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設計藝術教育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使設計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并重,無疑具有十分重要意義。但是,部分設計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使設計專業學生在人文素養方面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和改進人文教育現狀勢在必行。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育 人文素質 現狀 改善途徑
一、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培養目標
人文,是指與人類社會相關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通常,人們把文學、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藝術學等統稱為人文科學。人文素質就是建立在人文科學知識基礎上,通過對人類優秀文化的吸納,接受人類優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來的精神風貌和氣質修養。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人自身的情感、意志等問題。
設計作為一種獨特的造物活動,不僅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文明的傳承。因此,一個合格的設計專業學生應該具備豐富的人文知識和深厚的人文修養,具體來說,應該達到以下標準:具有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等人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對近現代國內外重大歷史事件有基本的了解和客觀的評價;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流溝通能力,對各種問題有自己獨立的見解;熟悉中外著名的音樂、美術作品,具有較高的審美水平和藝術鑒賞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生活志趣和文明的行為舉止。
二、設計教育中注重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1.設計專業學習的需要
設計是一個“起之于人,歸之于人”的思維過程,“設計的目的是人,不是產品”。一切設計活動,只有在滿足人們需要的前提下,它才能成為有效設計。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體工程學”、“設計心理學”等新興學科的興起,尊重人、關懷人、服務人的設計思想已經成為業界共同遵循的設計準則。作為一個設計專業的學生,如果頭腦中沒有“為人”的觀念,缺少“為人民設計,造福人民”的思想,要想學好設計,恐怕是不可能的。
2.設計師職業素養的需要
設計不同于科學研究,也不同于純藝術創作,它是以創新為目標的綜合性、復雜的腦力勞動過程。作為設計創造主體的設計師,除了應該具備藝術與設計方面的知識技能外,還應具備自然和社會學科的知識與技能,特別是人文學科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當前,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在人們對產品造型、質量標準不斷提出更多更新更高要求的情況下,如果設計師缺少人文素養,設計的產品缺乏文化內涵,這樣的產品即使再怎么精美,也必將行之不遠,被市場淘汰。
3.高校全人教育的需要
高等教育以育人為本。這個“人”首先應該是一個和諧發展、人格健全的人,其次才是所在領域的技術、技能專家。人的和諧發展與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專業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機融合。試想,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對中國的歷史與現狀一無所知,國家觀念集體意識淡薄,即便專業學得很好,軟件使用很熟練,能稱得上優秀學生、跨世紀人才嗎?有這樣的學生,何談為中國工業的振興而設計?因此,高校必須加強人文教育,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為我國正在進行的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
三、設計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少設計院校只滿足于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人文素質的提高,造成設計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方向諸多缺憾。表現為:
1.缺少人文知識,文化素養較差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某設計學院在校內組織了一次漢語水平摸底測試,主要考查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學基本常識。內容簡單,測試結果卻出人意外,參加測試的300多名學生,實際通過率僅為36%,有的大三學生,甚至連一片文通字順的設計說明也寫不好,不少學生在文學藝術修養、語言文字表達、文字書寫質量等方面都沒有達到大學生應有的水平。
2.非專業知識淺薄,導致自身工具化
當前,不少設計院校學生只顧埋頭專業學習,沉湎于計算機技術,學軟件、搞網絡、掙外快,而對身邊的人和事不聞不問,儼然成了計算機的奴隸,這種現象與我們傳統文化中孔子所倡導的“君子不器”觀點正好背道而馳,孔子的這句話恰恰切中了當前設計專業學生的要害:人,首先要學會做人。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之所以為人,那么,科技再發達,設計再完美,對人類又有什么意義了呢?
3.缺乏人文精神,導致人格上的“殘疾”
人格,即人的信仰和情操,志向和興趣,氣質和修養以及價值觀的總和。它是人的內在素養和外在素質的有機統一。人格的培養,應以人文素質的提高為基礎和前提,忽視人文素質、人文精神,將會造成人格境界的低下。近年來,受社會低俗文化和不良習氣的影響,少數大學生信仰缺失、精神空虛、心理急躁、學習不安分,行為舉止粗俗、道德行為失范?!按髮W生虐貓、自習室投毒”等犯罪事件屢屢發生,正是缺乏人文教育,人格缺失的表現。
4.視域狹窄,缺乏創新精神
設計意味著創造,創造是設計的靈魂,因此,設計專業歷來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但是,設計意識、設計理念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大批優秀設計師以其自身實踐經歷告訴我們,要想設計出創意、設計出成果,就必須扎根于豐厚的文化土壤中。部分設計專業學生不學語文、不看歷史、不懂美學,真正要做設計時,思維麻木、視域狹窄,為設計而設計,或零碎模仿他人的設計,一旦離開計算機,離開圖庫,就無所適從的現象就不難理解了。
四、在設計教育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方式和途徑
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設計教育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關鍵是要將設計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在學校建立一個有良好學風、校風和濃郁人文氣息的育人環境。具體來說包括:
1.將專業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
在當前的設計教育中,專業課學時占據了學生大部分學習時間。如果專業課教師在專業知識講授過程中,能克服純粹的知識講授,把人文知識與專業知識有機融合起來,這種人文滲透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環藝、建筑專業的學生如果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維觀念,就不會領悟到天壇建筑藝術的奧妙,需要老師對“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思想觀念及根源進行講解,這時的人文素質教育就成為專業理論教育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充分發揮教師表率作用,塑造學生的人文意識
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有高深淵博的專業學科造詣,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無私奉獻的精神。因為教師自身的人格修養對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著深刻影響,其人格魅力比任何說教都更直接更有力。如果我們每位教師自身能做到為人師表,謹言慎行,以身垂范,將豐富的人文精神展現給學生,學生必將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建立科學的人文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郁人文氛圍學生的人文素養,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環境浸染,要靠習慣養成。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實施人文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途徑,在培養學生人文理念方面有著其它形式無法替代的獨特優勢。因此,在了解學生人文素養的基礎上,大力開展以培養人文素質為中心的校園主題活動,有組織的舉辦各種人文講座,文藝沙龍,利用重大節日、典型事件來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讓學生的情感在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得到升華。
4.課程學習的評價機制
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必須建立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知識基礎上。當前高校教學管理上一般都實行學分制。在設計專業教育中,學??山Y合設計專業教育的特點,開設一些必選和任選的人文課程,計入學生學分。同時,對學生人文課程的學習評價,還應把學生平時的表現納入相關人文課程的考核體系,考評結果直接影響學生的評優、入黨甚至能否順利畢業,以促進人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曾加榮. 加強對理工科大學生的藝術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2006,(16).
[2]廖耘. 高等學校人文教育問題及其對策淺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7,(2).
[3]洪燕瓊. 技工學校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J].職業教育研究,2006,(5).
[4]王開桃. 高職院校如何加強人文素質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
(作者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