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的全面開展,新觀念、新理論已成為教師教學的指針。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逐漸在課堂內外成為主流,教學過程強調突出學生主體和學生學習的過程。由此,新時期對我國幼兒傳統師德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幼兒教師 師德建設 素質
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教育和師德建設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的挑戰。家長對于優質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導致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師德建設工作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方面和薄弱環節,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是一項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
一、充分認識師德建設的重要性
教師的師德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關系到21世紀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多年的教育實踐表明,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要靠教育者的教學行為和道德行為相結合才能達到目的,因為教師的理想信念、敬業態度,為人處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識等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人師表”要求教師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包括日常言傳身教的一切行為。幼兒教師的言行必須高度自律,即使細微之處也應表現出“為人師表”的風范。
培養人才是個系統工程,是綜合性勞動的成果,不是哪個教師的個人功勞,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協同努力。培養出了人才,沒有勞動成果的獨享性,不可能像出本書那樣有個人的版權,能獲得直接的經濟實惠。因此,教師應該具備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當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尤其加強幼兒師德建設就顯得更加重要。
教師的道德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一個人的政治傾向決定了一個人的道德傾向。但是,一個普通人的道德與政治選擇可以具有個人化的特征,而教師不同,教師的道德與政治傾向往往影響到一個群體。教師道德的這種特殊性是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決定的,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在社會主義中國,人民教師應具備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科學,熱愛社會主義等基本道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和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并在實施教育中以教師的獨特影響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樹立為人類的偉大事業奮斗的信念,而不僅僅是一己之私的個人奮斗。沒有堅定的政治方向的道德是不可靠的,這一點對教師非常重要。
二、新時期幼兒教師師德現狀分析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部分幼兒教師受到物質利益的誘惑,師德缺失。幼兒教師的師德缺失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幼兒教師缺乏敬業奉獻精神,工作敷衍塞責
部分教師面對繁重的教育工作,不安心本職,平時不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愿意改進教法;工作上總是得過且過,只顧自己完成任務,甚至隨意停課、調課,課外時間上網聊天、賭博、做生意等;對學生缺乏包容,缺乏愛心和耐心。
2.部分幼兒教師“以教謀私”
一些教師受拜金主義的影響,不擇手段謀取不正當的個人利益,向學生亂收費或強迫學生購買資料及其他物品,經常接受學生家長宴請,甚至“啟發”在讀學生家長宴請或贈送禮品和“紅包”。
3.部分幼兒教師不能為人師表
在儀表上有的教師服飾不得體,過于注重打扮,追求時尚,誤導學生追求時髦;在語言上,部分教師語言不文明,批評學生粗話連篇,甚至辱罵學生;在行為上,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吸煙、使用移動電話,課外甚至出現賭博、斗毆、酗酒等不良行為,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損害學生身心健康。
三、新形勢下幼兒師德建設的途徑探析
1.重視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
要大力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樹立身邊的先進典型,廣泛開展創優爭先活動。對幼兒師德高尚的教師,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如設立“師德標兵獎”、“教書育人獎”等,對有突出貢獻的幼兒教師給予重獎,使廣大教師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形成人人爭當先進的良性循環機制。要采取得力措施,積極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努力創造更加有利于他們施展聰明才智的良好氛圍,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
2.開展多方位、多形式的教育
要運用《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關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關規定,對廣大幼兒教師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紀律教育,增強法規意識,進一步明確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提高教師依法治教的自覺性。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教師,用正確的輿論引導教師,用高尚的精神塑造教師,增強教師的師德意識和責任意識,使教師能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形象,高度飽滿的熱情投身到教學之中。在教育上,要淡化名利思想,強化獻身精神,淡化個人主義思想,強化公德觀念,要努力樹立市場經濟意識、教學質量意識、競爭意識和敬業意識。
3.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加強幼兒師德建設
首先,要針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認真抓好鄧小平教育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的學習和貫徹。讓幼兒教師從思想上把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與社會公德融為一體,把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與教書育人貫穿始終。其次,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師德規范和崗位職責。要經常對照師德規范和有關規定,開展正常化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第三,加大師德量化考核力度。結合本地區、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出師德量化考核細則,完善考評機制,把師德建設與擇優上崗、評聘職務,評選先進等掛起鉤來,對師德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對師德不佳又屢教不改者,讓其下崗或待崗,以保持教師隊伍的純潔性。“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和本質要求。教育工作是一種以人格來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勞動,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全面接觸,相互作用的勞動,是一種“做人”與“育人”密切聯系、內在統一的勞動。徐特立有句名言:“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總是先進分子。”特別是當代,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更應培養能夠建設、推動社會進步的創新人才。教師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當前世界發展的前沿科技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用自身完美的行為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因此,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使者,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堅定的教育信念、自重的人格品行和良好的綜合素質,走在“以德治國”的前列,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師德的培養和升華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高尚的師德,既需要教師接受師德規范的約束,更需要在教育教學中不斷錘煉和陶冶。做好教師工作,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極其重要的、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只要鍥而不舍地抓好這一工作,那么,再創教育新輝煌一定能夠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江文.提高師德應重視個體發展——東莞市小學教師師德素質調查研究啟示[J].現代教育論叢,2004,(1).
[2]閻光亮.論新形勢下加強師德建設的必要性[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2,(7).
[3]曹曉軍.試析新時期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性[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7,(1).[4]江澤民.2001年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1-1-11.
[5]尹光浩,關愛學.中小學師德建設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7).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長安鎮廈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