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校園傷害事件引起學生與學校之間糾紛案件日益增多,是司法實踐中備受關注的熱點和難點。筆者就校園傷害事件含義界定及其特點,學校和學生歸責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拋磚引玉式提出了四點防范和減少校園傷害事故的對策。
[關鍵詞]校園傷害事件 歸責 對策
近年來,校園傷害事件呈現上升趨勢,因校園傷害事故引起的學生與學校之間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日益增多,并且越來越受到社會及媒體的廣泛關注。根據我國目前的社會現實,對學校應負的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而適當規定已成為當務之急。校園傷害事件歷來是學校管理和防范的重點,在法治社會的今天,我們期待校園傷害事件都能公平公正地依法處理。要依法處理,就需要對校園傷害事件的含義、特點、責任問題有清晰的理解,才能準確找出對應校園傷害事件的對策。
一、校園傷害事件的界定及其特點
1.含義。校園傷害事件指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后果的事故。
2.特點。(1)這類案件發生的地點主要在學校校園內及學校教學相關的場所。此處的“校園”并非僅限于學校的圍墻內部,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于校外進行活動時,發生的傷害事故亦屬此類。(2)受害人主要是在校學習的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生。(3)受害人受到的傷害主要是人身方面的傷害,同時也包括精神損害和財產損失。(4)受害的中小學生因年齡較小,心智不健全,一旦發生傷害事件,往往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創傷,甚至帶來終身的煩惱和痛苦。(5)一些校園傷害事件發生的原因也頗為復雜,其經濟損失大都賠償額高,后果嚴重,社會影響惡劣,并且呈現突發性、多發性、群體性、難以預見性等特征。
二、校園傷害事件歸責問題
學校的職責來源于國家有關法律,《義務教育法》首先明確提出了對未成年學生實施義務教育的目標?!督逃ā穼ΡWo學生的合法權益尤其是身心健康進行了明確規定。《教師法》第8條更全面詳細的規定了教師對學生應當履行的管理、教育和關心保護的義務?!段闯赡耆吮Wo法》第16條規定,“學校不得使未成年人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學設施中活動”。2002年9月1日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7條規定,“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不承擔監護職責”。第8條規定,“因學校、學生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相關當事人應根據其行為過錯程度的比例及其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責任”。第13條規定,“在學校自行上學、放學、離校途中發生的事故,學校不承擔責任”。“在放學、節假日或者自行到學校發生的事故,學校行為無不當的不承擔責任”?!蛾P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規定了學校對無民事行為能力學生在學校期間受到傷害或致人傷害時應負的法律責任是一種有限監護責任,其有無責任應根據其有無過錯來確定,其責任的承擔方式為賠償損失。
解決中小學校園傷害事件責任的關鍵是如何界定學校的過錯,如果學校已盡到教育、管理職責,應認為無過錯,可以免責,否則,學校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學校無過錯的校園傷害事件,學校無任何法律責任,但是,在事故發生后,學校應采取積極的補救措施,努力將傷害減小到最低限度,否則,對擴大了損害,學校應當承擔過錯責任。
2.學校有過錯的校園傷害事件,學校承擔法律責任。所謂過錯,是指行為人通過違背法律和道德的行為表現出來的主觀狀態,其形式主要表現為故意和過失兩種,學校必須對自己的過錯負法律責任。
認定學校過錯的判斷標準,是以某種客觀的行為標準來衡量行為人的行為,從而認定其有無過錯,就確定學校在校園傷害案件中的責任而言,適宜采取客觀過錯的標準,以一定社會標準確定學校的過錯,應當遵循這樣的路徑:首先,是判斷學校有無注意義務,以及應負注意義務的程度。其次,如果學校負有該注意義務,學校是否實際上違反了該注意義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知學校是否違反了其注意義務。
第一,學校的各種教學設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對存在的各種不安全隱患是否及時排除,如果學校人員明知或本應發現教學設施或建筑物存在危險,都置之不顧,則應認定學校有過錯。
第二,學校是否指定了合理、明確的安全制度,并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法制教育以及安全教育。
第三,學校按照職責要求,是否已采取必要的防范。
第四,學校傷害事件發生后,學校有義務及時采取救護受害學生。
第五,學校工作人員是否故意對學生實施了傷害行為,或有損學生的人格行為,如果是則應認定學校有過錯。
另外其他應當依法由學校承擔責任的情形:公開學生情書造成學生自殺自傷案件、強迫處理發型案件、剝奪學生考試權案件、違法停課案件、校醫用藥過當和延誤治療案件、扣留保險費引起的后續傷害案件等等,這些能引起的后續傷害案件都屬于學校承擔責任的。
三、防范校園傷害事故的對策
1.加快立法工作。依法打擊侵害中小學生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讓法律面對校園傷害事件不再無奈,要從根本上解決校園的安全問題,必須通過校園安全立法,以法律特有的強制性、權威性來規范校園安全管理行為,校園安全立法急待解決的問題是明確校園安全主體,建立健全校園各類安全機構;從學校及師生安全需要的實際情況出發,明確社會各方面、特別是學校安全管理的規范要求,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證規范落到實處,確保校園安全。
2.開展道德法制教育。以校會、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增加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召開法制教育專題報告會,以案說法,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安全教育說多少次都不過分,加大違規違紀學生的管教力度,防微杜漸。同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咨詢信箱、心理咨詢電話和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等方式,強化心理疏導,避免這類學生發生偏激行為。
3.健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人人有責,落實責任到人。校長為第一責任人,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的作用,實行崗位責任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安全管理措施,進一步增強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做到“警鐘長鳴,事故為零”。中小學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題班會和多樣化的集體激勵,有條件的學??梢蚤_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為主題的演練活動,幫助師生掌握避險、報警和自救的基本方法。
4.落實學生傷害處理辦法的根本途徑是建立保險機制。做好中學生的意外傷害保險工作,動員社會的力量和社會保障機制來分散學校和學生的抗風險能力,這是預防和減輕校園傷害事故危害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6]教育部頒布.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2002.
[7]呂斌.正確認識學校對學生的監護責任.2001.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南沙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