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體育教育評價著重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橫向評價,淡化、甚至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縱向評價。本文依據中專體育應為中專生的終身體育服務這一思想,在充分論證體育評價在實現中專體育教育目的中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中專體育教育應該作為中專生終身體育的開端;建立起注重學生身體素質基礎差異,并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的縱向評價與橫向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中專體育評價取向 終身體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特別是中專體育應著眼于學生的終身體育。但是長期以來,體育教育評價過多地強調了體育的功效性,注重最終考試成績的評價,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基礎差異。學生的最終體育成績完全取決于考試,這種只重視橫向評價忽視縱向評價的評價機制制約著中專體育教育的正常發展,不利于中專體育教育有效地貫徹終身體育思想。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等方法獲取客觀數據并進行分析,力求探索出一條體育改革的新途徑。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在小范圍內對山東省商貿學校、濟南三職專、濟南師范的1000名學生進行調查。
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依據目前體育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中專生對體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制成調查表,力求調查覆蓋周全,內容翔實,共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987份,有效問卷975份。
(2)訪談法。同我校有經驗的教師進行面談,聽取他們對中專體育評價機制的意見與建議。
(3)文獻資料法。廣泛查閱相關資料,以此學習他人寶貴經驗,把握體育評價改革新動向。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中專生對當前體育評價機制滿意率低。

從以上數據得知,中專生對當前體育評價機制是不滿意的,現有的體育評價機制基本是以學生的最終體育考試成績作為該生一學年的體育成績,這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絕大部分學生進行體育學習與鍛煉的積極性。并從調查中得知,對現有評價機制“滿意”的中專生中89.8%是身體素質非常好的學生,而“不滿意”的中專生中85.7%是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事實如此,身體素質好的學生每年體育成績都在良好以上,而身體素質差的學生,不管自己怎樣努力,體育成績總是不理想。這樣的評價機制所造成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1.體育教育評價在實現中專體育教育目的中的重要性
體育教育評價作為中專體育教育系統中終結性的一環,其評價取向完全制約著中專體育的發展方向。好比高考是中學教育的指揮棒一樣,中專體育教育評價取向就是中專體育教育的指揮棒。學生出于對學校各種評優及評獎學金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考慮,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拿到優良的體育成績。如果體育評價取向注重橫向評價,學生則只會從考試出發,針對考試被動地進行體育鍛煉,造成考什么學什么,考完不知學什么的局面。而我們傳統的體育考試,不外乎身體素質測試、專項技能掌握測試等。這樣的評價取向只能使學生被動地應付考試,而不能充分地調動他們的體育學習興趣,起不到激勵作用,就談不上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服務。如果體育教育評價能夠從學生的基礎差異出發,注重學習過程,把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學生就不會只重考試,一切圍著考試轉。從而可以基于自己的基礎,不用擔心考試結果,從興趣出發,培養自己多方面的體育能力,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可以做到“錦上添花”,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努力地學習、鍛煉,在身體素質提高的同時,也可以拿到較好的體育成績。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貫徹中專生終身體育思想。所以說,體育教育評價取向在中專體育教育能否為學生終身體育服務這一問題上起著關鍵的作用。
2.傳統體育教育評價機制對貫徹中專生體育終身化的影響
傳統的體育教育評價重體能,重結果,重外在,忽視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差異,僅以最終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結果。評價中無視學生學習態度,進步幅度,這樣的評價機制緣于沒有把中專體育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貫徹到評價中去,忽略了對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這完全有悖于終身體育思想。
