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高校輔導員工作職業化意識淡薄、專業化程度不高、社會認同度低、職業發展通道單一等傾向,嚴重影響了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輔導員工作職業化和專業化的這一目標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具體而言,一是明確工作職責,提升輔導員工作水平;二是鼓勵專業細分,突出輔導員職業特點;三是完善政策保障,拓寬輔導員發展空間。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輔導員 職業化 專業化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處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他們不僅要從事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日常事務性工作,還要創造性地給學生提供學業指導、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等服務。輔導員的素質和工作質量如何,影響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就成為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迫切任務。
一、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現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輔導員是“非職業化”的,是從業人員人生職業歷程中的“過渡性職業”,因此嚴重影響了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工作周期短,隊伍不穩定,輔導員職業化意識淡薄
由于我國高校連年擴招,學生人數逐年增多,高校輔導員隊伍數量不足,很多高校就采取一些應急的辦法和措施,如規定新來校的青年教師當幾年輔導員后再轉專業教師。雖然數量有了,但很多輔導員缺乏做這個工作的思想準備、基本業務素質和相關的工作經驗。他們中的很多人并不熱愛這項工作,輔導員職業意識淡薄,缺少良好的職業精神,往往“身在曹營心在漢”,熱情不高,責任心不強,不能安心本職工作,更談不上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期性成為輔導員隊伍的顯著特征:大多數高校,在輔導員崗位上工作三到四年的就已經是“老輔導員”,多數輔導員工作三到四年就考研、考博或轉崗。這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2.業務能力不強,學生需要不能滿足,輔導員專業化程度不高
專業化,是指某項工作應由專門的人員經過專業培訓,進而專門從事某項工作并不斷提高的過程。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不但要政治過硬,而且要具有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專業理論素養。然而,現在輔導員多數來自各種不同專業的本科或碩士畢業生,在從事輔導員工作前,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或相關專業的知識了解不深,多數輔導員只經過幾天的培訓,甚至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就上崗。盡管他們品行都很優秀,但由于缺乏輔導員專業知識,沒有輔導員的實踐經驗,學生普遍關心和面臨的學業、就業、戀愛、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需要,在輔導員這里得不到幫助和滿足。這難以適應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3.角色多,工作量大,對象復雜,輔導員社會認同度低
由于高校內部管理制度問題,使得輔導員的管理不同程度上存在虛位現象,致使輔導員擔任多重管理角色。一些對學生學習、生活、活動場所負有管理職能的部門不能充分履行其管理學生事務的職責,輔導員往往成了“代職者”,凡是與學生沾邊的工作都要去抓去管,輔導員整天忙于這些事務性工作中,缺乏變化和發展前景,缺乏社會認同度。輔導員工作對象是人,而人的思想是最復雜的,何況又是一群血氣方剛的青年大學生,而輔導員為了應對各種繁瑣的工作不得不奔波于學校各部門之間,而唯獨沒有認認真真地研究教育對象的心理特點及其在不同時期的需要,更談不上用新知識、新理論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輔導員工作缺乏科學的考核標準和激勵機制,輔導員職業發展通道單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潤物細無聲”的特點,見效周期長,成果無形化,輔導員工作的過程和成效難以量化,加上職責的不確定,導致考核缺乏必要的標準和依據;在激勵機制方面,各高校根據有關文件的規定,對從事若干年工作的優秀輔導員套上了一定的行政級別,或者調整到了學校機關的行政崗位上。這雖然在一定時期內解決了輔導員的發展問題,但是這種辦法一方面讓大家都往“行政管理獨木橋”上擠,使本來就已經非常稀缺的行政職位資源變得更加緊張;另一方面使人覺得輔導員屬于行政干部隊伍而非專業化的教師隊伍了,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更難以清晰。
二、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目標
1.輔導員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
輔導員職業化要求輔導員必須遵從職業規則和職業道德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要按“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工作的指導思想,要按“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作為工作的基本原則。“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輔導員要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己要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高校輔導員道德水平、道德行為對青年大學生成才有著深遠影響。
2.輔導員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是高校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骨干隊伍,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內容相當寬泛,沒有廣博的知識基礎,很難完成好育人的工作。所以,輔導員不但要政治過硬、素質全面,還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等相關專業基本知識,并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分析社會現象,為學生釋疑解惑,析事明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輔導員要有較強的專業技能
絕大多數輔導員參加工作后沒有經過專門系統的訓練,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技能,因而分析和解決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的能力比較弱,工作沒有新思路、新方法,常常出現工作滯后現象。在當前社會轉型和分化的復雜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大學生主體也在不斷變化,個性越來越張揚,需要越來越多,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這些都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輔導員必須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如學業指導、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等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勝任輔導員工作,履行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培養出社會有用之才。
