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匯教學是外語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詞匯負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本文從分析詞匯教學的地位與現狀入手,闡述結合文化進行英語詞匯教學的必要性,并探討了英語詞匯文化內涵導入的方法和原則,以達到詞匯教學的真正目的,并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關鍵詞]詞匯教學 文化內涵 導入
一、詞匯教學的地位與現狀
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D.A.Wilkins曾說:“沒有語法,不能表達很多東西;沒有詞匯,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詞匯教學是外語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完成。
Wallence指出,詞匯教學的任務不僅是使學習者認識一個單詞,而且使他們能夠把這個詞與某物體或概念相聯系,同時可以正確地使用它,讀寫它,掌握它與其他詞的適當搭配,以及使用的場合、隱涵義和聯想義等。這里的隱涵義和聯想義指的是詞匯的社會和文化涵義。然而傳統的詞匯教學僅僅停留在單詞本身的字面意義上,而對于詞匯使用的語境及詞匯與其文化背景之間的關系或是因自身缺少了解,知識面不夠廣博,或是以為文化知識與考試沒多大關系,因此往往一帶而過,甚至干脆置之一旁。這種做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學生雖然腦袋中也裝滿了單詞和短語,可是要使用時卻搜索不到所需的詞匯或詞匯使用不恰當、不得體、不符合語言習慣。故諸如把“力大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譯成as strong as a cow,把high school(中學)翻譯成“高等學校”這樣的錯誤常出現。美國外語教學專家溫斯頓#8226;布瑞姆拜克(Winston Brembeck)在談到只教語言不講文化的惡果時說:“采取只知其語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養流利大傻瓜的最好方法。”因此,在詞匯教學中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注重社會和文化內涵的輸入,使學習者真正掌握和確切使用詞匯,達到良好的交際目的。
二、詞匯的文化內涵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語言。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在長期的使用中積累了大量本民族的文化內涵,許多詞匯都帶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如果對目的語文化缺乏了解及母語文化的負遷移,往往會造成理解上或用詞上的錯誤,甚至導致交際上的失敗。社會狀況、宗教信仰、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等諸多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產生的詞匯的內涵意義,對第二語言學習者深刻理解詞匯意義,正確使用詞匯有很大的幫助。在詞匯教學中導入詞匯的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與漢語字面意義不相對應的英語詞匯
英語中有些詞在漢語中是沒有與其字面意義相對應或契合的詞,造成詞匯空缺現象。這些詞語有的源于對客觀世界認識的不同,有的源于社會生活的不同。還有些詞語則源于宗教、神話、風格習慣等的不同。如hippie(或hippy)一詞,漢語中沒有與其相對應的詞,它是美國社會特有的產物。漢語把其音譯為“嬉皮士”,很多時候都會造成誤解,因為那些青年并不都是“嬉皮笑臉”的人,盡管他們行為古怪,蓄長發,身穿奇裝異服,吸毒頹廢等,但還是有不少人對待社會問題很嚴肅。又如美國的revival meeting是什么樣的活動,中國人往往一無所知,除非親自到現場看過這種宗教氣氛極濃、歇斯底里般的信仰復興集會。
2.與漢語字面意義“貌合神離”的英語詞匯
英語與漢語中的有些詞匯看起來在概念意義似乎相對應,但它們在指稱的范圍,表達的程度和隱含的褒貶等方面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差異。如英語的drugstore與漢語的“藥店”并不同,在英美國家drugstore除了出售藥品,還兼營雜貨及便餐。Intellectual一詞與漢語中的“知識分子”也有所不同,它比“知識分子”包含的詞義要窄,只指大學教授等和在學術上與大學教授具有同等地位或取得相當學術成就的人。如在美國英語中,rest room是劇院、大商店等大建筑物中的一間房子,里面有廁所與盥洗設備等,是浴室、廁所的委婉說法,與漢語中的“休息室”并不同。漢語中的“休息室”譯為英語應為lounge或looby。
英語詞匯“peasant”與漢語詞匯“農民”,其所體現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有不同的涵義。英語中的peasant是貶義,《美國傳統詞典》給peasant下定義:“鄉下人、莊稼人、鄉巴佬”,“教養不好的人、粗魯的人”。《新編緯氏大學詞典》:“一般指未受過教育的、社會地位低下的人”。在漢語中,“農民”指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無論在革命斗爭中或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絲毫無貶義。在談起中國農村時,在華的講英語的外國人對一些中國人使用peasant一詞都會覺得莫名其妙,從而會引起交際上的誤解,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這些詞匯的文化內涵。
3.具有文化背景的習語
習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而提煉出來的固定詞組、短語或短句,是語言中的精華,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往往能反映出一個民族的地理、歷史、社會制度、社會觀點和態度。英國四面環海,沿海多風,海產豐富。所以,在英語中與海有關的習語俯拾即是,如a sea of troubles(無窮的麻煩);at sea(不知所措);to sink or swim(好歹;不論成敗);to clear the decks(準備戰斗)等。從這些例子中可窺知“海”在英國這個島國中的重要性,但在譯成漢語時都不見了“海”字的蹤影。我國雖然也臨海,而且海岸線很長,但航海業一直處于落后狀態,相反,土地卻至關重要,從歷代農民起義到新中國的土地改革,無不與土地息息相關,所以漢語中有許多與“土”有關的習語,如“土生土長”(locally born and bred)、“揮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等,只不過英譯時大都失去了“土地”一詞的字面含義。
