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會課程中,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互動、開放型的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可以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財會案例教學在實踐中也存在著若干問題,許多財會案例教學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還需要我們在財會案例教學中不斷的探詢與摸索。
[關鍵詞]財會案例教學法教學優點 教學問題解決方法
職業教育有個明顯的特征,即培養目標的應用性、專業設置的職業性和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它的目標不是造就學術精英,而是培養具有一定職業崗位所要求的理論知識,又具有一定實際工作能力的應用型、技術型的人才。其教學總體要求為“理論要夠,能力要強”。針對這一教學目標和要求,我們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應掌握基本的會計理論知識,又應具有較強的會計操作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教育目標,辦出職業學校的特色,在財經類有關會計學科的教學中必須特別強調和重視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圍繞一定的教學目的,將采集到的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的真實事例(成功的或失敗的),加以典型化處理而形成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案例,以供學員們分析、思考、討論并做出各自判斷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啟發學員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案例教學法的優點
在傳統的會計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和權威,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處于教學中的被動地位,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知識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偏重死記硬背,照本宣科。而在教學內容中,也偏重于教會學生理論知識,忽視了教會學生如何應用這些知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終身教育的提倡,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應于現代學生的教學,在實行教學改革的今天,我們提倡授導型和探究型的教學模式。以財會案例為典型實例,舉一反三,變學生被動聽課的過程為積極思維、主動實踐的過程,是一種適用、有效的啟發式會計教學方法。在會計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采用案例教學正好與授導型和探究型的教學模式相貼切,能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開拓,提高了學習興趣。同時,在案例教學中,案例都取材于現實生活中已經發生或者出現過的具體事例,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可以針對案例中所反映的情況,結合所學過的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的不足及解決辦法
案例教學法通過剖析財務管理和會計案例、解決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實際問題,使所學課程的內容相互滲透、綜合運用,將所學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于會計與理財實際工作,鞏固已學知識,這樣有利于培養財會專業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實際的能力。但是財會案例教學,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沒有完全收到理想的效果,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如下所述。
1.財會案例內容不適當
在教學內容上多數教師是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授課,我行我素,想講什么就講什么,使案例教學變成了專業要求該講的案例沒有講,專業不要求講的案例反復講,造成了案例教學沒有系統,內容交叉重復的狀況。財會案例教學應該按照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根據會計案例反映會計與理財實際活動的復雜程度,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由淺入深合理確定會計案例教學的內容和學時,注重案例的實用性、典型性、針對性、綜合性、啟發性、借鑒性,精心設計會計案例。另外在設計財會案例時,不應完全照搬實際工作中的做法,而應該虛構一些情節和做法,并根據需要設計一些問題,使案例具有啟發性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活躍,激發學生研討的積極性,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財會案例教學手段低
案例教學與其他教學手段應有機結合,相互補充。可以在案例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聲音、動態圖像與案例討論充分結合起來,一方面加大信息輸出量,另一方面充分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會計案例教學必須配備必要的設備和材料,比如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有了這些會計資料,學生就可以在會計實驗室里模仿從多媒體教室里學到的會計案例知識,進行會計核算模擬實習,以此驗證從案例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從而增強了動手能力,加深對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否則,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3.財會案例教學方法死板
案例教學方法與理論講授方法應相輔相成。理論講授方法除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講授方法外,還包括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地調查、實習等方法,對待案例教學與其它教學方法的關系,應避免兩種傾向,一是堅持死守傳統教學方式,拒不采納案例教學;二是認為案例教學是萬能的,可替代其它教學方法,這兩種傾向都有失偏頗。實際上,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不同方法,并不是財會專業中的各種知識點都可用案例。例如,在講解完有關的知識以后,結合課本的理論知識,給學生相關的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促使學生思考,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通過自由發言,鍛煉學生的膽量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則從中進行指導、啟發、總結,真正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采用這種形式一定要注意選擇案例,不能脫離教學實際,講一些和教學內容無關的案例,也不能一堂課全部講案例。
4.財會課程考核方式單一
財會課程成債往往是平時成績、期末考試綜合構成的。平時成績一般根據學生出勤率、上課回答問題情況以及課后完成作業情況來評定。然而,這些傳統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平時成績應該全面考慮個人接受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甚至創造知識的綜合素質。如果在教學中引入案例分析、辯論賽,教師可以邀請非發言組隊長共同構成評審團,根據發言組的觀點正確程度、資料充分性、論證結構的合理性、表達能力等各種評價指標,分別給出團隊分和個人分。期末考試試卷的題型一般都有填空、名詞解釋、簡答題。這些題分值一般占到20至40分,實際是一個錯誤的做法,與其讓學生倒背如流還不如讓他們真正學會理解和運用它。讓學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企業財會業務存在的問題,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財會知識,同時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評價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判斷能力。
總之,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通過自修、進修、培訓等手段來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通過不斷地探索,總結經驗。要引導學生不斷思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深入挖掘現實生活中生動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分析、選擇、領悟去獲取知識,并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
參考文獻:
[1]張朝宓,蘇文兵.當代會計實證研究方法.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周佩.會計電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5).
[3]楊君偉.重構會計教育體系.中國財經報,2006-2-10.
[4]楊有紅.二十一世紀的會計和會計教育.會計研究,2000,(8).
(作者單位:河南商務中等職業學校)