三、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路徑選擇
1.明確工作職責,提升輔導員工作水平
明確職責是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的前提。只有明確了職責,才能把輔導員從原來各種繁雜、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提升自身素質,集中精力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對輔導員工作職責的規定,明確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具體來說,輔導員要履行的主要職責有四項:一是教育職責,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正確分析和處理好各種“人生課題”與社會問題,指引正確的成才道路;二是管理職責,即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規范管理,維護校園安全與穩定,做好學生黨建工作和班集體建設,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三是服務職責,即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代表和維護學生的正當權益,落實好國家資助貧困生的各項政策,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指導,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與困難;四是研究職責,即開展調查研究和課題研究,研究大學生的成長規律、特點和需要,總結學生教育和管理的經驗,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途徑、方式、手段。
2.鼓勵專業細分,突出輔導員職業特點
第一,要按專業選聘。以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實際需要為導向,在保證政治素質的前提下,盡可能從更多的專業,尤其是咨詢輔導專業選聘輔導員。比如鄭州大學2008年招聘輔導員時就規定,具有與輔導員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心理咨詢師、就業指導師等專業資格證書者,錄用時予以優先考慮(摘自《鄭州大學網》2008年6月2日)。
第二,要分類培訓指導。全國高校輔導員協會應成立心理咨詢等各類專業委員會,以各專業委員會為平臺,組織相應專業的輔導員開展業務學習、技能培訓和學術研討,努力提高輔導員的咨詢輔導水平。比如山東大學對輔導員按照職業化標準進行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培訓,在規定時間內使其逐步獲得相應的專業資格證書,提高專業化水平,目前全校已經有67名輔導員獲得職業指導師資格,12名輔導員獲得心理咨詢師資格(摘自《中國教育報》2006年4月28日第1版)。西南政法大學首批投入20萬元讓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黨總支副書記、所有學生輔導員、心理咨詢中心全體教師、學生處全體工作人員、團委全體工作人員參加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培訓。鼓勵學生工作隊伍人人獲取國家級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書,是西南政法大學實施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舉措之一(摘自《光明日報》2007年1月8日第1版)。山東泰山學院加大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培訓,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兩年來,泰山學院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對1000多起學生心理危機事件進行了成功干預。今后,泰山學院將用兩三年的時間,讓所有的輔導員獲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認證,逐步實現輔導員工作從日常管理職能到育人職能的轉變,把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到學生心靈深處(摘自《中國教育報》2008年2月24日第1版)。
第三,要突出職業特點。建立激勵機制,鼓勵輔導員在專業上的投入與創新。即鼓勵心理咨詢輔導員提供個體或者團體的咨詢服務,為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鼓勵就業輔導員結合學生專業實際、個人興趣及能力,幫助大學生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等等。從而突出輔導員各自的職業特點,改善對大學生的咨詢輔導效果。在香港高校中,從事學生事務工作的人員都有著與其工作相關的學位或者培訓經驗,幾乎所有高校的心理輔導員都要求具備臨床心理學、輔導心理學或教育心理學碩士及以上學位。比如香港中文大學學生事務處處長梁天明博士是資深的心理危機干預專家,在心理輔導行業工作二十多年;香港科技大學主管學生輔導的助理處長譚中岳博士曾擔任香港輔導協會會長;生涯輔導方面,他們普遍建立起一支由各行業從業人士擔任的顧問,義務為學生解答有關行業的問題(摘自《光明日報》2007年4月28日第五版)。
3.完善政策保障,拓寬輔導員發展空間
改善輔導員的待遇和條件是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的物質保障。要制定并完善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相關政策,著力改善輔導員的待遇和條件,提高輔導員工作的吸引力,增強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性。解決好輔導員的行政級別、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問題。要把輔導員明確納入教師編制,根據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在職務晉升、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并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比如上海大學從2005年開始深化輔導員崗位聘任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崗位聘任制、任期制、職級制”, 學校根據輔導員的理論基礎、實踐能力、研究水平和工作實效等,由低到高設立了1-5級輔導員崗位,最高級別輔導員的職級與教授級等同(摘自《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網》2006年08月15日)。高校可根據輔導員的任職年限及實際工作表現,在行政級別上設立科員輔導員、副科級輔導員、正科級輔導員、副處級輔導員、正處級輔導員;在專業技術職務上設立助教輔導員、講師輔導員、副教授輔導員、教授輔導員,切實拓寬輔導員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2004-8-26.
[2]朱平.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解讀.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2).
[3]張伯威.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的三點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7).
[4]羅公利,聶廣明.從國際比較中看我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中國高等教育,2007(7).
(作者單位:河南鄭州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