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在對柔道運動員進行的大強度訓練課后,次日晨常規機能監測時,對12名血清CK異常升高的運動員采取了適當減少運動量,同時補充保護細胞膜和抗氧化類營養補劑的措施,并對大強度訓練后第三日、第七日晨各項生化指標進行跟蹤測試,結果表明:對血清CK異常升高的運動員采取適當減少運動量,同時補充保護細胞膜和抗氧化類營養補劑的措施,可使運動員在不間斷訓練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得以基本恢復。
[關鍵詞]柔道運動員 大強度訓練 骨骼肌損傷 營養補劑
柔道屬重競技對抗性項目,運動訓練具有多次重復最大用力和爆發用力且強度大、時間較長的特點,在專項技、戰術訓練中主要以磷酸原和糖的無氧酵解供能為主。大強度訓練后,運動員血清生化指標常發生明顯變化,尤其血清CK變化較為明顯。因此,在大強度訓練課后的機能監測中,我們將這一指標作為主要監控指標之一,來判斷運動員的機能狀態和恢復情況。在我們對柔道運動員進行的一次大強度訓練課后次日晨常規機能監測時發現:參加測試的運動員中,有9名運動員血清CK異常升高,即CK水平均在800 IU/L以上,最高達2120 IU/L,為此,我們對這9名運動員采取適當減少運動量,并立即補充保護細胞膜和抗氧化劑類營養補劑,并對大強度訓練課后第三日晨和第七日晨進行跟蹤監測,以觀察運動員在血清CK異常增高的情況下,使用保護細胞膜和抗氧化劑類營養補劑后的恢復情況。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9名大強度訓練課后,次日晨血清CK異常增高的柔道運動員,研究對象年齡為20.32±
2.01 y;體重73.87±12.37 kg ;訓練年限2.4±0.8 y。
2.研究方法:對9名柔道運動員大運動量訓練課后,次日晨、第三日晨、第七日晨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乳酸脫氫酶(LDH)、血尿素(BUN)、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GO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GPT)、和γ-谷氨酰轉移酶(R-GT)等指標進行分析測試,取血時間為:早7:00,各項生化指標用美產AGII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北京中生公司試劑測定;測試結果采用SPS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運動員各項指標的變化用配對t檢驗進行顯著性檢驗,P<0.05為顯著水平。
二、結果與討論
在我們對柔道運動員進行的一次大強度訓練課后次日晨常規機能監測時發現:參加測試的運動員中,有9名運動員血清CK活性異常升高,為能準確判斷運動員機能狀態和組織損傷程度,我們對這9名運動員還進行了LDH、BUN、GPT、GOT、γ-GT等指標的測定,并對這些指標進行大強度訓練課后第三日、第七日的跟蹤測定。結果見表1。
表1.柔道運動員大強度訓練課后血清生化指標的變化(n=9)

**P< 0.01;*P < 0.05
本研究結果表明:大強度訓練后,次日晨9名柔道運動員血清CK活性異常升高,血清GOT也明顯升高,BUN濃度也處于較高水平。由此可見,此次訓練課強度過大,而且運動量也較大,導致部分運動員骨骼肌、心肌出現不同程度損傷。如果采用自然恢復和調整休息的方法,通常1~2周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這樣不僅影響訓練效果,而且在恢復后的訓練中還會出現易疲勞現象。為此,我們對這9名運動員采取繼續參加訓練,但適當調整運動量,即減少對抗訓練組數和對抗訓練后專項力量練習次數的措施,同時立即補充1、6二磷酸果糖口服液4g/天,并加服Vc0.9g/天;VB130 mg/天;VE300mg/天;以及活性糖、谷酰胺肽等營養補劑。在采取上述措施后,第三日晨,運動員血清CK、LDH都明顯下降(P<0.01,P<0.05),但血清CK水平仍較高,其他指標則無明顯變化,說明大強度訓練導致的組織損傷仍未恢復。但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對大強度訓練后第七日晨進行的各項指標測試后發現:在繼續采取上述措施的情況下,血清CK已下降到301±101.63 U/L(P<0.01);GOT也降為32.0±14.1 U/L(P<0.01);其他指標無變化,測試結果表明:運動員的組織損傷已基本恢復。說明通過及時補充保護細胞膜、抗氧化類營養補劑及適當調整訓練量的措施,可使運動員在繼續參加訓練的情況下,使損傷的組織在較短時間內得以基本恢復。
血清CK活性升高的幅度與運動量的關系極為密切。運動強度是導致運動后血清CK水平升高的關鍵因素。由此可見,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都是影響血清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但在哪一個影響因素更為重要方面存有爭議。目前,CK活性變化已作為了解運動性骨骼肌損傷的一個敏感指標。定期檢測血清中CK活性,根據CK活性變化作為調節運動過程中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一個微觀依據,使教練了解運動員對訓練量適應水平及運動員的機能狀態,以保證科學安排訓練。
柔道屬重競技對抗性項目,運動訓練具有多次重復最大用力和爆發用力且強度大、時間較長的特點,在專項技、戰術訓練中主要以磷酸原和糖的無氧酵解供能為主。大強度訓練后,運動員血清生化指標常發生明顯變化,尤其血清CK變化較為明顯。因此,在大強度訓練課后及時補充保護細胞膜、抗氧化類營養補劑可減少或避免運動疲勞的發生,1、6二磷酸果糖是糖的中間產物,人體細胞的活性成分,具有明顯穩定細胞膜、抗脂質過氧化作用,研究證明:它對劇烈運動引起的血清CK活性增高有明顯降低作用,對肌細胞損傷起到明顯保護作用。同時還可以加速能量代謝,激活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從而加速肌細胞合成ATP,因此可延緩運動疲勞的發生,加速機體恢復。
本研究結果表明:大強度訓練后,對血清CK異常升高的運動員通過及時補充保護細胞膜、抗氧化類營養補劑及適當調整訓練量,可使其在繼續參加訓練的情況下,使損傷的組織在較短時間內得以基本恢復。這對保證運動員的系統訓練,提高訓練質量、以及避免過度疲勞和運動損傷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通過了解我們發現:血清CK異常增高的9名運動員,均為訓練年限2年左右的新隊員,說明運動后,血清酶活性增加程度存在明顯個體差異,同訓練水平關系密切。
三、結論
長時間大強度訓練往往導致運動員骨骼肌、心肌等組織出現不同程度損傷,以及能源物質耗竭、代謝紊亂、代謝產物堆積或失調等現象,導致運動性疲勞的發生。通過機能監測和及時補充保護細胞膜、抗氧化類營養補劑并適當調整訓練量等措施,可使運動員在繼續參加訓練的情況下,使損傷的組織在較短時間內得以基本恢復。這對保證運動員的系統訓練,提高訓練質量、以及避免過度疲勞和運動損傷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馮連世,李開剛.運動員機能評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標測試方法及應用.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74-83.
[2]趙敬國.肌肉疲勞的生物學機制及應對措施[J].山東體育科技,2001,(1):26-29.
[3]魏源.運動性疲勞研究進展的綜述[J].體育學刊,2001,(1):11-15.
[4]陳揚,簡坤林,劉小光.運動對血液中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琥珀酸脫氫酶的影響.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0,19(1):25-30.
(作者單位:浙江寧波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