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凡是教育就必有它自身的教育目的,即都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而通常所說的舞蹈教育目的也正是寓于這種教育目的之中的。舞蹈教育作為藝術教育中的一個分支,充分顯示了其獨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成為當今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舞蹈教育 素質教育 審美教育
舞蹈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藝術。它起源于勞動,又與文學、音樂、美術相伴而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它以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人們的社會生活;以動作的姿態、音樂的節奏和人的臉部表情為基本要素,鮮明地反映出人們不同的思想、信仰和審美要求,同時又培養了人們優美的舉止和正確的體態。舞蹈自產生以來不但具有供人欣賞和娛樂的作用,同樣也起到了宣傳教育的社會作用,而如今它也已成為了當今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們國家目前基礎教育并沒有足夠重視舞蹈教育這一重要的作用。
一、我國舞蹈教育的現狀
長期以來,除了專業的舞蹈院校和藝術院校,我國基礎教育一直沒有接納舞蹈這個藝術家庭中的核心成員,使它遠離了學校素質教育的體系,絕大多數學校從小學到中學均未開設舞蹈課(必修課或選修課)。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追求升學率的沉重壓力下學習的,他們學得很苦,也學得很死,厭學情緒嚴重。由于學業負擔過重,造成學生身體發育不良,身體素質欠佳。他們頭腦十分疲勞,心理矛盾無法排解。針對這些狀況,舞蹈可以提供給他們一個“休息”的空間,舒緩一下緊繃的神經,輕松一下疲憊不堪的身體,使他們重新發現生命的希望與樂趣。舞蹈是“勞”與“逸”相結合的最佳途徑。
許多國家的教育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在日本、美國、韓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從小學到初中,舞蹈是必修課,在這種教育制度下,人們把舞蹈作為一門學問來對待,政府認為舞蹈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文明,理所當然地同其它學科一樣受到重視,其目的是為了使受教育者在舞蹈教育中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提高本國整體國民素質。
我國基礎教育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已由當前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和職能部門也正著手對教育內容,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調整。目前,一些有條件的師范院校設立了培養專門人才的機構,部分中小學也相繼開設了形體課、舞蹈課,這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一項重大改革,必將對民族素質的提高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二、舞蹈教育對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
1.舞蹈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民族觀
舞蹈起源于勞動,與文學、音樂、美術相伴而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可供人們欣賞愉悅,進而陶冶人們情操。俄羅斯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優秀的藝術作品能夠引導人們追求對生活的崇高理解和崇高的情操。讀他們的作品,會使我們自己變得更好、更善良、更高尚”。當優秀的、積極的作品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一種內在深處的善良、高尚品質便會滋生蔓延,從而轉化為主導動機而推動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具有獨特風格的舞蹈,其中民間舞蹈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經歷代人民群眾不斷加工創造,在民間廣泛流傳,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傳統舞蹈形式。它產生于人民的勞動和斗爭生活中,因各民族地區人民的生活、歷史、風俗習慣和自然條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風格特色。通過對這些民族音樂、舞蹈的了解與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民間藝術、文化寶貴遺產,并且在老師指導與講評中了解中國的燦爛文化,精湛的藝術,激發學生身為中國人的驕傲、自豪感,促進其愛國、愛家、愛民的思想情操的形成。
2.舞蹈教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
舞蹈不僅是一種運動,而且是一種經過組織、美化、節律化的人體運動,是一種比較一般意義上的運動更為高級的藝術化運動。參與者在旋律優美和節奏鮮明的音樂伴奏下跳起舞蹈時,不但能達到健身的目的,而且還能在自娛自樂的同時,又在某種程度上進入藝術表現的境界,在身心兩方面都能得到調適和發展。
學校教育階段是奠基舞蹈教育的最佳時機。這是因為,舞蹈是身體的律動,它既符合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又能對他們野馬般無規律的運動進行合理規范,使他們在律動的興奮中學習平衡,美和配合,讓他們的身心在舞蹈中得到鍛煉、熏陶和滋養;舞蹈是表現,他們在舞蹈中逐漸認識自我和自己的潛能;舞蹈是合作,他們從中懂得與人配合與尊重他人的重要,舞蹈還是身體對空間的占領,他們從這里更多地認識周圍的世界。
另外,舞蹈對左右腦的平衡發展和身心鍛煉與體育相比從某種意義上講更有效,這是因為舞蹈動作多變、均衡、全面和精細,動作受大腦支配,對身體的訓練同時是對大腦的訓練,所以,舞蹈能把大腦鍛煉得更靈活、健全和周密。同時,舞蹈不會給學生造成任何生理和心理壓力,因此,加強對學生的舞蹈教育是實施人生奠基教育的最好選擇。
3.舞蹈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堅忍不拔的品質
舞蹈是人們自娛自樂、抒發情懷的一種形式。舞蹈是一種生命形式的躍動,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命形式的躍動,就有歡悅的舞蹈。
舞蹈的訓練同時也是學生堅韌意志的訓練過程。舞蹈是人體造型上的“動的藝術”,而要使人體成為這一藝術的“工具”,離不開基本功訓練,而要使基本功柔韌性達到要求,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在演出的背后,有著學生們壓腿開跨等練習的疼痛而不為所折服、持之以恒的精神。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練功中,常常旁觀者都會為之噓唏,而隊員們卻能咬緊嘴唇一聲不吭,只有淚水、汗水在臉上身上流淌。在練習中,一個個動作的反反復復,直至達到要求,鞏固又何嘗是輕易做到的,而正是這不易磨練了學生的意志、耐力,為他們具有堅強的心理素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舞蹈教育可以通過培養學生鑒賞美、欣賞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蘇聯著名美學家斯托洛維奇曾指出:“人的審美教育可通過多種途徑實現,但是不能不承認,藝術是對個人目的明確地施加審美影響的基本手段,因為正是在藝術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對世界的審美關系,因此,藝術教育—對藝術需要的教育、對藝術感召和理解的發展、藝術創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組成整個審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
舞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娛樂,使人的境界變得更美,鼓舞人們為著更美好的生活而進行斗爭的勇氣和信心。對優秀舞蹈作品的欣賞能培養觀眾的審美能力,提高其藝術修養。在對學生進行舞蹈訓練時也是一樣。在教師的示范中讓學生感受到形體美,學習美的動作、事物;在教師糾正學生錯的動作的模仿時,學生不僅領會到動作要領,而且學會了鑒賞美的能力,更能促進他們表現美的能力。
總之,我國舞蹈教育在陶冶和美化人的情感思想、道德情操,培養人的團結友愛、加強禮儀,以及增進身心健康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對我國推進全民素質教育會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審美價值的本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200.
(作者單位: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