一方面,傳統的體育評價方法對于身體素質基礎條件好的學生,因為體育課成績評定取決于最終身體素質的測試及運動技能掌握水平,所以他們不用怎么努力去學完全能夠拿到較好的體育成績,體育課考評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這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繼續向更高水平發展的積極性,滿足于自己一時的身體條件,忽視了對自己更重要的終身體育所必需的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以及實用體育技能的學習,待走出中專校門,徒有一個好的身體條件,別無它有,好的身體條件又能維持多久呢?所以說,不利于學生本人向著終身體育方向發展努力 。
另一方面,傳統的體育評價方法對于身體素質基礎條件差的學生,客觀地講,他們無論怎樣努力地去學習、去鍛煉,都不能在一學年甚至三學年中專生活中鍛煉到一個很高的水平,最終考試還是拿不到理想的體育成績,不僅是對這部分學生自信心的打擊,更嚴重的是學生有可能由此而放棄體育的學習與鍛煉,放棄參與競爭的機會,放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素質教育也便成了空談。
三、對策
體育教育評價取消單一的只重視結果的橫向評價,著眼于學生身體條件的基礎差異、把學生學習態度、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建立縱向評價與橫向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積極性,強調對學生進行個體評價和過程評價,不用統一的標準要求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進步情況以及學習過程表現予以評分,以激勵為主,為他們的終身體育鍛煉服務。
1.學生身體素質及基本運動技能基礎條件信息獲取
獲取學生基本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能信息是進行評價的先決條件,為了避免學生投機取巧保證信息真實可靠,新學年開始就要進行基本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測試,具體測試項目與方法每個學校應本著“客觀真實,公平合理”的原則,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掌握學生真實的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能信息,詳細備案,以備后用。
2.學生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評定
(1)統計出勤率。(2)課堂表現。是否積極認真學習及與教師、同學的配合意識如何。(3)體育創新精神。能否積極鉆研所學體育項目,并提出獨到見解。
校外教學點應在本地設置還是外地設置,這也是高校應考慮的因素。設置校外教學點應以本地設置為主,嚴格控制在外地設置教學點,如要有以下兩點因素需要考慮。
1.專業的雷同性
在我國,共有2000余所大專院校,有282個地級市,基本上每個地級市最少都會有一所大學和一所職業技術學院,實際情況是一般都會超過這個平均數。而我國大專院校的專業設置基本雷同。作為設置校外教學點最主要的目標就是為地方培養需要的人才。如果本地的大學已經可以培養了,自然外地的高校再來設教學點的必要性就不是很大了,除非是本地大學缺乏的專業或者是培養的是本地緊缺的人才。高校設置校外教學點應以本地為主,在外地設教學點不宜超過3個,以完成為地方社會經濟服務、為地方培養人才的任務。
表2列舉了2007年成人高考在深圳招生的各高校的專升本招生專業的情況。
從表2中可以看出,各高校在深圳的招生專業具有相當的雷同性,大部分的高校都開設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法學、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專業的雷同性非常的高,而這些專業作為本地高校的深圳大學基本上都可以開辦。如果我們可以再深入一些分析,拿不同大學的同一個專業的教學計劃來對比,則可以發現基本上教學計劃都是一樣的。因此,是否在一個地方需要多家高校舉辦一些雷同的專業還是應該由本地大學為主在本地舉辦,這是我們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2.師資的雷同性
在外地設置校外教學點,現在常見的做法是基本上師資都是在教學點本地找,這與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是相違背的。教育主管部門要求有相當比例的師資必須從主辦高校派出,以保證教學質量。
在外地找教師,必然會遇到學歷、職稱、專業、經驗、水平達不到主辦高校要求的問題。如果教師由主辦高校派出,則又會存在課酬、差旅費等問題,增大了辦學成本。
在深圳包括國內的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專職代課教師。他們到各高校的教學點上課,以代課的課時費為其主要的收入。專職代課教師在深圳占到成人教育師資的比例超過40%,有的高校甚至超過60%。這使得校外教學點的設置失去了最初的意義,學生在不同高校的教學點的相同的課程是由同一些專職代課教師在上課,教學的質量、專業的特色、高校的文化在課堂上無法體現出差異化。
從表2中得出,開設的專業雷同性高,如果師資也出現雷同,則由幾個高校在同一地區舉辦相同的專業就很沒有必要了。
因此,高校設置校外教學點應以本地為主,嚴格控制在外地設置教學點,同時教學點的規模在設置前也需進行仔細測算,以維護成人教育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公交主導下市民如何出行.深圳商報, 2006-08-03.
[2]2007年全國成人高考各地招生計劃人數及報名人數匯總.成人高考教育網, 2007-10-17.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