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知識產權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形式。跨國公司在國際貿易中憑借自身擁有的知識產權優勢,濫用知識產權問題日益嚴重,用反壟斷法規制知識產權濫用成為當前國際趨勢。通過對知識產權和反壟斷法的關系進行分析,表明了用反壟斷法規制知識產權濫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 知識產權濫用 反壟斷法 關系
一、 知識產權的變異——知識產權濫用
知識產權是法律賦予權利人享有的權利。知識產權是民事權利的一種,因此也存在被濫用的可能。知識產權濫用行為是相對于知識產權的正常行使而言的,它是指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在行使時超出法律所允許的范圍或正當的界限,導致對該權利的不正當利用,損害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的情形,例如擁有強大知識產權的跨國公司通過強制性一攬子許可,在許可合同中附加不合理條件,利用市場支配地位收取不合理許可費等手段,限制競爭,謀求壟斷,妨礙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二、知識產權同反壟斷法的關系
1.知識產權是私權財產權,壟斷性不是其法律特征
知識產權具有壟斷性,似乎在人們當中形成了普遍共識。從知識產權產生起,它就與壟斷交織在一起。然而,知識產權具有壟斷性是不是知識產權的特征呢?我們知道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所以很多學者將壟斷性也看成了知識產權的法律特征,因壟斷性是專有性的自然延伸。“知識產權的專有性也稱壟斷性和獨占性。知識產權所有人對其智力成果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其實這些學者在闡述知識產權專有性和壟斷性時,實際上說的是知識產權的“財產性”、“物權性”。
知識產權既是一種私有財產權,排他性是財產權的本來屬性,而并非知識產權特有的法律特征。因此,壟斷性不是知識產權的法律特征。
2.知識產權壟斷的真正意義
知識產權的排他性,除了上述“物權性”的排他性之外,還表現在,如果兩個人分別搞出完全相同的發明,在分別申請的情況下,只可能由一人獲得專利權,而另一人卻無法獲得專利權。知識產權的這種完全不同于有形財產的排他性或者壟斷性是基于知識產權客體的無形而導致的。
作為知識產權客體的無形的智力成果與作為物權客體的有形物是不同的。作為有形物,即使是兩個完全一樣的物,它們各自都享有物權,而無形的智力成果則相反,如果兩個發明的技術特征一樣,即使是兩個沒有關系的智力成果,法律不得不只選擇一個發明人作為專利權人。
知識產權的排他性或者壟斷性至知識產權本身的權利屬性,這種壟斷性是一切具有物權性質的財產權的共性。同時,由于知識產權客體的無形性,又導致了知識產權壟斷性與物權壟斷性的不同。法律要給知識產權以特殊的保護,授以知識產權所有人以專有權。具有排他性或壟斷性,正如日本學者指出的,“從本質上說,知識產權是為了不讓競爭對手銷售自己的產品或商品而擁有的一種壟斷顧客的權利。”
3.知識產權并不必然導致反壟斷法中的壟斷
有學者論述,“知識產權本身作為一種合法的壟斷權,……它一般作為反壟斷法的適用除外而存在的》。”我國于2007年8月30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55條,對知識產權的行使予以除外。可見,知識產權本身并不必然導致反壟斷法中的壟斷。“知識產權壟斷”,實際上是智力成果的創造者或商業標記的使用者。對成果或標記擁有排他性權利和專有權。不會成為反壟斷法中的“壟斷”。正如美國司法部副部長針對微軟在操作系統上捆綁瀏覽器一事所說的:“法律不會阻止你壟斷,但是你若濫用權力,法律就會予以堅決的制止。”正是因為濫用知識產權,才導致了知識產權同反壟斷法的沖突。因此,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是統一和矛盾的并存。
三、 用反壟斷法規制知識產權濫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跨國公司利用自己知識產權的優勢,謀取大的壟斷地位,不顧發展中國家的人權危機——公共健康危機,瘋狂的濫用知識產權,壓打排擠競爭對手,因此必須對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規制。知識產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當然要受到民法的限制。民法對知識產權的限制主要表現在誠實信用、權利不得濫用以及公序良俗基本原則的約束,但由于其原則性和指導性,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反壟斷法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位被譽為“經濟憲法”,通過對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的規制,保障消費者利益。2007年8月30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就把濫用知識產權納入了規制的范圍。知識產權濫用受到反壟斷法的規制,在經濟發達中國家成為一種必然,主要體現了反壟斷法通過維護有效競爭使得社會個體的知識產權行使行為不致破壞社會整體利益和實質公平。
參考文獻:
[1]王先林著: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頁
[2]戚晶文米雪思著:簡明知識產權法教程.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3頁
[3]富田徹男:市場競爭中的知識產權.廖正衡、金路、張明國、徐書紳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13頁
[4]王先樸: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的沖突與協調.法制月報,2000年12月17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