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交通運輸業在國民經濟和綜合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伴隨著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造成了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使得我們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導致了經濟發展面臨著環境危機和能源危機的巨大挑戰。因此,實施交通運輸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和降低交通事故,實現交通運輸新的跨越發展——綠色物流,已成為當前一項重要的戰略性任務。
一、綠色物流的內涵及產生的理論基礎
1.綠色物流的內涵
綠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利用先進的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是鏈接綠色供給主體和綠色需求主體,是克服空間和時間阻礙的有效快速的綠色商品和服務流動的綠色經濟管理活動過程。
綠色物流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業的綠色物流活動(如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流通加工等)又包括社會對綠色物流活動的管理。綠色物流也稱環保物流,即是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和利用。
2.理論基礎——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滿足需要的能力”。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對現代物流體系進行研究,形成一種與環境共生的綜合物流系統,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形成一種促進經濟和消費生活健康發展的現代物流系統。國內運輸業目前資源浪費驚人,對環境的破壞也相當嚴重,有些資源的浪費和環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但更多的是人為因素。為了實現長期、持續發展,必須要采取各種措施來維護自然環境。綠色物流正是依據可持續發展理論形成的,在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促進綠色物流的健康發展,達到環境與物流發展的和諧共生。
縱觀國內交通運輸的發展史,原來的交通運輸發展觀認為交通運輸所依賴的資源在數量上是不會枯竭的,即使短時期內的供給小于資源的需求,但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飲鴆止渴式的發展觀日益顯出弊端。國內科學界人士不僅僅討論交通與經濟的關系,一個新的名詞“環境資源”日益出現在各個領域及科學理論中,直至今日人們開始呼吁交通的發展必須考慮環境與資源,要考慮與其協調發展,即運輸業要在環境和資源承載力允許范圍內發展,并保證與自然環境同步發展。這是運輸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因此我們必須在社會、經濟、環境及運輸內部尋找其有效的方法來解決、研究運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交通運輸業發展綠色物流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1.交通運輸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發展現狀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通過利用各種交通工具和運輸路線實現商品場所、空間的移動,創造商品的時間效應和空間效應,進而實現商品增值,是物流活動中最為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同時,運輸過程也產生了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的消耗。
目前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仍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對自然環境的污染、能耗過大、造成環境破壞、資源浪費,交通運輸各部門分割,管理政策不當,運輸網規劃不合理,運輸系統不完善等。
國內物流業才剛剛興起,人們對它的認識還非常淺薄,尤其是在一些運輸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大多是各自為政,仍受計劃經濟“小而全”、“大而全”的舊觀念束縛,使得物流成本高居不下,運輸資源閑置浪費驚人,嚴重背離了發展現代物流的理念。
(2)存在問題
①對環境的污染
國內環境污染中,交通運輸污染占很大比重,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是環保的一大難題,不合理的貨運網點及配送中心布局,會增加車輛燃油消耗;另外,在運輸過程中,貨物損壞、丟失、污染物泄漏等問題,都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第一,對大氣造成污染。在運輸過程中運輸工具的排放物不僅對空氣質量有影響,也影響到全球氣候,據有關資料顯示:空氣中有67%的一氧化碳,30%能產生臭氧的碳氫化合物。42%的氮氫化合物和44%的懸浮物質都是由運輸產生的。
第二,噪聲的污染。汽車輪胎在高速行駛時產生的噪聲、船舶振動產生的噪聲、飛機起降時的噪聲、火車進出站的噪聲等,這些運輸工具鳴笛產生的噪聲,對附近的居民更是有害至深,噪聲的污染危及人的健康,造成人頭暈、視力不清等癥狀。
