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曲終人散了。心茲念茲的百年奧運,已經化做全體中國人民的集體記憶。生活又恢復了常態?,F在,我們來談奧運效應,并非為了附庸風雅,或純粹湊熱鬧,主要是為了辨析中國的目標價值,以此紀念北京奧運。
經濟金融化時代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冷戰后全球經濟運行的現實,使人們對一個國家經濟健康程度的新看法逐漸形成共識:出口增長不振,或企業倒閉加劇,甚或經濟增長下降,以及觸目驚心的人為或自然災害,都不足以給經濟本身造成致命的破壞性影響,但是如果金融出現問題,不論是重大動蕩抑或爆發危機,經濟必然遭受重創??梢詺w結為這類金融問題的,包括難以控制的通貨膨脹、急速下跌的股市、主要銀行的破產、銀行體系壞賬叢生,直至金融危機。大體來說,其危險程度,也是這樣一種順序。如果它們交相發生,或交互影響,經濟都必亂無疑。
西方是世界經濟和政治形勢動蕩的根源。2007年8月,房價持續多年上漲之后的美國抵押貸款市場遭遇了根本性的惡化,首先受到影響的是風險度最高的次級貸款部門,危機也因此得名。次貸損失以始料未及的方式沖擊金融體系,美國和歐洲銀行“突然”陷入流動性和償付能力危機。隨著市場出現恐慌情緒,對籌募資金至關重要的市場開始干涸,一系列籌資工具陷入危機,歐洲中央銀行和美國聯邦儲備局先后向貨幣市場注入950億歐元和800億美元的資金,以防止借貸成本大幅上揚和平息市場緊張情緒。
一年后,大多數投資者、銀行家甚至管理者的行為并沒有顯著改變,這些問題仍然看不到行將結束的跡象。7月11日,美國管理者關閉了印地麥克銀行,這是美國歷史上被關閉的第二大規模的金融機構??墒?,抵押貸款損失繼續攀升,信貸危機的雪球仍在加大。《華爾街日報》8月25日報道,兩大抵押貸款巨人房利美和房地美第二季度的財報均出現巨幅虧損,在7、8兩月引發了信用縮水和不良債券激增。
美國政府最初估計,次級貸款的損失只有500-1000億美元?,F在看來,損失遠不止于此,至今,大多數銀行家和決策者心中仍全然沒底,因為很難預測信貸緊縮將于何時結束,損失總額最終可能多大,甚至銀行的資本是不是已經足夠。
現在,全世界已經看到,次級抵押貸款是全球金融市場中如此之小的一部分,它的問題卻引發了如此之大的動蕩。
最近幾年,東、西方出現引人矚目的經濟“極化”現象,不可逆轉地削弱了西方的政治和道德權威。在西方,金融資產急劇貶值,主要是美元。鑒于美元充當著全世界積累資本的工具,美國政府的弱勢美元政策,即美元貶值,對內減輕了美國的實際債務負擔,對外等于是利用“非軍事戰爭”方式掠奪了別國的財富。另一方面,當2007年初冬西方遭受信貸危機的首次重創時,外國出資救助,注資行為的主體就是主權財富基金,而西方金融巨頭的主要受益者包括曾經不可一世的花旗集團和瑞士銀行。
在東方,即廣大的發展中世界,外匯儲備出現史無前例的增長,其中,大部分是急劇貶值的美元。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世界外匯儲備達到了約6萬億美元。在此基礎上,主權財富基金應運而生,而顧名思義,主權財富基金是政府的投資武器。同時,由于金融資源的貶值,原料資源成為保存財富的主要形式,石油、天然氣、貴金屬、工業用金屬,糧食、肥料等等,價格因此急劇攀升。
中國崛起的新機遇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這個最重要的發展中經濟體如何趨利避害,并因勢利導,影響舉足輕重。如果能正確地確定真正的長遠挑戰何在,同時果斷地采取適當策略,則有可能爭取到在又好又快的基礎上實現歷史性的跨越。
2008年上半年,通貨膨脹曾經是擔憂情緒迅速蔓延的中國頭號問題,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豬肉這一單一問題推動的。現在,豬肉的供應再次回升,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回落已經為全球經濟減壓。宏觀經濟政策的基軸正在從“防止經濟過熱”向“防止經濟滑坡”轉變。可以認為,中國經濟重新回到了預定的增長軌道。
在發達國家經歷此次危機的時候,除了特殊情況,中國等新興國家受到的影響幾乎等于零。而在過去,每當發達國家遭到劇烈的經濟減速,新興國家受到的影響都會更加嚴重,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遭到毀滅。換言之,這些國家通常將發達國家的危機周期擴大化,而擴大化的原因顯然來自金融渠道。亞洲和南美為代表的新興國家都從近幾次危機中積累了巨大的承受力。正是這種承受力使其避免了金融通道在這次危機中再度發揮作用?,F在,“美國一打噴嚏,全世界跟著感冒”的情況不靈了。這是一個具有轉折意義的歷史性變化。
