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電子商務人才的實際需求,本文確立了電子商務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然后,對國內外電子商務專業本科核心理論課程設置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其課程設置的優缺點;最后,以教指委的“本科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框架”為指導,借鑒國內外核心理論課程體系設置的先進經驗,給出了電子商務專業本科核心理論課程體系設置的建議。
[關鍵詞]人才培養目標 教指委 核心理論課程體系設置
1 電子商務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探討
1.1電子商務人才需求分析
為了了解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我們選取國內90家涉及電子商務的企、事業單位為樣本,對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狀況進行分析,為提出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依據。
1.1.1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基本看法
調查顯示,企業對電子商務畢業生的基本看法是:能勝任較高級工作,表現出專業水平占 13%,僅有書本知識,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占27%,知識結構不合理,沒有反映出業界發展現實占19%,高職高專畢業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畢業生實際能力更強占8%,職業定位不清晰,知識寬而不精占20%,各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差異太大,難以確定畢業生能力特點占13%。
1.1.2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要求
調查顯示,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應具備的主要知識與技能要求由高到低是:信息資源管理、辦公自動化、客戶關系管理、網絡營銷、項目策劃、市場營銷、人才資源管理、電子支付、供應鏈管理、在線采購等。可以看出,企業對電子商務類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三方面:決策與策劃層人才、實施層人才、操作層人才。
由調查結果看出,高校所培養的電子商務畢業生遠沒有達到企業的要求標準,不能滿足其需求。而企業關于電子商務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范疇,解析了企業對電子商務類人才的需求,為高校如何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提供了依據。
1.2電子商務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上面的調查,筆者將本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定位于:通過電子商務基礎理論學習與專業技能訓練,培養出具有扎實的經濟與管理理論基礎,掌握信息科學方法與手段,具備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商務活動的能力,能夠從事現代電子商務運作與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的復合人才。既能在IT行業從事網站建設與推廣、制造行業從事電子商務運作與管理、物流行業從事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政府部門從事電子政務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四個領域工作,又能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從事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與研究的創新型人才。
2 國內外電子商務專業本科核心理論課程體系設置分析
電子商務專業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國內外的電子商務教育都還處在探索研究階段。國外電子商務發展較早,也比較成熟,在理論與實踐教學上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相對而言,國內的電子商務教育相對國外起步稍晚,但發展也很迅速。
2.1國外設置分析
我們對國外分析主要集中于英美兩國。在核心理論課程設置上,英美兩國各高校大都突出自己的傳統優勢,或側重商務,或側重技術。如英國Bradford大學的密碼學研究一直處于全英前沿,該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就突出了這個特點;華盛頓州立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目標是“開發、使用和管理信息技術、數字網絡來幫助組織在互聯網上從事商業活動。”課程重心以商務為主。
華盛頓州立大學核心理論課程體系設置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具體細分為十門院級必修課、其它必修商務課程、技術類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幾類。其課程重心雖以商務為主,但更強調基礎知識,重視學生各方面的基礎訓練;技術類課程,具有“工具”性質,幫助學生理解其在商務中的作用與地位;而專業選修課則充分體現了商務與技術的融合,表現了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科交叉性。此外,華盛頓州立大學課程設置中與人有關的課程至少有兩門:消費者行為、溝通研究或人的發展。這有利于學生掌握有關消費行為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將來工作。
2.2國內設置分析
自教育部2000年批準13所高校試開電子商務專業以來,至2008年初,全國已有327所院校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我國電子商務專業大多是依托學校的傳統優勢和教學資源設立的。如北京交通大學則將其設在交通運輸信息管理工程系,以運輸物流為主體,培養服務型人才。
陳德人教授指出:“各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在建設與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四種取向:即以經濟為主的電子商務辦學模式,以技術為主的電子商務辦學模式,以管理為主的電子商務辦學模式,以物流和營銷為主的電子商務辦學模式。”如果把物流和營銷取向歸為管理取向,就形成了經濟、技術、管理三種取向。筆者從全國327所高校中,選取不同層次的高校20所,經調查統計,經濟、技術、管理高校的比例為:3︰2︰15。可見,國內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主要以管理取向為主,三種取向的畢業生分別授予經濟學學士、工學學士、管理學學士。
經匯總統計,三種取向的核心理論課程設置都體現了電子商務學科的交叉特點,覆蓋了經濟學、管理學、信息和計算機科學及法學等學科。但課程設置隨意性很大,缺乏內在邏輯性和知識的有機融合。其次,課程設置中反映信息社會和電子商務最新發展的前沿類課程較少,且對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培養側重不夠。再次,理論課程設置反映出其培養方向模糊。
3 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框架分析
高校電子商務專業教指委工作年會于2007年12月12日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此次大會對《高等教育普通本科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知識體系》試行版進行了審定,并于2008年開始試行。
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依據專業學科分類和知識內容分解形成知識領域、知識模塊、知識單元和知識點四個層次的樹狀結構分布。位于最低層次的知識點由課程體系來描述。表1列出了各個知識領域所關聯的知識模塊和知識單元匯總。

掌握的專業類知識,但對其他學科方向可以選擇的知識內容。核心知識單元本身不能構成完整的本科專業知識體系的全部,它必須和與學科方向相關的可選知識單元結合組成一個本專業完整的知識體系。各個高校可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和專業培養方向選擇相應的可選知識單元。
4 結語
根據教指委關于課程體系構建的指導意見,參考國內外課程體系設置的先進經驗,結合培養目標,筆者認為,國內電子商務核心理論課程設置應從實際需求出發,結合各高校自身的傳統優勢及教學資源,明確其培養方向,以應用為核心,課程設置盡量覆蓋經濟學、管理學、信息和計算機科學及法學等學科,并加強其內在邏輯性和知識的有機融合,加大反映信息社會和電子商務最新發展的前沿類課程比例,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創造才能,培養出各種層次的人才。具體來說,要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社會需求來確定培養模式。各高校應把握市場需求,結合自身優勢,明確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在廣泛學習經濟學、管理學、信息技術和法律學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針對企業的需求,側重某種技能培養,使其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其次,要重視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以理論教學為基礎,以技能應用為核心。我們培養的是應用型創新人才,因此,在構筑課程體系時應強調應用性、適用性與創造性,形成一個以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學體系。
最后,要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電子商務是一門新興學科,商業技術和模式層出不窮。因此,電子商務理論課程應加大反映信息社會和電子商務最新發展的前沿類課程,實行開放式的校企結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此外,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創造才能。
參考文獻:
[1]李楓林,劉滔,徐靜.中外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6,(8):73-75.
[2]湯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分析[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07,(9):41-42.
[3]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教育普通本科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知識體系(試行)[M]. 2008. 10-20.
[4]畢凌燕,牟小勇.國內高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培養體系調查與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6):243-244.
[5]楊靜,張慶亮.美國電子商務教育現狀研究[J].技術經濟,2007,(6):82-84.
本文系東北財經大學校級立項項目電子商務專業實驗課程體系的研究與設計研究成果的一部分,項目編號為YY07020。
(作者單位:東北財經大學電子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