第三,廢棄物等方面的污染。運輸過程中廢棄物、油料泄漏的污染,廢棄的油料滲入到土壤和水體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水質污染。特別是貨物的裝載和卸載、設備維修,燃料加注,解凍和清洗等都會造成環境污染,水上運輸船舶排放的垃圾對海洋環境也造成一定的污染,鳥和海洋生物等易受這種污染的影響,據資料統計大約每年有100萬只鳥死于這個原因,嚴重影響了海洋生態環境。
②安全隱患方面
在運輸過程中貨物因保管或運輸不當發生泄漏,有毒有害物質,如酸液、有毒類藥品、油類、放射性物品和對環境構成威脅的物質等,將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據金黔報道, 320國道(晴隆縣往光照鎮方向14公里花保田處),一輛載有14.5噸液化氨氣的大型罐車側翻并發生泄漏,造成車上3人當場慘死,高腐蝕性氨氣彌漫在空中,由于氨氣的泄漏使空氣的質量大大下降,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③資源的過度消耗和浪費
運輸工具的燃油消耗和燃油污染是運輸業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貨運網點及配送中心布局導致貨物迂回運輸,增加了運輸工具的燃油消耗,加劇了廢氣污染和噪聲污染;集中庫存雖然能有效地降低運輸企業的物流費用,但由于產生了較多的一次運輸,從而也增加了燃油消耗和道路占用的需求;即時配送強調無庫存經營,從環境角度看,即時配送適合于近距離企業間的輸送,如果供應商與生產商之間距離較遠,要實施即時配送就必須大量利用公路網,使貨運從鐵路轉到公路,這樣又增加了燃油消耗。不合理的貨運網點及配送中心布局,不僅增加運輸工具的燃油消耗,還會造成交通擁堵;另外,在運輸過程中,貨物損壞、丟失、污染物泄漏(如,原油泄漏)等問題,都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2.與國際綠色物流的差距
國內物流業的起步較晚,綠色物流才剛剛興起,人們對它的認識還非常淺薄,在綠色物流的服務水平和研究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國際上先進技術國家在綠色物流的觀念上、政策上、技術上均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在觀念上,領導和政府的觀念仍未轉變,綠色物流的思想還沒有確立,并且,經營者和消費者對域外物流綠色經營消費觀念認識模糊,綠色物流的思想幾乎為零。
第二,在政策上,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在綠色物流的政策引導下,制訂了諸如控制污染發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墒菄鴥茸?0世紀90年代以來,治理環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規雖然也制定、頒布了不少,但針對運輸行業的還不是很多。
第三,在技術上,發展綠色物流關鍵在于綠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而國內的物流技術和綠色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在機械化方面運輸機械化的程度和先進性與綠色物流的要求還存有一定距離,運輸材料的使用上,與綠色物流倡導的可重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運輸的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環節上,綠色物流更顯欠缺。
由此可見,國內的綠色物流與發達國家比較尚有較大的差距,物流綠色化對國內來說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段路程,加強運輸業的物流綠色化,建立完善的政策和理論體系,對運輸業的物流活動組織等進行改進與調整,實現運輸系統的整體最優化和對環境的最低損害,這將有利于國內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政策,對于國內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面對運輸業在綠色物流等方面的需求和差距應加快運輸業發展綠色物流的步伐。
三、交通運輸業發展綠色物流策略
綠色物流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倡導保護環境,搞好清潔生產,通過設備改進,開發新型環保能源等措施降低運輸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環境,而運輸綠色化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減少能源浪費,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貢獻。為此,構建出國內運輸業綠色物流發展的相應策略。
1.制定法律法規
各有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使運輸業發展綠色物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源頭上控制運輸企業的發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制訂運輸工具廢氣排放標準,禁止排放超標的運輸工具上路;對運輸工具的噪聲進行規制,制定噪音標準;限制城區貨車行駛路線,收取運輸工具排污,淘汰不符合環保標準的舊運輸工具等。還可以考慮采用法律規定改進運輸工具的設計以減少運輸工具運行對環境的危害。例如,發動機設計的改進能降低燃料需求,減少噪音及污染,較好的懸浮設計能減輕震動。另外,通過有關法規控制交通流,如制訂道路停車規則,實現交通管制系統的現代化等,通過合理規劃交通流線,減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運輸效率。同時,制定有關法規控制交通量,如推動企業從自備車輛向社會化運輸體系轉化,大力發展綠色物流,以最終實現高效率的運輸效率。
