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閱讀教學,強化素質教育,落實新課標精神,必須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地位失重、學生主體地位失落的局面,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自能閱讀,增大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實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渠道。對推薦閱讀的文章,我們初步嘗試三種拓展閱讀類型:情境回歸類拓展閱讀、感悟智慧類拓展閱讀、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關鍵詞]低年級閱讀教學 閱讀興趣 學生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的觀念還沒有轉變,尤其是低年級教師,他們把自己對課文的分析理解強加給學生,忽略學生的年齡特征,拔高教學要求,致使教學效益低下,學生興趣索然,且影響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改革閱讀教學,強化素質教育,落實新課標精神,必須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地位失重、學生主體地位失落的局面,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自能閱讀,增大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眾所周知,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依賴于教師引導下學生的主體實踐。因此,教師的導是關鍵。導的前提是教師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即熟悉和理解課文本身,這可以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對課文作全面理解,大到全文的主題、結構,小到課文中每個人物或形象的細節(jié),包括每句話,每個詞的涵義、作用等等。為了深入理解,教師應盡量多地查閱各種資料,參考他人的觀點,同時也應有教師本人對文章獨特的把握。當然,這種全面認識既是豐富的,又是龐雜的,教給學生的當然不應是教師掌握的全部內容,因此教師準備的第二步工作就是去粗取精,抓住課文的主題及文章結構,把握訓練的重點和難點,為具體目標的確立作準備。其次,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理念決定了教師如何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通過何種手段使學生對教材有深刻的理解。教師心中應該時刻裝著學生,要認識到學生的學是主體的行為,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見解,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接下來要設計教學流程實施教學策略。這是實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渠道。
1.熟讀(表意理解階段)。該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標是在整體上讓學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課文內容,引導、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教師在導入新課后,即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地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熟,做到不漏、不添、不重、不顛倒讀,以求讀得通順、連貫、流利,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其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教師出示導讀提示: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還想知道什么?這些問題有的是重點,有的是難點,有的學生可以自行解決,有的則成為老師講授新知的切入點。在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后,教師一定要做到有布置有檢查,使讀書落到實處。
檢查的內容有三:一要檢查學生生字新詞的認讀情況;二要檢查學生課文朗讀的熟練程度;三要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安排活動一:“我能行”,讓學生當小老師,對學生個體或小組進行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小老師或是其他學生給予激勵性評價,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此活動中來。有時,學生的提問或回答會偏離文章的中心內容或教學目標,這時教師要發(fā)揮導的作用,就像航船離不開舵手一樣。教師以學生的身份把問題引到主要內容上來。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實現(xiàn)了教師無痕的引導,理順了學生的思維。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檢查學習,各個層次的學生,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使學生沉浸于主動探求新知的愉悅之中。
2.理解(內涵理解階段)。該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想象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知道課文的大意。本環(huán)節(jié)可以分成兩步,第一步是學生把自讀過程中的思考、圈畫結合起來理解課文。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朗讀,體會課文感情,并試著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第二步是引導匯報,準確把握學情,把握閱讀難點,為下一步閱讀奠定基礎。由于學生認識理解水平和知識駕馭能力的限制,在自學嘗試中,對文章中重點詞句的理解往往難以到位,教師須加以引導,抓學生提到的疑難問題及難以理解的句子,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了解,從而對文章有一個清晰完整的把握。另外,對于課文中的新知識點,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予以拓寬、引申、激活,在老師的幫助下,予以溝通、連綴、梳理,從而形成一個個知識點,沉淀于學生的頭腦中。經過日積月累,一個個的知識點最終變成知識體系。
3.感悟(整體理解階段)。本環(huán)節(jié)的任務就是在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蘊含的思想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在讀中加深理解,體會詞語的精確、句子的生動,深刻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本環(huán)節(jié)可以安排活動“你是我呀我是你”,在老師的引導下互相交流。
4.積累(創(chuàng)新理解階段)。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課堂上就應檢測學生隨堂所學,進行說話訓練,發(fā)展學生思維。本環(huán)節(jié)可以安排“我是未來的小作家”,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還應拿出至少十分鐘的時間推薦文章,拓展閱讀,進行語言積累,啟迪學生思維。課內積累的方法有很多,如依照課文的表達形式進行句子的說話練習;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斷抄寫、背誦、畫畫;抄寫優(yōu)美的詞語,用詞語寫幾句話;根據課文內容寫寫自己學文后的感受,這些都能訓練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和思維的深刻性,如《鮮花和星星》一課,就采用了創(chuàng)編兒歌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圖畫,讓學生依據文章的結構展開說話訓練。該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在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思維能力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使語言與思維同步發(fā)展。對推薦閱讀的文章,我們初步嘗試三種拓展閱讀類型:情境回歸類拓展閱讀、感悟智慧類拓展閱讀、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所謂“情境回歸類拓展閱讀”,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主題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回歸到與主題相關的自然、歷史與社會情境中去,了解并體驗某一名勝的地理環(huán)境與人文景觀、歷史故事及文化信息,從自己特定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如學習了二年級教材中的《黃山奇石》后開展的拓展閱讀《我喜愛的中國名勝》,《北京亮起來了》后開展的拓展閱讀《中國名勝任我游》,以及一年級教材中的《冰花》的拓展閱讀《冬娃》都屬于情境回歸的拓展閱讀。
所謂“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指的是學生通過搜集材料閱讀,欣賞古詩、散文、詩歌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如學習《鮮花和星星》后的《摘星星》、《搖籃》就屬于欣賞式拓展閱讀。一年級的拓展閱讀大都屬于這一類。
“教無定式,教無定法。”這只是我們摸索的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基本框架,在教學過程中,還需因人因文而異,選擇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法和學法,設計出自己滿意的課堂閱讀教學模式。
(作者單位:山東昌邑市奎聚街道南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