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展大學生基本體操教學是貫徹國家教委關于大學生教育方針的需要,大學生基本體操作為高校體育教學活動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大學生健身、健心、健美最佳運動方式。針對基本體操的教學特點,運用正確的動作示范是大學生基本體操教學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基本體操 健身 健心 健美 動作示范
一、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高校大學生在生長發育上正處于高峰期,身高、體重增長最快,骨骼成分隨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化,無機鹽增多,水分減少,堅固性增強;肌肉橫向發展較快,肌纖維明顯增粗,肌力顯著增加;心臟發育逐步健全,心率趨于穩定;神經系統基本完善。在生理方面變化的基礎上,心理方面也相應發生變化。獨立性和自我意識不斷加強,語言和動作發展快,競爭性和自覺性逐漸增強,喜歡鉆研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具有集體主義榮譽感,喜歡與同伴交際。
二、大學生體育活動的特點
隨著大學生年齡段運動器官支配能力的增強,使得學習更復雜的動作成為可能。在此階段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學習復雜動作和技能,把培養興趣、愛好和習慣作為重要任務來抓,選用高密度、中等強度、時間長、節奏快的練習,動靜交替,勞逸結合,全面的發展身體素質,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大學生基本體操的性質及特點
大學生基本體操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各種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的正確動作與技術,以隊列隊形練習、徒手體操、輕器械體操為一體,以全面、協調發展身體素質為原則,形成正確身體姿勢、健美的體形體態、增強體質、促進發育,為今后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使他們終身受益。
其特點概括為:大學生的基本體操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有著密切聯系,根據練習任務的不同,進行身體局部或整體鍛煉,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及實用性;在進行徒手練習時,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易于普及;練習者可根據各自的需要選擇一些動作,用以鍛煉身體的某些部位,使身體全面發展。
四、大學生基本體操的內容及其意義
1.隊列隊形。隊列隊形包括隊列練習和隊形練習。隊列練習是指全體學生按照一定的隊形做協同一致的動作,并嚴格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進行的操練;隊形練習是指在隊列練習的基礎上所做的各種隊形和圖形的變化。
隊列隊形練習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部隊及大型體操表演的重要內容。通過隊列隊形練習,能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能培養學生嚴格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優良作風。
2.徒手體操。是由身體各個部位各種不同動作組成的單個動作或成套動作。它包括各類廣播體操、課間操及各種健身健美操。
通過徒手體操可以培養人體的正確姿勢,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增強肌肉力量,發展動作的協調能力,促進人體全面發展。
3.輕器械基本體操。為提高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能力,發展身體的靈敏性和肌肉的控制力。在徒手體操的基礎上,手持輕器械進行的體操練習。輕器械基本體操包括跳繩、實心球、體操棒、木啞鈴、小旗等。
通過輕器械體操練習可以增強肌肉力量和下肢彈跳力,提高控制輕器械的能力及關節靈活性、柔韌性等方面起良好的作用。
4.專門器械體操。專門器械體操是指利用肋木、體操凳、爬繩(竿)等進行的身體操練。其特點是身體依附于器械上,通過變化移動的高度、遠度、做法及附加條件,如負重、輔助器械等,改變對身體的影響。這類體操對于增強肌肉力量和速度,提高攀登能力,培養勇敢、堅毅的精神等,都有良好的作用。專門器械體操常用于身體訓練和體育課的準備運動,又是培養攀爬能力的手段。
5.藝術基本體操。選用競技體操和藝術體操中最基本、較典型、簡單、優美、協調性強的動作及常用的基本舞蹈步法,以培養大學生的協調性和節奏感,啟發大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欲。