英語中有As wise as an owl(像貓頭鷹一樣聰明)這樣的說法,表明講英語的人把貓頭鷹看作是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國人對貓頭鷹的看法卻不同,有些人迷信,怕看到貓頭鷹或聽到它的叫聲;以為碰上它就要倒霉。漢語中的“夜貓子進宅”意味著這家厄運將至,夜貓子就是貓頭鷹。類似這樣會引起人們不同聯想的習語還有很多,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還有大量由歷史典故形成的習語,這些習語結構簡單,意義深遠,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的。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伊索寓言》和希臘羅馬神話,如sour grape (聊以自慰),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明辨好壞),meet one’s waterloo(一敗涂地),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apple of discord(爭端起因,禍根)等。如果不了解這些習語的文化背景知識,很有可能理解或翻譯錯誤,令人啼笑皆非。
三、導入詞匯文化內涵的方法
詞匯文化內涵的導入應從效果出發,“導入”不是“灌入”、“填入”。“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會導致“消化不良”。方法直接影響學生掌握詞匯的效果,目前多數外語教材都會在容易引起學生理解上困難的詞匯在課文后加以注釋,這樣不僅可以方便教師備課,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除了這種注解法外,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中還可以根據不同詞匯的情況采取其它一些方法。
1.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如果詞匯的文化內涵是歐美等國家特有的,可視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采用圖片展示、講故事介紹詞源、敘述情景、分析語素義以及影視介紹等方法來導入。
2.在導入與漢語字面意義“貌合神離”的英語詞匯的文化內涵時,可用比較法。導入過程可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和討論等方式來實現,盡量使學生發揮母語文化的正遷移作用,減少文化負遷移的影響,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本民族文化本質的了解。另一方面,又要不斷輸入目的語文化的正確信息,讓學生多了解外族文化,使他們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文化敏感性。
3.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集中向學生展示代表或反映英美文化的典型詞,如“飲食文化、數字文化、色彩文化”等方面,引導學生自覺而能動地體會其文化。
4.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交際語境,給學生布置作業和測試,讓學生在實踐中接觸和體會英美文化,找出他們在詞匯運用上容易犯的文化錯誤,有針對性地加以糾正,并適時導入文化知識,這樣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四、導入詞匯文化內涵的原則
詞匯教學中的文化導入,既要順應詞匯教學的要求,又要體現文化導入的意義,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適度性。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文化內涵導入并非重視文化而不重視語言,要把握好尺度,分清主次,應該是以語言為主,文化為輔,不可喧賓奪主,牽強附會。
2.實用性。文化內涵導入對于跨文化交際實用價值大的文化點應著重考慮,此外還要注重與學生今后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一些文化點。授課時要力求講得更清楚,讓學生結合語言交際實踐多操練,學會學以致用。
3.階段性。語言教學是由淺入深,由簡到繁,文化內涵導入亦應如此,要考慮到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領悟能力,循序漸進,逐步加深導入文化的難度,使學生可以掌握好并能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和學習學趣。
4.科學性。詞匯文化內涵導入要避免主觀隨意,以偏概全,應盡可能做到準確、全面、客觀。文化導入要與語言教學結合自然,不要機械呆板。
五、結束語
詞匯作為語言三大要素之一,負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英語詞匯教學不能只停留在拼寫、讀音、字面意義等表面層次上,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文化內涵的導入,使學生真正領會到詞匯的涵義,能正確運用所學到的詞匯,這才真正達到詞匯教學的目的。此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導入文化的內容,有利于學生打開眼界、開拓思路,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領悟力,使其具備一種新的文化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9.
[2]劉莉娜.淺析詞匯的文化內涵與詞匯教學.宿州學院學報,2006,(6):111-113.
[3]裴文.現代英語語體學[M].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4]林汝昌.外語教學的三個層次與文化導入的三個層次[J].外語界,1996,(4)1-6.
(作者單位:廣東增城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