。服務、技術、資產、員工與流程指標相對主觀,但是全面評價供應商的一部分。
(4)服務。服務沒法直觀統計。但是,服務是供應商給公司增加價值的重要一環。服務是無形的,涉及到很多人,所以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統計。
(5)技術。對于技術要求高的行業,供應商增加價值的關鍵還是因為他們有獨到的技術。統計的方式可以是專家打分。打分內容不但可涉及現有技術的先進性、可操作性、經濟性等,而且可評價供應商開發新技術、支持公司發展的積極性。
(6)資產管理。資產管理直接體現公司的管理水平。作為供應管理部門,定期審閱供應商的資產負債表很重要。這是發現供應商經營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
(7)員工與流程。供應商的優劣跟它的員工素質和公司流程管理關系很大。定期查詢供應商的人員構成、審閱培訓紀錄、關注人員流動情況(例如跳槽率),確保供應商的人員比較穩定。
2.信息協同。信息協同是供應鏈管理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供應鏈上的各個節點企業只有實現了高質量的信息傳遞和共享,才能保證客戶需求信息在傳遞過程中不失真,提高供應鏈整體績效。
企業必須通過IT技術建立連接平臺從而獲取其他鏈上企業的各方面信息。一旦整個市場剛剛發生變化,變化的所有信息就會立刻在整個供應鏈上顯示出來。
3.分配協同。供應鏈動態協同管理的成功實現必須以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的制訂為基礎。因此,供應鏈各個節點應該建立起一系列的機制,真正實現供應鏈的利益共享、風險分擔,保證供應鏈的順利高效進行。
五、結語
只有從以上幾個方面實現了供應鏈的動態協同,整條供應鏈才能夠實現響應速度更快、更具有前向的預見性、更好地共同抵御各種風險,以最小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優的產品和服務。
參考文獻:
[1]于海斌朱云龍:協同制造[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紅心:震后汽車業調查——震顫的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