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從關注人自身的價值出發,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內涵、具體價值進行重新梳理,目的在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轉移到對人的關注上,真正體現“以人為本”,進而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落腳點為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 教育價值 全面發展
一、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理解
從主客體關系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效用和意義,是其在其實踐活動中合乎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目的而呈現出的一種肯定的意義關系。只有在主體通過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實現了全面進步和全面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才能實現。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現實的生活”,面對繽紛復雜的實際狀況,在實踐中,有效地解決人這一歷史主體的觀念轉變、精神激勵、思想升華和道德提升等,當其產生明顯效果時,它的意義才能顯現出來,它的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適應十七大提出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更加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關注人自身的價值,從人自身出發,強調人需要的滿足和人自身的全面發展,實現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有效統一,既要造就“四有”新人,又要使人盡可能全面而自由地發展,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體現
1.對受教育者的政治社會化價值
(1)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社會化發展的導向性價值。思想政治教育在促進人的社會化方面的價值主要在于促進人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化。任何社會既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惡丑的一面。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給人們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發展,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意識形態領域多元化對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帶來的沖擊,更需要堅持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以保證個體思想品德社會化的正確方向。
(2)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個性化發展的調控性價值。個性化發展是相對于社會化發展而言的,指的是教育對象個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興趣等個性特點對思想政治道德的選擇要求。也就是說思想品德在不同的個體身上體現出不同的發展要求。任何人既有社會化發展的要求,這是人的本質所決定的,同時又有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引導人的社會化發展,又應重視人的個性化發展。現代社會多樣性和人們自主性的增強,增加了人們對思想政治道德信息的選擇性,促進了人的思想品德的個性化發展。但是在選擇過程中,選擇什么樣的思想政治道德信息直接規定著思想品德個性化發展的性質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控作用就在于,對適應、符合、有利于社會發展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要求的個性化選擇給予激勵和引導,對不適應、不符合、不利于社會發展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要求的個性化選擇要加以教育引導,促其向正確的選擇方向發展。
(3)對保證我軍人民軍隊性質和強大戰斗力的價值。我軍官兵的思想狀況直接決定著我軍的根本性質、發展方向和戰斗力強弱。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通過全面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質,來保證我軍自覺服從黨的絕對領導和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保證我軍的人民軍隊性質和正確政治方向;通過調動官兵的積極性,激發官兵學習、工作和戰斗的熱情,來為我軍形成強大戰斗力和勝利完成各項任務提供精神動力。
2.對受教育者智能發展的價值
(1)為受教育者智能發展提供正確政治方向。毛澤東曾指出:“學問再多,方向不對,等于無用。”任何學問都是從屬于一定的方向的,是以一定的方向為前提的。這個方向就是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就是看你的學問為誰服務、為誰所用。方向對,學問多才有意義;方向不對,學問可能用錯地方。鄧小平同志也說過:“專并不等于紅,但是紅一定要專。”因此,只專不紅不行,只紅不專也不行,必須把紅與專、政治與技術統一起來。堅持人的智能發展的又紅又專的方向,就是要把自己的知識和才智用來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服務。而要保證個體智能發展的正確政治方向,就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2)為受教育者智能發展提供正確價值觀導向。科技的學習和掌握必須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才能使其沿著有利于社會和人民利益的方向發展。人的思想品德對人的智能的為善為惡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只有堅持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引導人們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和為國家為人民謀利益的思想,才能使其自覺地把自己的知識和才智貢獻于社會,服務于人民。
(3)為受教育者智能發展提供精神動力。精神動力總是與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觀結合在一起發揮作用的。對于一個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樹立了正確價值觀的人來說,精神動力越大,就越有利于他的智能的發揮,越能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當然,我們也應看到,如果一個人的價值觀或政治立場是錯誤的,那么,精神動力越大,就可能對社會和人民的危害越大。
3.對受教育者心理發展的價值
(1)引導受教育者感性心理的理性提升。感性心理是理性心理的基礎,理性心里對感性心理具有指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過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理性指導,對個體感性心理層面發揮主導作用的。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容易激發人們的一些感性心理活動,如果對此缺乏理性主導,就有可能引發一些嚴重社會問題,這就需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作用,把感性層面的政治心理引導到理性層面上來。同時,要對有利于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發展的政治心理傾向給予激勵和提升,對不利于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發展的政治心理傾向進行引導和促其轉化。只有這樣,才能既有利于保護個體的政治參與性,又有利于保證個體政治心理發展的正確方向。
(2)引導受教育者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促進受教育者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健康心理與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密不可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所以,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教育相配合,積極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有助于引導受教育者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促進受教育者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
(3)引導受教育者心理問題的有效化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在一定的環境刺激下而形成的,有社會方面的原因,也有個體方面的原因,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上的原因。其中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和不足是導致不健康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必須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就在于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和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的各種變化,主動調試自己的心態,積極面對和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激烈的社會競爭。這既有利于引導心理問題的緩解和化解,也有利于從源頭上減少和避免心理問題的產生。
(作者單位:海軍潛艇學院;山東青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