2.運輸策略與環境保護相結合
實施綠色運輸策略。綠色運輸首先要對貨運網點,配送中心的設置做合理布局與規劃,通過縮短路線和降低空載率,實現減少交通阻塞、節能減排的目標,如近距離配送,夜間運貨等,綠色運輸的另一個要求是改進內燃機技術和使用清潔燃料,以提高能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貨車車型,降低廢氣排放量等。實施綠色運輸可降低運輸過程對環境的污染。
3.改進運輸設備
運輸工具的尾氣嚴重超標,給凈化處理技術帶來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技術,提高燃油的燃燒率,安裝防污染處理設備和采取開發新型發動機;二是行政管理手段,采取報廢更新,淘汰舊運輸工具,開發新型的運輸工具(即無污染物排放的機動車)從控制燃料使用標準入手。將尾氣超標嚴重的運輸工具進行改進并研制使用更清潔能源、更節能的運輸工具。而在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中也應廣泛使用電能,充分發揮電能的高效性和清潔性,發展替代能源。提高運輸工具的運行速度及配送效率。從而達到降低運輸成本,保護環境的目的。
4.優化運輸結構
運輸結構應向高效節能型轉變,由于不同運輸方式之間能耗比重不同,且不同運輸方式中的運輸設備在效率和終端利用率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實現可持續運輸結構不僅要保證綜合運輸網中各種運輸方式是綜合資源消耗量最低的,而且還要實現各種運輸方式內部運輸工具的組合是綜合資源節約的結構。這將是未來運輸結構的可能優化結構。
5.加強對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
綠色物流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 要求運輸企業經營者足夠重視起來,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把綠色物流作為綠色環保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綠色物流的建設和管理。加快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經營人才和物流技術人才已勢在必行。具體途徑:(1)運輸企業應加強對員工綠色物流意識的培養,使員工充分理解什么是綠色物流。(2)運輸企業對在職人員應進行崗位培訓和專業綠色物流培訓,提升物流人員素質和能力。例如,在運輸企業中廣泛組織與物流業務相關的各類人員的在職崗位培訓和較系統的專業知識培訓;鼓勵在職人員參加社會組織物流業從業資格認證考試,以考促學,逐步提高運輸業物流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3)運輸企業應與設有物流相關專業的高校實行校企結合,共同培養綠色物流管理人才。
四、交通運輸業發展綠色物流前景展望
1.實現交通運輸業的業態調整
眾所周知,交通運輸業的業態調整是伴隨著運輸手段、運輸工具、新能源變革,以及運輸理念的更新而進行的。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業的業態結構急需調整,發展綠色物流,將成為實現這一調整的有力推動力。同時,隨著全球經濟化的發展,一些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漸淡化,綠色壁壘逐漸興起,外國企業的進入,勢必給運輸業帶來巨大的沖擊。交通運輸業的業態調整步伐會逐步加快。
2.打造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
交通運輸業業態調整的最終目標,是打造出符合現代經濟發展、適應未來經濟變革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綠色物流,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重要手段,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在充分利用現有的運輸資源和設備的基礎上,大膽更新觀念,以樹立大交通理念、采用新技術、新能源,注重發展綠色物流,打造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應對未來挑戰和在競爭中占得先機。
3.推進環保系統工程的進程
交通運輸的發展不僅會耗用大量能源、燃料,而且會產生噪音、廢氣,破壞環境,環境能源問題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運輸業發展綠色物流,提倡的是高效節能、綠色環保,將會有力推進環保系統工程的進程。首先,通過采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作為主要燃料,不僅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對發展新能源的研發和利用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隨著交通運輸業發展綠色物流,對全社會的環保系統工程將帶來深遠的影響,圍繞綠色物流所開展的物流服務,樹立環保型物流發展理念,是環保系統工程重要的一個環節。
4.滿足實現綠色GDP增長的需要
目前,我國GDP增長還處于高能耗、低環保、高浪費、低能效的增長階段,這一點,已被全社會所共識。近年來,國家提出綠色GDP增長的理念,要求在各行各業中充分體現環保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以發展綠色物流實現交通運輸業的跨越發展,既是大事所趨,又是滿足實現綠色GDP增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