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陜西省經濟的快速增長和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陜西金融業得到了較快發展,金融組織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監管體系日趨完善,金融業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目前,轄區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一批新型的商業銀行相繼在陜西設立分支機構,進一步完善了轄區金融機構體系,初步形成了銀行機構、非銀行機構并存的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組織體系。金融市場初具規模,特別是股票市場和票據市場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大。
一、陜西金融產業發展的現狀和特征
盡管陜西金融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金融機構數、信用總量、金融服務水平都較過去有著顯著的提高,但與其他經濟發展較快的省市相比,陜西金融業發展仍處在較低的水平,融資總量不足與供求結構失衡的特征十分明顯。具體表現在:
1.金融市場發展滯后。近些年,陜西省金融市場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股票市場、票據市場、債券市場等都具有了一定規模,在轄區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陜西金融市場發展總體仍處于起步時期和開拓階段,就連發展最快的股票市場也遠遠落后于國內其他地區,而債券市場、票據市場等的發展基本上也是停滯不前。
2.金融業結構不盡合理。同東部及中部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省市相比,陜西省中小金融機構業務發展相對緩慢,國有金融(不包括政策性金融)占比過高,大量的金融業務仍集中于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中小金融機構市場份額過低。
3.金融業的內部改革尚不到位。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經濟體制形成的影響,陜西國有商業銀行自求平衡、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行發展的機制遠沒有形成,主要表現是內部經營機制不足,缺乏相應的內控制度和激勵機制,使融資在規模增加的同時,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在資金運用上,商業銀行所應遵循的收益風險對等原則還沒有得到完全體現。因而,金融業尤其是國有金融還不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在西部開發的新形勢下,難以有效地承擔起資本運作的重任。
4.金融創新能力弱。由于國有金融占比過高和經營機制不活,陜西省金融業間缺乏有效的競爭,競爭主要集中于存貸款業務上,經營利潤也主要來源于傳統的信貸業務。金融機構經營不靈活,服務功能不完善,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制約了陜西金融業的更快發展。
二、陜西省金融產業發展對策
鑒于陜西省金融業發展的現狀,要發揮金融業對陜西地區經濟增長的推動和先導作用,從金融發展理論和國內外的實踐看,較為可行的路徑選擇是:推行金融產業化。就是要把金融作為相對獨立的支柱性產業來培育和發展。金融只有優先于經濟,或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才能發揮金融的先導作用,才能實現金融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和超前發展,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培育多元化金融產業主體
(1)積極發揮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等全國性金融機構的主導作用,提高其市場研發能力、風險控制能力、產品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為陜西經濟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2)大力發展地方金融機構。一是通過整合城市商業銀行,積極引入國內外合格的戰略投資者,成立區域性商業銀行;二是按照《巴塞爾協議》要求,高標準地發展各類地方性中小商業銀行,為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提供金融服務;三是大力培養一批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證券、保險、信托、期貨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3)完善農村金融產業組織體系。陜西省作為傳統農業區,“三農”問題嚴重,國家應優先在糧食主產區進行非公有金融機構試點,如創辦農村社區銀行和小額信貸機構,優化農村金融產業結構,以盡快在陜西廣大農村地區,構建起由政策性金融、商業金融、社區互助金融相結合的金融體系。
(4)在后WTO時代,積極創造條件放寬政策,鼓勵中部地區引進外資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不斷擴大金融對外開放。
3.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按照種類齊全、層次分明、運作規范、統一開放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類專業金融市場,并借此調整融資結構,改進資源配置效率。
(1)大力發展票據、債券和股票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比例。發展商業承兌匯票,試辦商業本票業務;推進票據業務專營化水平,支持在市場競爭中產生商業化、專業化的票據中介。
(2)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建立區域性債券市場。一是爭取發行更多各類企業債券,為陜西企業解困,為陜西建設輸血;二是大力發展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三是支持地方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同時為陜西地區地方商業銀行建立起有效的資本金補充機制。
(3)發展陜西產權交易市場。通過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推動陜西地區各類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并購等,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中部經濟運行效率。
(4)積極發展風險類市場,為陜西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建立完善高科技企業“孵化器”制度,完善風險投資中介服務體系,支持各類高科技企業的創立和發展;發展新產品研發保險、投資型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業務。
4.優化金融生態,創造良好的金融產業環境。金融產業的健康發展要依賴于良好的外部環境。各地在企業改制過程中,應有長遠目光,破除地方保護,拋棄眼前利益,認真規范企業破產、重組等方面的改革,依法保護金融債權,堅決杜絕企業改制中損壞銀行利益逃廢銀行債務的不法行為,協助金融部門加大對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大對依法收貸、債務清算等方面的執行力度;整頓重復征收銀行在起訴、執行、過戶和出售不良貸款等各個環節的稅費的現象。為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從而確保金融業對陜西地區經濟發展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5.強化金融產業的有效監管,維護金融秩序。第一,建立金融風險預警、防范、處理與補救機制。加強對系統性風險的預警;以風險監管為核心,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審慎性監管,完善金融機構內控制度,提高風險控制水平;防范交叉性金融工具和跨市場風險。在金融風險的處理中,應采取多種形式進行風險規避和轉移,減少金融風險帶來的各種損失。第二,完善金融機構自律機制,加強金融機構間的信息溝通、平等協商,統一各種業務收費,制止金融企業的各類不正當競爭行為。第三,嚴厲打擊各類非法社會集資,維護金融秩序,為金融機構創造和諧的監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