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口語具有自己的語言特征,具有自己獨立的語法體系和規范化標準,其教學方法與其他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有根本性的區別。本文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的知識獲得和技能訓練。
[關鍵詞]漢語口語 口語訓練 技能訓練
呂必松先生提出了專項技能課和專門目標課兩個不同的課程概念,主張針對專項技能采用專門方法訓練,把以訓練聽說技能為主的聽說課與以培養口語能力為專門目標的口語課區別開來,體現了注重語言學習規律的思想。同時他也對口語與書面語,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這兩對概念進行了科學的區分,指出口語和書面語是語體概念,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是交際概念。就是說口語課是一門專門目標課,它訓練的口頭表達內容不是書面語,也不是全部的口頭語言。
漢語口語具有一系列不同于書面語的語言特征,具有自己獨立的語法體系和規范化標準,需要學生在口語課堂上,能獲得語言知識,又能提高口語能力。其教學方法與其他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有根本性的區別,應是“教語言而不僅僅是教語言知識”。
一、教材處理過程
進入課文之前要處理生詞,應注重通過對話使學生掌握詞語的用法。口語課的課文,一般是口語課的核心,處理好課文,是口語課的關鍵之一。教師可以范讀課文或領讀,并把關鍵詞語寫在黑板上,以幫助學生熟悉和記憶。讓學生進行成對會話訓練,然后請每對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對話練習。教師糾正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語音、語調、語氣和影響理解的語法方面的錯誤。處理好課文后,再進行擴展和情景會話練習。
二、有控制的對話
在經過了辯義音素操練和語音糾正操練后,學生雖然能準確的模仿出教材中的對話,但還無法做到就此話題進行自由交談。如何克服這個差距呢?可以利用角色扮演進行填空式和創造式操練。
首先,學生可以進行一種較為開放的對話訓練,這種操練的對話材料由原始教材中的對話修改而成,修改后的對話只保留原始對話中的基本對話模式,其余的部分詞和句要求學生在對話中填入,學生的對話就能漸漸脫離原始課文對話的約束。如《初級漢語口語》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中的第二課,學習的內容是修東西,可以保留對話模式,課文中講的是電話壞了,要求修理電話,學生可以改成修錄音機、空調等等。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代之以更富有創造性和更符合實際的交際情景,把學生引導出原始課文的框框。這時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在鼓勵學生靈活使用語言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學生已開始接近自然交際,所以隨后的教學就可以將會話的主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體驗聯系起來。教師如果發現班里大部分學生在某一語言基本知識上存在缺陷,就應該立刻為全班學生講解語言點,以免造成低質量的口語輸出。只要是口語性練習,教師就應完全用演繹性的語法講解來教授語法內容。教師在強調“準確性”的前提下,通過有控制的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此階段結束后便可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創造流利的語言輸出一面。
三、靈活擴展操練
為了鞏固教材中所教授的某一話題的詞匯,習慣表達式和句型,可以讓學生定期作口頭報告。如《中級漢語口語》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第20課《祝你一路順風》講的是回國后給家人帶什么禮物,以及機場送別的情景。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送人時發生的小故事,送人時的感受等等。書中的內容涉及了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可以讓學生談談和中國的相同與區別,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等。鼓勵學生不經過翻譯直接用漢語思考,從而消除學生影響流利的因素。
四、任務性的交際
我們有許多使用且成功的方法可以用來組織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包括各種各樣的談話,如簡單的問答,模擬性的交談以及為解決問題而進行的談話和最為復雜的辯論。
此類活動的特點是建立在“交際法”的基礎之上的。教師應時時考慮到語言的交際功能,練習中,每位成員都應掌握某一方面的信息。比如說,教師可以把一個完整的故事做成一系列的圖片,然后打亂順序,活動中每個人只能看到圖片中的一張,大家互相交流,最后講出完整的故事。在這項任務中,每個成員只有十分準確地用語言描述出自己所看到的那張圖片,并且認真傾聽別人的敘述才能共同排出圖片的順序和恢復出故事全貌。如給這種活動設置規定的時間,并且把它安排成競賽的性質,課堂氣氛會變得非常活躍。
在中級和高級班里,教師可以給學生出一些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問題來鼓勵學生用漢語來思考和討論。每個問題可以有兩三個答案,把學生分成指定的小組,討論在中國會選擇何種做法。
五、筆記和課外作業
盡管書面作業對于口語來說不是主要的訓練項目,但是要維持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適當的詞語,習慣語和準備口頭報告大綱等筆頭作業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位學生都應該準備一個口語訓練筆記本,教師每堂課結束前用上幾分鐘抽查學生的筆記本,這是鼓勵學生作好課前準備的一個好方法,同時教師應該十分細致地作好檢查記錄。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上完課后作自我評估。總結課堂的不足與收獲,可以為自我改進提供一面鏡子,還可以為以后準備相似課程作參考。
對外漢語教學的口語能力訓練主要是在有了一定的漢語基礎以后專門開設的口語課上進行的,提高口語能力的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技能訓練過程。為了獲得語言交際技能,學生在課堂上必須非常活躍,此外他們還必須用漢語來思考。要達到此目標,學生就必須參加那種既有趣味性,又有很強的任務性的各種活動,避免出現翻譯的過程。如果各種活動能夠合理地組合,各個層次的學生便都能得到照顧。例如,對于初級學生來說,課堂活動就應該以“準確性”為主,而對于中級和高級班學生來說,就應該以“流利性”活動為主。總之,教師應把各種方法的長處巧妙地組合起來,創造出有系統的,并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戴悉心.留學生漢語口頭言語交際能力的層次及其訓練標準.語言文字應用,2001,(2).
[2]劉曉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綜述.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2).
[3]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世界漢語教學,1995.
[4]申修言.應該重視作為口語體的口語教學.漢語學習,1996,(3).
[5]施光亨.關于基礎漢語教學中的課堂操練.語言教學與研究,1981,(4).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