在經濟金融化的時代,中國更為緊迫,更加艱巨、更有前途但并行不悖的目標,應該以高度發達的金融大國為綱,并及早躋身為三足鼎立或平分天下的世界金融中心。
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國應該抓住機遇,潛心做好幾件事:
第一,加速發展金融市場。金融市場的發展不僅發生在銀行部門(這是一直以來的慣例),也發生在資本市場。除了幸免于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減速的影響,中國金融部門還可能將金融危機轉變為改善在世界金融業中地位的一個契機。中國能夠憑借協調一致的國家戰略,收購目前遇到問題或資產損失、但管理良好的金融機構。對銀行管理上一直是弱項的中國來說,除了獲得投資回報外,對管理知識的獲得可能更加寶貴。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要富有想像力,要以揚長避短的辦法推進全球化進程,要用遍布世界各地的金融機構來抵消美國遍布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如果中國的行動足夠迅速有力,10年后,這種構想將日漸奏效,美國的全球之矛將陷入中國的全球之盾。這樣,就能化沖突于無形。
必須認識到,金融是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強國的最后一張入場券。這個東西出問題,其他一切遠大抱負,統統無法談起。
第二,搶先收購國外企業。中國的國際企業要敢于勝利,利用競爭對手環境惡化的機會,收購在這場危機之前根本沒有能力企及的公司。人民幣的堅挺地位,有助于以更低廉的價格進行收購。假如收購成功,中國公司在收購行為中所獲的利益比從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中所獲得的還多,而且與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現在和過去的所作所為一樣,還會從多樣化中得到利益。其他重大利益在于能夠進入新的市場,以及能夠獲得對新興跨國公司而言仍然非常重要的專業技術轉讓。不論通過收購大型企業的方式,還是利用進入迄今仍由發達國家控制的生產部門的機會,中國所處的相對有利的地位更有可能使自己在世界經濟中攀上更高位置。
第三,巧妙使用資金和權力轉移的新杠桿。在美日歐經濟將同時出現停滯的今天,世界經濟依賴新興大國的格局越發明顯。亞洲、非洲和拉美是當前金融危機的贏家。2∞8年,以北京奧運會為分水嶺,人們已經目睹全球力量的顯著轉移。東亞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地區,中國將處于東亞的主導性地位,這就是東亞的地緣政治現實。全球經濟力量正在迅速地從原來的七國集團轉移到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更確切地說是轉移到越來越多的發展中經濟體。全球政治也在變得越來越“金磚四國化”。中國需要迅速調整戰略規劃和政策重點,更加堅定、全面、積極地面向新興國家。
戰略決定命運
中國真正的長遠挑戰在于,如何在完成全面趕超發達國家的過程中,保證和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發展的黃金時期剛剛來臨。所謂黃金時期,就是經濟持續增長、生活不斷改善、社會日益和諧、國家充滿力量。這個黃金時期,以北京奧運會為分水嶺,將保持20~30年,其標志是社會生活中的積極力量呈現加速度發展,其目標是經濟社會的成熟,即成熟的經濟和成熟的公民社會。如今,中國第一次具備了內修民生、外保和平的能力。在這個蓬勃向上的歷史時期,中國將依然面臨無數挑戰和諸多問題。但是,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止它前進。
歷史證明,一切競爭的基礎是戰略競爭。只有戰略上正確的東西,才會有遠大前程。
在現代社會,競爭永不停止,哪個國家的生活水準下降,哪個國家就沒有競爭力。反之亦然。北京奧運之后,中國處于對人類有更大貢獻的新起點上,但實現夙愿取決于怎樣認識世界和規劃未來議程。
(作者為中國進出口銀行資深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