五、大學生基本體操對大學生的特殊作用
1.大學生基本體操對增強大學生體質有重要的作用
(1)促進同化作用的加強。大學生基本體操動作豐富,變化多樣,運動負荷完全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性別、身體條件和訓練水平、鍛煉的目的、任務和做操者的特點來全面或有針對性地安排內容,并隨時可自我調節運動量,這樣就能合理地引起能量物質的暫時消耗,即刻引起導化過程占優勢;但鍛煉后,經過休息,能量物質的恢復會超過原有的水平,即異化誘導同化過程的加強,使同化過程占優勢,這樣導致機體細胞得到更多的物質補充,合成更多的新物質,使身體得到發展,體質得到加強。(2)遵循生物學的“用進廢退”規律,大學生基本體操的運動負荷,不僅對全身或某些關節如韌帶、肌肉群等進行卓有成效的鍛煉,而且很少是單關節的局部活動,大多為多關節的同步運動,練習雖然以骨骼肌的運動為主,但人是個整體,各系統、器官需要互相密切配合與協調,這樣新陳代謝加強,肌肉內的毛細血管要大量開放來提供物質來排除廢物,從而使肌纖維增粗,促進了肌肉增大,提高了肌力,骨骼要承受重力負荷,促進了骨密度增密,骨骼更加堅硬,肺在為肌肉輸送更多的氧氣與排除二氧化碳,肺部的毛細血管與肪要大量開放,從而提高了肺功能;作為血液循環的發動機——心臟,在身體鍛煉的過程中要為肌肉輸送大量的血液,它的運動超了安靜狀態,從而使心臟的功能得到提高,促進體質增強。
2.大學生基本體操對大學生的身體形態有積極的作用
大學生基本體操特別強調站、立、走、跑、跳等動作要姿勢正確且有美感,這樣有利于大學生骨骼及其周圍的肌肉、韌帶發育平衡;而且大學生基本體操要求運動時四肢舒展伸平,有利于身高增長;同時適當的運動量可控制大學生的脂肪增多,減少肥胖怔的出現。因此說,經常進行基本體操練習,可促進大學生四肢和軀干勻稱健美體型的形成。
3.大學生基本體操對大學生的智力發展起重要作用
智力來自大腦,大腦發育靠營養,促進大腦吸收營養的方法之一是運動。大學期間,大學生大腦內部結構與功能發育最快、最迅速,大腦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源于糖,而大腦本身的儲備很少,這就必須依靠血液輸送血糖,血糖主要由食物供應。大學生基本體操作為一種體育運動,能增強大學生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淀粉變為葡萄糖,吸收到血液中成為血糖以供應大腦的需要。由于大腦對身體的感覺和運動是異側支配的,所以,通常是左半球較發達。大學生在進行體操鍛煉時,能使平常較少活動的左手得到鍛煉,這就有利于發掘大腦右半球的潛力,使大學生的智力全面發展。
4.大學生基本體操對心理鍛煉有十分明顯的效果
大學生基本體操的練習配以音樂,含有大量的身體動作,并且要求集體配合協作。因此,進行大學生基本體操的練習有助于大學生對時間、空間、運動的知覺和注意力、想象力,模仿能力等心理過程的發展,也有助于大學生的集體觀念及對音樂、舞蹈和其他體育活動的興趣。
六、建議
1.正確運用示范
運用動作示范使練習者建立完整、正確的動作表象的主要教學方法。
(1)示范的要求。正確的動作示范必須做到:姿勢正確,方向準確,路線清楚,節奏合理,身體各環節的動作應協調配合。
(2)示范的位置。應根據練習的隊形和人數來決定。行進做操時,一般站在縱隊前1/3的左側或站在圓形的圓心;定位做操時,一般站在與前列成等邊三角形的頂點,圓形或半圓形站在圓心處。如果人數多、隊形大,應站在較高位置示范。
(3)示范的形式。示范的形式有鏡面、側面、背面三種。
①鏡面示范即面對練習者做反方向動作。一般用于顯示左右方向、路線簡單的動作。這種示范既便于學生模仿練習,又便于教師觀察學生完成動作的情況,如體側運動、伸展運動等。
②側面示范即身體側對練習者做動作。一般用于顯示前后方向、路線較簡單的動作。如腹背運動、前踢腿運動等。
③前面示范即背對練習者做同方向動作。一般用于方向、路線與身體各環節配合較復雜的動作,便于學生觀察和模仿練習。如斜方向的四肢運動、全身運動等。
(4)示范的方法。示范應有明確的目的,要突出動作的關鍵或難點。示范的速度與方式應根據動作的難易與學生水平而定,對比較簡單或學生接受的動作,可按常規速度做完整示范;對初學者或較復雜的動作,可慢速示范,或先分解示范、再完整示范,或領做示范;雙人動作最好采用兩人示范。
2.在進行基本體操教學時,動作的設計、運動量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教材《體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體育學院通用教材《運動生理學》.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6.
[3]體育學院通用教材《運動心理學》.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6.
[4]高等學校教材《健美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作者單位:山西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