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一直是備受教育學研究者們關注的主題,本文以尊師重道為出發點從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規范教師行為準則、重視教師科研水平及教師考評制度體系四個方面對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作用做了全面分析。由此看出,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體制改革的核心。
[關鍵詞]高校改革 教師隊伍建設 尊師重道
最近十幾年來,高校體制改革是中國教育系統里最熱門的詞匯,隨著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高等教育的職能越來越受到公眾的注目,而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在高校急劇擴招的背景下也發生了重大轉變。2006年3月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周濟部長介紹,2005年中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總規模2300萬人,比2000年增加1071萬人;高等學校的毛入學率達到21%,比2000年提高了8.5個百分點,標志著中國高等教育跨入國際公認的大眾化階段。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面對數量日益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在教育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師,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一、尊師重道在師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禮記文王世學》:“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褚德者也。”作為能夠擔當此重任的“師者”,不僅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懂得傳授知識的技能與才干。尊師重道是師德教育的中心,之所以要尊師,從“性惡論”中看出端倪。荀子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篇》),也就是說,善惡在人的天性中并不存在,人的本性以惡為主導,人性中的仁義品格依賴于后天的培養,而這種培養來源于師長的悉心教誨。如果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有師長不悔的教育和培養,人性中惡的成分就會大大減少,表現出積極向善的一面;如果沒有師長任勞任怨的培育,人性中惡的成分便會占絕大多數,這樣表現出來的人性是自私、貪婪、委瑣甚至沒有存在的意義。因此,人性的善惡表現與師道有直接關系。
尊師重道在中國傳統教育規范中頗受人們重視,它反映了社會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社會文明的程度,在與現代教育體制相結合的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因此,師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當代社會越來越受到矚目。
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規范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
“尊重教師是尊重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具體體現。”這說明教師在教育體系中是推動教育向前發展的主力軍,在提倡全社會尊重教師的同時對教師自身在各個方面的要求勢必會更高、更嚴。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核心在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準備。一方面完善教師制度建設,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學術道德規范”、教師綜合評價等制度以及教師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職務聘任、派出進修和評優獎勵等的重要依據,建立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另一方面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包括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學術規范教育等。完善各種規范師德教育的制度是一個長期的、細致的工作,尤其是在全國高校擴招以后,學生數量的急劇增大,教師的科研、教學任務相對更為繁重,那么更需要對教師個人行為和道德素養提出更細致、更具體的要求。
三、加大教師培育力度,提高教師自身科研水平
“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擁有一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辦一流大學的關鍵,換一個角度來說,有了一流教師隊伍就有了一流的大學。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進一步加強高等專科學校的教學研究水平是各所高校改革的新課題。積極參加高層次人才交流活動,大量引進高水平、高層次人才,結合本校獨特的學科結構特征提高自身的學科建設水平。這些都是加強學科建設、提高學校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在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同時,高校也應不斷加強自身的平臺建設、組建團隊、科研啟動費等,為引進人才提供舞臺,使他們在學科建設、科技創新中真正發揮領軍作用。
著眼于人才的培養是加大教師培育力度的又一項重要舉措。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人數逐年遞增,對于需要并且自認為有必要加強自身的學歷層次或對自身的學科專業有提升要求的教師,以積極的態度鼓勵他們參與到學習中來。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教師自身的學歷層次和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節約科研投入成本,轉而加強提升學校硬件設施建設。對于已經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可以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加快專業發展。運用這些潛在的智力資源培養成為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使中青年教師相互合作組成合理的人才梯隊,可以極大的提高教師的自主創新能力。
四、注重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建設
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是全面評價教師工作業績的根本性制度,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一項基礎性措施,也是對教師工作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活動,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提高教學效能。這種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往往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方面對教師的工作業績做出較為可觀公正的評價,另一方面可以為決策主管部門了解教師工作動態、內在能力和素質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據,從而有目的、有準對性地解決在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建立一支素質良好、結構優化、科研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目標,也是學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迅速發展的根本保證。高校教師承擔著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科技產業發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繁重工作,所從事的勞動決定了高校教師職業的艱巨性、復雜性和競爭性的行業特色。加強高校教師的考核管理,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水平,建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根據高校教師工作的特點和教育規律,以發展的觀念來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校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才能適應新的社會變革和高校改革體系的要求,實現高等教育的跨越發展。
縱觀中國歷史,教師備受人們的尊重,而尊師重道歷來也是師德教育的中心,尊師就是尊重科學,尊重教育。作為教師他不僅傳播知識也傳播文化,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與修養,才能在迅速發展的社會市場中找到適合的定位。為配合社會體系變革的高速發展,高校體制改革也在積極探索中不斷調整適應,教師隊伍的建設直接關系到高教體制的完善和進步,提高教師科研能力、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運用合理規范的考核評價體系是促進高校體制進步,才能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學行.法言注卷1[M].中華書局,1992.8.
[2]胡錦濤.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07,(18):4-5.
[3]陳玉琨.教育評估的理論與技術[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初版社,1987.25-26.
[4]趙雪珍,楊潮.完善高校教師工作業績考核評價體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4,(6):73-74.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人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